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落幕思考未止
上海第八届国际摄影展刚刚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展览不仅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更赢得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徜徉在宽敞的展厅,品读一幅幅作品,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别样的声音。
在所有获奖作品中有没有给你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回答:没有。现场一业内人说了他的看法:“这次的作品在光影色彩的技巧上着力太深,这部分东西吸引了受众的主要注意力,而作品本身想表达的内容,大家可能就一晃而过,没什么印象了。”
“路透社、盖蒂图片社的照片,为什么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这些作品会给你惊喜。它的画面与名字一对应,你就会被它的创意折服。就像谜面和谜底。”学过两年摄影的康同学如是说。对比本次展览邀请展部分的经典照片,本土摄影家在创意上与国外大师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拍人,拍景,还是拍事,中国摄影师都有点“放不开”。
“照片内容存在感的欠缺”是本次展览参观者普遍指出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
而摄影器材展览近12000平方米的展厅,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展团旗下的企业数量达到12个。人们从展览会上可以领略到当代摄影器材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动态。但对比北京的器材展,无论从规模还是参展商上看,显然略逊一筹。(新民)
图片新闻
1、“纪念唐山抗震三十周年全国摄影、书画艺术大展”于7月26日至8月5日在唐山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2、“蒙牛杯”全国法制新闻摄影评选7月25日在京评选揭晓。《床头庭审》摘得桂冠。
3、秦皇岛旅游风光摄影大展经过一年的筹备,最终非职业摄影师李国增凭借《神话》拿走三万元。
4、手机彩信摄影竞拍中,《车窗外色彩斑斓》在6254幅作品中折桂。
5、美联、路透贝鲁特遭以空袭图片遭质疑
首家中国摄影博物馆网站开通
从1839年算起,摄影有167岁了,从1902年算,中国摄影有104岁了,从1956算,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年了,这一百多年的摄影进程中,世界上有150多个摄影博物馆,对全球的摄影资料和器材进行收纳和保管。近年来,我国地方也有摄影专业博物馆问世了,然而令中国摄影人渴求百年的国家级摄影博物馆却迟迟未建。为此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同志曾不止一次地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希望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终于在2006年7月,中国首家国字号的摄影博物馆网站(www.cpamuseum.cn)在众多中国摄影人的努力下开通了。虽然这距我们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距离,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的开通,为中国摄影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和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开通后的中国摄影博物馆网站辟有史料、人物、作品、历史、器材·技术、组织·流派、学术等版块,目前已有400余个条目,包括2000余幅图片和3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中国摄协156件“镇宅之宝”,悉数上网。这些网站公布的“宝贝”都是集摄协几代人精心收集、整理和保管的珍品,它们不仅是中国摄影博物馆的开馆珍藏,而且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可以供更多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利用、查询,更会为弘扬我国摄影历史传统,普及摄影文化做贡献。
历史上的九月
2日 第24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在深圳召开(1997年)
3日 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新闻摄影节(1994年)
7日 我国摄影家吴印咸逝世(1994年)
吕厚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莫斯科获金奖(1961年)
9日 R·芬顿拍摄了世界上最早的战地摄影作品(1855年)
第一届人像摄影艺术展展出(1957年)
1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1922年)
16日 摄影术在美国首次应用(1839年)
20日 全国青少年摄影师预备资格等级考试启动(2001年)
21日 我国摄影家吴印咸诞辰(1900年)
首届金像奖、开拓杯奖、金烛奖评选揭晓(1989年)
24日 刘半农为《半农谈影》作序(1927年)
25日 鲁迅诞辰(1844年)
26日 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家评选揭晓(1992年)
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家海因诞辰(1874年)
30日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照片,为日本报刊刊登照片之始(1904年)
“华夏东极”新概念
曾经的“北大荒”今日的“北大仓”在哪里?就在黑龙江的佳木斯,其所属的悠长的三江平原富饶的土地,为我们提供着优质丰富的农副产品;其广阔无垠的湿地资源,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中国有着无数资源丰厚、风景优美的土地,但被人所熟知的却是可以列数的几处。面对着蓬勃的经济发展之势,佳木斯市政府一样想着“而今迈步从头跃”的大业。他们最新推出的“华夏东极摄影考察团”活动之举,就是这盘棋的第一步——用影像传播佳木斯的风采。
十天的考察活动,知名摄影家、理论家,地理、旅游方面的专家共济一堂,话说、图说“华夏东极”新概念——这里有“东方第一哨”“东方第一站”的头衔,有绵延不尽的湿地美景;有独特的赫哲族文化;还有“三花五罗十八子”的渔业文化,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界江文化……
这是一片风情万种的土地,有人称之为中国“清幽的后花园”。摄影人可以一展风采,热爱自然的人们可以一游方休。
第一次与影像市场专家亲密接触
在中国,高端影像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艺术家不得不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曲线道路。当中国的影像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时,走向世界的影像平台的建立也被提上了日程。
即将在2006年10月23日-27日举行,由Fotofest、《中国摄影》杂志社、北京高磊明室影像工作室、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联袂举办的“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将为中国的艺术家和摄影师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本次见面会第一次将休斯敦摄影双年展中的“Meeting Place(摄影师预策展人、出版人、收藏家的见面会)”引入中国市场。旨在为中国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们提供一个进入世界高端影像市场的平台。摄影师和艺术家们将在活动中一对一的面对来自美国光圈基金会、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纽约约西.米洛画廊等在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组织的35名从事影像艺术作品销售、出版、策展、评论的专家,帮助中国摄影是成功进入国际艺术影像市场。
这次免费的活动,300个名额虽然有限,却为不善于自我推销的中国摄影师、艺术家提供一个快捷专业的平台,入选的摄影师更有可能获得参加2008美国休斯敦摄影节的资格,并面对700家艺术画廊以及索斯比拍卖行等专业机构的挑选。详情登陆www.q-image.com
简老不老
7月盛夏,上海第八届国际摄影展览的同时,上海摄影家协会举办了《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摄影展览》暨《简庆福摄影艺术》首发式。
85岁高龄的简老,一直没有停止他对摄影的挚爱,可谓拍摄不止新作不断。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李前光所言“简老,在中国摄影界德高望重。其‘望’在作品,‘德’在人品”,简洁而高度地概括了简老不老的秘笈。
这次影展,主要展示他近期创作,特别是结合数码图像处理技巧的创新作品,显示出他锐意变革的大家风范。出版的《简庆福摄影艺术》是他70年创作道路的总结。全书分历史足迹、寓情于景、人文纪实、创新探索四个部分,计100多幅代表作,同时还刊载了他的《谈影录》,阐述他的摄影观念和美学主张。
经典艺术何时才能免费看?
为期一个月的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深圳巡回展从7月24日起至31日,所有在深圳的大中小学生均可免费欣赏。这个免费行动值得在我国推广,原因就在于它将摄影及美学教育的普及工作由口号变为实践。纵览国际重要的博物馆,如法国罗浮宫,但凡经典展览总有对大众免费开放的日期,其目的何在?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对民众摄影或艺术修养的普及教育,更是对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良好时机。我国在这方面的步伐还有待加快。

新华社初受世界
通讯社待遇
德国世界杯的脚步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在这届世界杯报道中,新华社首次享受了世界通讯社待遇。
提起“世界通讯社待遇”这句话,令不少新华社记者感到陌生。以往各种大型赛事,每每都是听到美联、路透、法新等老牌媒体享受通讯社待遇,鲜有新华社的“份”。对于这个待遇究竟如何,是什么“滋味”,谁也说不清楚。 而本届世界杯新华社被国际足联列入了享受世界通讯社待遇的名单,与那些老牌的通讯社“平起平坐”。报道名额直接由国际足联发放,不用再到国家体育总局申请,共给了25个,其中8个为摄影。而且除决赛以外的所有场次的球票都是全额发放,未做控制。
(新华社摄影部王毓国)
青海·都匀 摄影双花
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8月2日圆满落幕。此次摄影节以“和谐生态·三江寻源”为主题,呈现出规模大、水平高、专业与群众结合、论坛收效甚大四个特点。本届摄影节共吸引了海内外40余个摄影组织,400多位著名摄影师,上万幅摄影作品参加。著名摄影家梅生说,虽然青海是首次举办摄影节,但起点最高。他说摄影是无国界的语言,对宣传形象非常重要,环湖赛是一张宣传青海的金色名片,相信摄影节会成为青海的第二张金色名片,摄影家们将努力的把这张金色名片“撒向”全世界。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办,都匀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6第三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于8月7日至11日召开。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参加本届盛会。以“多彩贵州风·民族原生态”为主题的本届“摄博会”历时6天,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中国摄影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让已步入读图时代、富有独特功能的摄影艺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黑明:再一次“走过青春”
曾在10年前引发轰动的摄影纪实图书《走过青春》,已于7月重新修订出版。这是黑明前后历时10多年时间、对100名到陕北插队的北京知青的人生断层纪录。新版《走过青春》除了保留初版时黑明在1994年-1997年间拍摄的100名老知青的百幅照片和访谈外,还增加了120余幅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老照片,包括知青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原版照片,还有他们曾经奋战过的村庄、田野及居住环境等相关影像。同时用简练的文字介绍了部分知青的近况。
齐凤臣:指导风光摄影
著名风光摄影家齐凤臣,集自己风光摄影的实践经验所得著书立撰,为喜爱风光摄影并想一试身手的朋友提供了非常实用且详尽的风光摄影知识,如照相机的选择,包括35mm、大画幅、中画幅、宽画幅、数码等,摄影镜头的选择,胶片的选择、附件的选择。作品分析,如色彩、构图、构图、曝光、景深等,同时还介绍弱光拍摄方法、夜间拍摄方法等。您不妨一读。
扩张业务,从标做起
7月12日,富士公司宣布推出全新设计的企业LOGO,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启用,新LOGO的设计取消了1980年版企业LOGO的六边形设计,但延续了象征企业形象的绿色,设计理念反映了控股公司于今年10月1日起投入运营后集团结构的变化以及业务扩张、收益持续增长等一系列新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企业品牌的形象。据介绍,控股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包括旗下两大主要的运营企业——富士胶片有限公司以及富士施乐股份有限公司。
现有的富士胶片LOGO启用于1980年,至今已经使用了26年之久,它见证了富士胶片在一系列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业务拓展。我们知道,过去商标中六边形的标志不仅是富士字母的变形设计,也是一个胶卷盒的立体图案。所以新的LOGO设计取消这个标识也显示了富士这个曾经以胶片作为主打产品的品牌,将改变基础业务范围。据悉,富士胶片集团将依靠更为灵活的财务政策推出更富于攻击性的资金管理与研发投资政策,加大在医疗影像生命科学、文档处理、图像艺术、平板显示器等领域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电子元件、光学设备等领域的业务力度,以求获得更大的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
彼岸·看见
名为“彼岸·看见——台湾摄影二十家1928-2006”摄影大展8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揭幕。展览展出了包括郎静山在内的台湾最具代表性的20位摄影家的近200幅作品。
这是首次在大陆举办的大规模、高水平的台湾摄影展览。参展的作者涵盖了台湾老中青三代摄影家,其作品清晰地展示了台湾的社会风貌、世相众生、风土人情,以及台湾社会蜕变、发展的轨迹与脉络。
本次摄影展的策划总监、台湾著名摄影家庄灵教授介绍说,从形式上看,此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从“传统画意”、“客观纪实”、“主观意象”到“抽象表现”、“观念装置”等当代美术思潮的各个领域,“是半个世纪以来台湾摄影艺术发展历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