李顺达互助组发起捐献“中国农民号”“爱国丰产号”飞机始末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美援朝时,我国农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捐献“中国农民号”、“爱国丰产号”飞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发起者,便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李顺达互助组。
   1951年6月1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李顺达建议山西农民捐献飞机两架”的消息。6月13日,《山西日报》第一版在“大家都来努力增加生产,踊跃捐献飞机大炮”的通栏标题下,刊发新华社太原10日电讯,“李顺达互助组建议全省农民捐献‘爱国丰产号’、‘新中国农民号’飞机”的爱国捐献竞赛倡议。”之后,国内诸多媒体也刊(播)发了李顺达互助组的建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努力增加生产、爱国捐献竞赛活动在全国农民中开展起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抗美援朝之时,共和国建立刚满一周年,国家的工业生产尚不足以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尚不能基本满足国民生活需求,军事装备处于极端落后状态。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既要解放全中国,又要抵御美帝国主义侵略,还必须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
  1951年1月6日,李顺达互助组组织学习《山西日报》刊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英勇作战、祖国人民全力支援的报道,李顺达心情激动,动员互助组成员捐粮捐款,自己带头捐款1万元(旧币,下同),他的三弟李贵达、妻子吕桂兰捐款1.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互助组共捐款4.3万元,小米1斗5升。
  1951年2月19日,李顺达互助组向全省劳模及农民提出以爱国为主题的农业生产竞赛挑战。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起爱国增产竞赛的倡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各地领导机关对于李顺达的生产倡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动员和组织当地农业劳动模范奋起响应,以便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热潮。”
  李顺达互助组的竞赛倡议发表后,全国各地有1938个互助组和1681名劳模应战,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竞赛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推动了全国的农业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6月7日,发出《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具体办法的通知》,李顺达从收音机收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召开互助组全体成员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制订了半年增产增收捐献计划。在半年内,全组计划捐款50万元。李顺达把自己的全部积蓄7万元拿出来,当场捐献,全组26户共捐款26万元,交付抗美援朝分会。
  李顺达互助组的建议书发表后,《山西日报》刊发了《李顺达是劳动模范,又是爱国模范》的社论,在平顺县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县有527个互助组积极应战,有328个互助组除一部分向李顺达互助组应战外,同时向本区村互助组提出挑战竞赛,努力增加生产,踊跃解囊捐献。
  李顺达互助组全体组员,认真落实建议书中的爱国增产计划,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拓展增收渠道。互助组组织了粉坊(粉条生产)和纺织小组,联户喂养生猪,农事稍闲便组织组员搞脚力运输,组织老弱病残上山采药材、拣拾山桃核。到9月底,李顺达再行捐款8万元,李顺达互助组从余粮、羊毛、杏桃仁等收入捐款25.2万元。
  在李顺达互助组的建议的带动下,平顺农民、山西农民、全国的农民慷慨捐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购买了战机。时至今日,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直展出着李顺达互助组倡议捐献的“新中国农民号”、“爱国丰产号”飞机的照片和李顺达在爱国增产竞赛中开展副业生产的照片。■
其他文献
一、北京市高层住宅发展概况北京解放前没有八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五十年代从旅馆、办公楼及公共建筑开始建十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到六十年代初兴建了第一批高层住宅,采用砖混
为了解决吊箱落砂和密封除尘的矛盾,我们先后在三侧面密封式除尘罩内设置了如下三种形式的吸风口,见图1。以上三种形式的除尘罩,均未收到理想的除尘效果,粉尘捕捉率只能达到
纵观上海人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几十年来的市场搏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经营,他们的又一个成功经营策略就是滚动发展。所谓滚动发展,也就是以市场为导
依靠科技开发新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蒋维高中国苏中建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苏海安建材机械总厂厂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厂是国家生产水泥机械设备的重点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栏目及篇名 作(译)者 期次 起始页 人聚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一 万民 许剑锋 段 炼 李泽新 刘 俊31 关于黄土高原城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几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纽约格林尼治碰到的一个女孩子说的。她说当时那些人里有她。此后别人听我提起这件事,便说他们记不起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大致相同的故事,或
葛源镇山区发展乡镇企业纪实□徐有林位于江西省横峰县北部山区的葛源镇,和大多数革命老区一样,经济比较落后,乡镇企业起步更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葛源人通过横比找差距,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