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评价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期临床试验是试验药物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用于观察人体对于试验药物的耐受程度并获得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数据。由于临床安全数据的缺乏,给试验中不良事件(AE)因果关系的判断带来极大困难。AE因果关系评价暂无统一原则,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Hill准则。用于评估试验药物与AE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主要分为3类,即专家判断法、标准化算法和概率化法。我国AE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基本与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监测中心评价方法一致,属于专家判断法。但是,这些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上市后药物的评价,不适用于Ⅰ期临床试验。随着我国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Ⅰ期临床试验逐渐增多。我国应基于研究药物的代谢学和药效学特点(包括临床前研究)及受试者的临床表现,参考国际常用的Hill准则,出台相应评价指南并建立AE数据库,在保障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好Ⅰ期临床试验,为国内外的试验药物研究提供更有价值、更准确的信息。

其他文献
痔疮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具有出血、疼痛、脱出等典型临床表现.从“辛辣”一词的解释与演变渊源,基于中医理论解释辛辣与痔疮发病的关系,从西医视角解释辣椒素在痔疮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梗死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1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灶部位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以及后循环梗死。根据是否出现END,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梗死部位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116例患者中END 31例,非END 85例,其中前循环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以及后循环梗死
目的探讨孤立型肺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特点及与病理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5月16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特点和病理特征,观察病灶的数量、分布、分型、大小、形态、边界、密度、邻近结构改变以及强化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单发病灶分布以肺叶为单位,下叶13例、中叶1例、上叶2例,其中位于胸膜下12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14例。肿瘤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