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走进生活,让学生情趣飞扬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更高的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工作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旨在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们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找出不同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并引导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了“牛顿第三定律”,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笔者首先让学生拍手,体验双手受力的相互性,之后笔者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再找出一些可以体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学生们通过思考之后,举出了一些例子:生1:“当我们推车的时候,感觉车也在推我们.”生2:“当我们用手拍桌子的时候,手掌会感觉到疼痛.”生3:“足球撞到球门时,会被反弹.”生4:“当我们用力拉橡皮筋时,感觉橡皮筋也在拉我们.”生5:“当橡皮掉在地上时,会被弹起.”……
  这样一来,通过结合生活实践,笔者加深了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自主思考,从多方面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所谓“牛顿第三定律”,即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用公式“来表达,并且“牛顿第三定律”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让学生们思考问题:“如果两个物体没有发生接触,那么它们之间能不能产生相互作用力呢?”学生们认为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力,并且例举出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两块磁铁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下面列举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实例,分析高中物理教中如何结合实践,创设情境.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了“摩擦力”相关的知识,“摩擦力”的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弹力,当它们要发生或有趋势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同时“摩擦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利摩擦”,另一种是“有害摩擦”,对于“有利摩擦”,可以通过增加压力、增大基础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等方式来增大摩擦力,对于“有害摩擦”,可以通过减小压力、降低接触面粗糙程度、分离接触面、变滑动为滚动等方法来减小摩擦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让学生们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体现出摩擦力?”由于问题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因此,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热情高涨,找出了很多答案.生1:“汽车行驶时,是利用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生2:“我们走路时,鞋底与路面之间具有摩擦力.”、生3:“当机械运转时,齿轮之间会产生摩擦力.”生4:“当我们拖拽物体时,物体与地面会产生摩擦力.”… …
  之后笔者为学生们创设情景:“如今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小轿车还是大货车,由于车速较快,惯性较大,当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往往会滑出一段距离,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应该如何缩短刹车后滑出的距离?”学生们认为要加大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路面和轮胎的粗糙程度.接下来笔者又为学生创设情景:“目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机械,很多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齿轮之间长时间摩擦,容易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那么应该怎样减小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学生们认为,要保证齿轮表面光滑,同时应该及时添加润滑油,进而降低齿轮表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
  高中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教师要联系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以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探索.
其他文献
三三是个很爱读书的家伙,整日书不离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晚上,三三躺在被窝里,幸福地摩挲(mó suō)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新书封面。这时,外面传来妈妈的声音:“三三,早点睡觉,别熬夜!”  “知道了,妈妈。”三三急忙将台灯调得暗一些,并用一块碎花布把门窗玻璃遮上,心想:这下总可以安心看书了吧!  可就在这时,三三的耳边忽然传来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开始她以为是错觉,可不一会儿,这声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