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你需要了解的八个问题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便迅速成为一个“热词”。但是,大部分人只知其“热”,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却了解不多。
  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丝绸之路更是由人走出来的。从本期开始,《环球人物》将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追寻那些曾经行走在这段历史中的人,回味他们书写下的故事。而在踏上这段旅途之前,先要给以下8个问题找到答案。

1. 问:全面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意义有:一是超脱了要么是“西方的”要么是“东方的”思维逻辑,强调互利共赢;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全面开放的宣示,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型范式。“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通过中国的边疆省份来实施的,这使得这些边疆省份由原来的商贸物资的末梢变为前端,由原来的“边缘地区”一跃成为“区域中心”,是中国由原来沿海地区开放,到沿边地区开放,再到全面开放的宣示,是中央政府力图使东西部均衡发展的大战略。

2. 问: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和古丝绸之路在线路上有什么差别?


  答:现在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千年丝路,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路线,现在的“一带一路”的线路主要是沿古丝绸之路的方向而行,但又不限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是个开放性的、非排他性的战略。

3. 问:丝绸之路是怎么得名的?在这之前有什么称呼吗?


  答: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如经西域通往中亚的道路,人们习惯用“北道”“南道”等名称,而“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则来自德国探险家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他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里称张骞“凿空”西域后,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经过西域连接中亚的路线为“丝绸之路”。1910年德国人赫尔曼发展了这个观点,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叙利亚。后来“丝绸之路”的说法渐渐被世界各国学术界所接受,并逐渐引申它的内涵。

4. 问: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吗?是否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答:与其用“开辟”一词,说张骞“凿空”西域更为恰当。“凿”即开也,“空”即通也,大家之所以认为张骞是开通西域的第一人,主要是因為这是政府行为,西域各国第一次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官方联系。事实上,通往中亚的路,在张骞之前已有雏形,如先秦时期的《穆天子传》提到周穆王西游昆仑时,曾将丝绸等物品赐给西王母之邦。一些考古发掘也证明,在先秦时期中国内地的丝绸织品已经贸易到了中亚地区。

5. 问:丝绸之路是一条明确、固定的线路吗?


  答:丝绸之路有千万条路,只是大体方向是确定的。如汉代通往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记载了南道和北道,事实上,各地有许许多多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有一条通往村外的贸易之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南道和北道的起点都是都城长安(今西安),从敦煌起分出南北两路,南道最后到达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安息(今伊朗境内),北道则是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一带)、奄蔡(今哈萨克斯坦西部)。

6. 问: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是否有具体的航线?


  答: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汉代时,中国与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海上交通已经形成,隋唐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有很多,如唐代与新罗的海上交通就有“渤海道”和“高丽道”,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就有“新罗道”“南岛路”和“大洋路”等。

7. 问:海上丝绸之路后来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吗?


  答:陆上丝绸之路在北宋以前非常重要,但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宋代以后,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更让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起来,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不能完全取代陆上丝绸之路,两条道路并行不悖。随着15、16世纪西方新航路的发现和开辟,明、清也逐渐被卷入海洋经济之中,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8. 问:丝绸之路上都有哪些消失的神秘古国?


  答:丝绸之路上有过许多辉煌的国度,比如今新疆境内的楼兰、龟兹、高昌等;云贵高原的夜郎、大理等。如今,它们的遗址成为众多探险家魂牵梦萦的地方。
其他文献
驻英国特约记者 杨扬  英國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有上百年历史,一直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为了让小朋友也参与其中,從1990年起,协会举办“少年摄影师大赛”,拍摄对象必须是动物。小摄影师们拍摄的动物多种多样:天鹅、孔雀、螳螂,甚至还有以爷爷为背景的猫……对孩子们来说,参赛能相互促进、接受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因为关注动物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王权衰落和殖民版图的崩溃是王朝宿命,但君主们以展示爱国情怀和灵活务实精神,赢得了民众的认同。  在伦敦市中心的格林公园响起41响礼炮。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也呼应着鸣放了62响礼炮。  这是2017年2月6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星期一。但英国皇家礼炮队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时刻才会鸣放103响礼炮。而这一天确实是个大日子,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5周年纪念日,按英国人的说法,这是“蓝宝石禧年”。  这一天
毛尖: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栏作家,影评人,著有《非常罪,非常美》《乱来》《例外》《夜短梦长》等。2018年8月,出版最新随笔集《一寸灰》。  从《万象》的台柱到“沪上第一影评人”,她的文章成为一代人的影史科普与观影指南  如果说影评人是电影的筛子,那么毛尖就是影评人的筛子。  1998年末,《万象》杂志创刊,承续了上世纪40年代老《万象》以“趣味”为帜的特点,品评琴棋书画,回忆民国掌故
1917年,是梁启超与政治最后纠缠的一年。前半年他帮段祺瑞执掌北洋大权,因而被重用,出任各项要职,雄心勃勃,志得意满;后半年,他就在孙中山“护法战争”的逼迫中,不得不递交了辞呈。从此,他告别政治舞台,转而以主要的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这其中,也包括教育他自己的子女。  那一年,一个张姓的大家庭刚刚搬至苏州。家里4间书房,父母各一间,众多儿女们合用两间。母亲亲自为孩子们开蒙读书,还有专门聘
这位挪威前首相是女权先锋,也是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 人物简介 格鲁·哈莱姆·布伦特兰,1939年生,挪威政治家。四度出任挪威首相,后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挪威女政治家格鲁·哈莱姆·布伦特兰曾引用鲁迅的话说:“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她35岁入阁,四度出任首相,执掌世界卫生组织5年,走出了女性从政的新路,并被英国《金融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11月刊封面文章  11月15日,纽约秋季拍卖开启,其中最吸睛的是达·芬奇的画作《救世主》,有人称它为“男版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已不可能拿来拍卖,能竞拍“男版”也是一桩盛事。两幅画的创作时间均在1500年左右,《蒙娜丽莎》的成就更高一筹。它是达·芬奇集绘画、解剖、光学、力学等知识之大成创作出来的。为画出完美的微笑,他落笔前先往木板上一层层涂白颜料,每涂一层,就观察一次光线折射
最近一段时期,在俄罗斯出现的中国人红色旅游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一家德国知名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文章称,中国游客是赴俄团体旅游冠军,去年有130万中国人赴俄旅游,比上一年多20万,今年上半年的中国游客又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俄罗斯旅游局新闻中心的消息称,2017年上半年中国免签证赴俄游客数量同比增加36%,有些地方中国游客数量增长高达100%。而“红色怀旧与豪华消费的混合”是这一热潮的原因。  
韩国《韩民族21》4月24日封面文章  自去年朴槿惠“亲信干政门”发生以来,韩国  舆论分为两派。一派要求弹劾朴槿惠,发起烛光集  会;另一派高喊“弹劾无效”,要求宪法法院驳回总  统弹劾案,发起太极旗集会。后者引起了媒体的怀疑。  经过调查,媒体发现太极旗集会的背后势力之一是  韩国国家情报院。这个由朴槿惠父亲、韩国前总统  朴正熙1961年成立的情报机关,如今竟然企图收买  青年操纵舆论,甚至
净土宗,是最具群众基础的汉传佛教宗派。这一宗派的修持方法简便易行,特点是“称名念佛”(修行者口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后,临终时即得往生西方净土世界)。  西方净土信仰,在西晋时已萌芽。东晋时,高僧慧远(334年—416年)邀集僧俗在庐山结“莲社”,以《般舟三昧经》为依据,以坐禅时心中观想阿弥陀佛为修持,求生西方净土。  其后,昙鸾(476年—542年)又以《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提出坐禅时
英国《新政治家》6月15日封面文章  1年前,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賓还因为无力阻止英国“脱欧”而饱受诟病,谁想1年后的6月9日,他居然带领工党拿下下议院650个席位中的262个。究其原因,科尔宾有两大法宝:坚持与青年选民泡在一起,改变了英国年轻人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坚持“软脱欧”的温和政策,挖了保守党支持者的墙脚。没有内阁参政经验的科尔宾创造了新历史:反对党领袖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打了个漂亮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