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聚乙烯醇和聚丙烯腈溶液为原料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级纤维的形态。在影响静电纺纳米级纤维的众多参数中,分析了溶液质量分数及其导电性对串珠和纤维直径的影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602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聚乙烯醇和聚丙烯腈溶液为原料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级纤维的形态。在影响静电纺纳米级纤维的众多参数中,分析了溶液质量分数及其导电性对串珠和纤维直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串珠明显减少,纤维直径增加,并得出溶液质量分数是影响串珠和纤维直径大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盐,改善溶液的导电性,研究发现随着溶液导电性的增加,纤维直径离散度明显减少,从而得出溶液导电性是影响纤维直径离散度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AN/PBMA)共混纤维。分别从溶解度参数、红外光谱(FTIR)、动态力学分析(DMA)3个方面对共混组分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N与PBM
以In(NO3)3.·4.5H2O为主要原料,用乙酰丙酮作溶剂,掺加SnCl4·5H2O(铟锡物质的量比为10∶1)制得溶胶,以石英玻璃为基体用提拉法制得ITO膜,与已有制备方法相比,试样每次
针对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与树脂界面黏结性能较差的问题,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液相沉积聚合方法制备了聚吡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Py-UHMWPE)复合纤维,然后将微滴
为探究牦牛尾毛纤维的微观结构,对牦牛尾毛纤维的细胞及细胞间的微细结构进行研究。借助透射电镜技术,深入分析牦牛尾毛纤维鳞片细胞、鳞片细胞间质、皮质细胞及皮质细胞间质
以己二酸,1,3-丙二醇和羟基碳纳米管为原料,钛酸丁酯为催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己二酸-1,3-丙二醇酯功能化羟基碳纳米管(PHHCNTs)。经热重分析(TG)结果计算发现,接枝到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