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民——现在可以说了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5年,这位体育总局前局长在奥运一周年之后,突然发言,指出现在该是中国体育转型的最佳时机。
  袁伟民:那时的压力真大啊!因为没让去的运动员里,好几个是能拿金牌的……再加上那么多领导找我……我当时心想:大不了从悉尼回来我不干这个局长了!
  
  在刚出版的《袁伟民和体坛风云》一书里,作为前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用不少篇幅坦承了在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最大化的过程中,中国体育及体育人付出的教训和代价。
  在北京奥运一周年过后,全运会即将开始之时,袁伟民通过自己的书,发出“靠多拿金牌证明中国人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机到了!”的断言,如平地之雷,突然炸得“盛世”之下的体育圈嗡嗡作响。
  毋庸置疑,2008年奥运会将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就推向了历史最高点。它以51金、100枚奖牌,金牌数第一的成绩,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体育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的做人成果。而数字之下却有另一个被忽略的现实:51枚金牌中,田径零枚、三大球零枚、游泳1枚。
  举一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这个揠苗助长做法的后果也在这个时候日渐清晰。可微弱的警醒淹没在了盛大的狂喜和欢呼之中,各种反思也随着奥运的远离而日益消减。
  这时,这个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如影随形的前体育总局局长,却以过来人的经验喊出“如果40枚金牌就可以了”。这个看似“不合时宜”的声音,是为旁观者的冷水,还是一名老体育人的肺腑之言?
  2009年10月10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袁伟民。
  
  “我说就要说真话”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你手里那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已成了收藏品。开幕式那天你没去现场。为什么不去?
  袁伟民:是没去。这种场合我都不去(现场)。除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带队参加开幕式,跟队员一起进场,以后我都不去现场,连比赛也是在奥运村团部看电视。
  中国新闻周刊:但这届可以轻松地去现场感受一下。
  袁伟民:我对这些看得比较淡,经历了太多事。在家看电视,比赛挑我喜欢看的,开幕式倒是从头看到尾。
  鸟巢和水立方我到现在都没进去过。除了鸟巢封顶时,当时贾庆林去视察,把我也叫去了。后来有一次去盘古七星饭店吃饭,我在外面看了看水立方,挺漂亮的。
  退下来就彻底离开。我现在是当老百姓,进入全民健身的队伍行列。
  
  中国新闻周刊:《袁伟民与体坛风云》是一本很特别的回忆录,用你自己的话说是“5年带出50年”,记录了你担任体育总局局长5年间中国体育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回顾你近半个世纪的体育人生。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
  袁伟民:退下来以后好多人劝我写些东西,直到去年我才答应。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我说就要说事实、说真话,但一定要在奥运会之后,不凑奥运会的热闹。奥运会是大局。
  中国新闻周刊:国际奥委会委员一直强调的是独立身份,它与中国需要“自己人”在奥委会发挥作用的国情存在冲突,这是你们(与何振梁)双方分歧的原因之一吗?
  袁伟民: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只代表个人,他是国际奥委会派到所在国的代表。可共产党领导下的个人进入国际组织代表个人,不是代表国家,是这样的吗?我问过荣高棠。这是糊涂啦,国家利益何在!讲我这个体育部长干涉他,让他投票给谁,说我跟前苏联一样,一样吗?在中国,外事无小事呀。
  
  反兴奋剂,“我的压力很大”
  
  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出任体育总局局长时,你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是兴奋剂。但是为什么当年或者说一直以来,查出兴奋剂的运动员名单都没公布。这样是否纵容了使用兴奋剂的侥幸心理?为什么不加大惩罚力度?
  袁伟民:被抓出来的运动员毕竟是受害者,是错误的指导思想、错误的政绩观的牺牲品。尿检阳性名单公布了,血检超标名单没公布,但实际上知道是哪个项目,人家也都知道是谁了。
  不让出去参加比赛就是一种惩罚。当年这些运动员我们全都没有让他们出去。
  中国新闻周刊:不让参赛也是一招“险棋”。
  袁伟民:参赛名单都已经上报了,大多项目换人来不及,而代表团人数减少一定会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怎么应对?接下来就是申奥,不能出事。
  (比赛中)查出兴奋剂是我的问题,成绩下来也是我的问题,申奥拿不下来更是我的问题了——那是政治问题,我的压力很大。但我们很坚决,查出来了坚决不让去。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到反兴奋剂的决心很大。但还提到在中国体育界不仅存在着“反与不反”“真反还是假反”的问题。阻力来自何方?
  袁伟民:当时查出30多名运动员,有些省的主要领导给我打电话,要求重新检查,他们不断地做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还有哪方面的压力?
  袁伟民:压力大着呢,我不好说了。
  中国新闻周刊:反兴奋剂的压力很大,这是不是还跟国家太重视竞技体育的成绩有关?
  袁伟民: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希望拿金牌越多越好,最初我们需要通过金牌来证明自己,鼓舞士气。现在不一样了,从悉尼奥运会28枚金牌到雅典奥运会32枚金牌,再到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们已经稳坐世界金牌数的前三名了。所以我讲,伦敦奥运会,我们要保持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了,冷静地对待。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40枚左右金牌就够了?
  袁伟民:40枚就很不容易了。我是搞这个的,我很清楚。现在应该抓住时机转型
  中国新闻周刊:以你的经验,从51枚金牌到伦敦奥运会,我们该慢慢地静下来,其实不应该再一味地追求金牌了。
  袁伟民:现在我们应该在保证优势项目和抓好基础项目发展的情况下,花大力气发展群众体育。现在是一个好的机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转型。借奥运会之热,实现体育人才、体育意识、体育产业全面发展,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加上竞技体育的成绩,我们才能成为体育强国。
  中国新闻周刊:大家一直期待这个转型。
  袁伟民:我只能这样呼吁了。这需要机遇,抓住了,就能很好的转型。转(型)了也不是说不需要竞技成绩,但这样单纯追求竞技体育下去。老百姓受不了。泱泱大国,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所以我特别强调奖牌才是整体实力。
  为什么我们不能输?为什么刘翔不能输?比赛就是有运气的成份,输赢都是有可能的。我这是给现在的官员松梆。
  中国新闻周刊:可是长期以来,你扮演的正是竞技体育领头人的角色。把中国竞技体育推向了最高峰。
  袁伟民:报纸都说,袁伟民把举国体制运用到极致。
  中国新闻周刊:你现在提出“应该抓住时机转型”,不担心会有人认为,是呀,你这么说因为现在没有压力了?
  袁伟民:有这个想法很正常。我们现在整体实力很稳定了,从1992年到2004年,中国在奥运会的成绩都是在逐步提高的。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该给自己松松梆了,让体育回到它的本质。这时候做,大家容易接受,而且也给社会制造一个好的氛围,不要让老百姓认为拿金牌越多越好。要引导他们,这样做才是聪明的。
  比如,在我们国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我们特别需要奖牌金牌的时候,我们搞一些小项、人家不搞的东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甚至人家没有专业,完全是群众化、自由训练,像跳水,我们则是专业训练的项目,从小孩就开始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通过这个来宣传自己鼓舞士气,来涨自己自信心。但要明白这不是我们的方向,本质不在这。不然就走偏了,钻牛角尖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因为专业运动员出身的经验,还是做了领导以后慢慢地思考得到的?
  袁伟民:我也在比较,跟世界比。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书里说,发展群众体育很重要,大家也已经发现了群众体育的薄弱。有一组数据是,中国人均的体育场馆占有量是美国的1/16之一……你认为我们弥补上这个差距,还需要60年吗?或者说,它和中国实现再增加10枚奥运金牌的速度相比,哪个更容易实现?
  袁伟民:我们人均1.01平方米,已经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一百多倍。而且还有很多还没向老百姓开放的场馆还没算进去呢。
  立足点不同,下的功夫就不一样。这是一个大的战略转移,是要下大决心的。现在“奥运要跟全民健身同行”,说话是都有了,但不是说说而已,要跟上来。不光是实践,还要从理论上跟进。作为决策层,现在是要反过头来思考这些问题了。
  
  想起女排、足球心里不是滋味
  
  中国新闻周刊:全运会成为了各省的政绩工程,依你看的话,2008年以后,全运会还有必要搞吗?
  袁伟民:我不好说,我处的位置不好说。上届全运会后,我看了《中国体育报》的一篇文章,“这届全运会的赛风是历届最好的”,我问他(记者)这篇文章谁让写的,我问他知道体育的发展史吗?早先中国体育,兴奋剂这些现象是没有的,比赛哪有这样的假摔?怎么说是“历届最好”的呢?不能这么比。
  必须严肃处理这些事,不能长这种歪风。不能把道德、社会的舆论这些都不当回事,天不怕地不怕,没规矩了,都搞潜规则了,都变味了,那还成吗?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刘翔又开始赢了。大家对他的期待又回头了,他迅速又回到从前的万众期待的状况。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袁伟民:这个也不见得是好的,不正常。这得学学美国人,人家对这样的事情,波动不会很大,说明他们成熟。我们还处在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
  按理说当时是给他的压力太大,给他压垮了。我是因为退下来了不能说什么,我心里很明白这个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退下来以后,你唯一担任的职务是排球协会主席。上个月亚锦赛上女排1:3输给了泰国,这是你的老本行,你怎么看现在的女排?
  袁伟民;我心里不是个滋味。过去泰国都是我们的队员去教的。就这个比赛来说,输给对方的原因,是蔡斌没有处理好,轻敌了,从中期看,他上任以后,队伍阵容一直不稳定,现在指导思想有问题;从长期看,这些选手,技术不全面,她们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的女排和当年的女排无法相提并论了。“女排精神”可能再回来了吗?
  袁伟民:谁说不可能回来的?!看你怎么带队伍了。时代不同一样可以搞得很好。但是很难,你必须有一种抱负,有一种非拿下不可的欲望,要去奋斗。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足球是你体育生涯的一大遗憾。1993年的足球改革,正是从你足协主席的期间开始的,你觉得足球失败的最大问题在哪呢?
  袁伟民: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足球的事情了,需要综合治理。当时我们错失了很多机遇。一次又一次机会,都丢了,说明我们的工作水平跟不上。机会如果一次抓住了,第二次可能变成良性循环,现在是处于一种恶性循环。
  处于我当时的位置,我感到自己能力有限,我也想搞好,可我知道即使全身心投入也不见得能搞好,我不敢也不可能放下手上其他的工作专门去管这个,只能管在大的方面。所以心里总不是滋味。
其他文献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跛足大使”,是无法与被大情势所推动的一种潮流进行赛跑的。有着精明才干的台湾外交官如沈剑虹者,也只能在中美建交这不可阻挡的大潮流中扮演一个尴尬角色;他所代表的台湾当局,也只能成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的一个现实旁注      1978年,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报,上午10时将有“重要广播”。中国所有高等学校在同一时刻停课,“文革”后
来自中国零点公司“中国人精神生活調查”的数据, 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宗教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  这一观点在宗教研究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8月11日举行的《中国宗教报告2010年》论坛上,与会的专家都认为在过去的10年里,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中国五大制度化宗教的长足发展有目共睹。  改革开放30年来,信仰危机的阴影一直悬挂在中国人的头上。  “五四”以来的中国思想者曾
中国的抗灾能力,从时间轴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橄榄形——在灾难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时刻,表现得很突出;但在灾前的预防和灾后的重建,能力相对弱小    西南五省大旱、玉树地震、多省洪灾、舟曲泥石流……2010年,在刚刚过去的8个月里,中国经历了太多不幸和苦难。据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9553起,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多难兴邦”,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之后,
“一个冷血、自私的凶手,一次失败的营救行动,令香港失去8条宝贵生命,造成了几个家庭难以弥补的创伤。”8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香港家书》中写道。  悲剧发生地,是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广场。黎刹广场是为纪念菲律宾国父荷西.黎刹而建造的,在菲律宾相当于北京的天安门。  “这里总是安排了不少警力,轮班巡逻,有时还开进警用装甲车。”在菲律宾大学留学的李立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就是在这样的地方,
“七八年前,一个2岁的孩子都会数到15,不是他聪明,而是养成了一有哈马斯袭击警报,就得在15秒内跑到防空洞的习惯。战争伤害了我们的孩子。”这是来自以色列的故事,但也可以在加沙找到同样的例子    1月6日,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和新闻官员柯楷仪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此时,以军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持续了11天。  就在两天前,记者也电话连线了巴勒斯坦驻华公使马哈茂德。  两位以色列官员并
60年前的1949年9月30日晚上6时,在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带领政协会议的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政协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碑文。碑文最后一段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人民为了追求自
一群热爱话剧的陌生人,聚集在非职业剧社“夜语”中。因为剧社,他们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因为他们,“夜语”有了超越业余、影响社会的动力    一束强光倏地打在刘巧叶身上,身着白裙的她在舞台中央缓缓舒展双臂,踏出了她练过不知多少遍的舞步。  这一刻,她是艾米莉——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所著话剧《我们的小镇》(以下简称《小镇》)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因为难产去世,她的灵魂回到曾经生活的小镇。那里有胡桃树、邻居
总体而言,世界上真正投入到解决“最大问题”的物质资源和人才比例,依然微小得让人讶异。比如,疟疾每年夺去超过80万人的生命,而全球从事疟疾疫苗研发的科学家竟不足100个    在微软工作的那些年里,我会定期走访世界各地的大学。我喜欢和师生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同时也向他们讲述我为什么会对计算机科技如此着迷。  今年4月,我又进行了一次大学之旅。不同的是,如今的我已经告别微软,全职在我和我夫人
一方面,设计医治方案应以尊重人权为价值基准;另一方面,消除患者的痛苦是医者的使命——很多时候,医生和患者家属会面临这两种原则发生矛盾后的考验    9岁的阿什利是个不幸的姑娘,一出生就患有严重的脑疾。医生诊断说,她的大脑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育,智力只能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  但脑疾似乎并不是阿什利不幸的全部,而只是个开始。如今这个备受关注的美国女孩,在很多人看来,正经历着骇人听闻
中国古代的预报是从现象到规律再到规律的外推,这是经验预报;而今天的天文预报方法,是通过地球、月球和太阳三个星球的真相——运用万有引力、力学定律,再加上天文学家对天体的测量和认识,并运用数学计算得到的预报,这是科学预报    中国新闻周刊:大家都知道,中国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天文学。那么中国是最早观测、或者预报日食的国家吗?  李竞: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有记录的最古老的日全食发生在中国的夏朝,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