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听觉诱发反应特点及测试技术(2)

来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5.5 平均器叠加次数 采用平均叠加技术可以增加诱发放电信号振幅,降低自发反应的自发放电和来自机内外的噪声所引起的干扰信号,增加信噪比(SNR)。SNR与叠加次数的数学关系为N*A/B(A为信号,B为噪声,N为叠加次数),因而过分增加叠加次数会延长测试时间,但信噪比并不成倍提高。测试大鼠常用的叠加次数是1024次。2.6大鼠正常ABR波形及识别2.6.1典型的ABR波形图形常包括3个波形,依次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波Ⅲ振幅较高,可达6、7μV。波Ⅲ后往往有一切迹。波Ⅱ清晰。2.6.2ABR各波的出
其他文献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象一点说,力就是“推”和“拉”的作用。力的概念最初是从人体用劲使肌肉紧张的感觉中抽象出来的。其实,不但人能够对物体用力,物体对物体也能施加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有两方面。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如运动或静止,变快或变慢;力也能使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如伸长或缩短,弯曲或变直等形变。  一、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把橡皮筋的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将橡
目的采集学龄前3~6岁听觉言语发育正常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口语资料,建立正常儿童口语词库,作为编制儿童言语测试材料的选材来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地区3~6岁
从科学课的角度来说“有结构材料”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要与学生接下来要探究活动的思路或方法要起到能积极激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的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展开活动的同时也更易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实验中获得的知识。由此可见,向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很有学问的,我认为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材料应具有层次性和直观性  在课前准备时教师一定要对材料进行选取和组合以及在课
“能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来源于哲学上的主观能动性一词,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能动一词借用到课堂教学上,表示的意义是: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起引领导向评价作用。     一、“能动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的意义     (一)“能动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转
多导人工耳蜗的问世为全球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带来了福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目前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声调识别方面仍存在一定困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启发性;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等问题。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数学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鼓励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有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等对策来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
目的 探讨3~6月龄婴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2062例(4124耳)3~6月龄婴儿有选择地进行客观听力测试,包括
目的比较耳科正常人标准双温试验中眼震最大慢相速度的平均值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72岁的耳科正常人,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将受试者分为20~、30~、40~、50~、60~72岁五个年龄组
一、案例背景  作为教师,我们早已习惯了传道 、授业、解惑。我们总是认为在学生面前,应该是无所不知,知识权威的代表者。在课堂上努力塑造自己知识渊博的形象,即使偶尔遇到自己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会用“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等下一节课再来回答”的方式顾全自己的面子,课后再拼命翻书找答案。在这种理念下,我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便习惯于老师的标准答,缺乏思考,缺乏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那么,我们小学劳技教师应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