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12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0人,以肾性病证和肢体经络病证为教学内容,试验组予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对照组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考试的成绩并以LASSI量表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主观题成绩、客观题成绩及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时间管理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重点难点掌握能力及自我测试能力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电网的建设发展,其结构愈加复杂,而城市居民对于用电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电网发生非瞬时故障时,需要迅速恢复无源区域供电,因此,能快速实现电网的拓扑分析并生成转供电方案十分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算法和模式匹配自动生成转供电方案的方法,将电网结构以图的形式存储于图数据库中,并将转供电方案生成过程中需要的主接线特征预先从图数据库中采用双向广度优先算法进行提取.在实际故障发生时,根据告警信息和电网状态进行有源性分析,运用生成的主接线模式查询能作为失压设备源节点的设备及对应的恢复供电路径,结合路径上
近年来,为了使分布式发电系统呈现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特点,基于同步发电机机电暂态分析理论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多并联VSG系统在并网和故障稳定的过渡过程中存在功率振荡及频率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有负面影响.文章介绍了 VSG控制策略,建立了两台VSG并联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振荡时系统变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前馈控制的双机并联VSG控制策略.通过角频率的变化自适应增加前馈量补偿系统的
停电及连锁故障(cascading failure)是电网安全的重大威胁,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与公众生活.针对停电事件预测中的困难,分析了概率模型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场景.该模型包括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导纳模型与各组件的故障概率模型.导纳模型提供了一种对于电网结构的简洁表示,可用于对故障组件的发现.在此基础上,使用概率模型对停电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同时,讨论了在计算总停电概率时对同时故障与隐藏故障的处理方法.在标准总线测试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停电预测与电网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为使电机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力,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轴向磁通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所提电机不仅具有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坚固、可靠度高的特点,而且还解决了传统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Motor,DSEM)各相励磁磁路不一致问题.利用可控的励磁磁场补偿电枢磁场以达到容错控制及抑制转矩脉动的目的,并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对新型DSEM驱动系统在三相三状态运行、单相开路、容错控制及加入励磁电流角度控制这四种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转矩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
当归拈痛汤,清代医家张石顽盛赞之为治“湿热疼痛之圣方”,该方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原文述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方中“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总结历代医家对当归拈痛汤的理解,主要针对风、湿、热、瘀、虚5个方面遣方用药:风,升麻、葛根升阳祛风,羌活、防风祛风散湿,除上焦之湿;湿,
对于直流馈入受端电网,换相失败是一种最常见的故障.为减少输电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概率,对换相机理和控制环节的运行逻辑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低压限流控制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抑制连续换相失败的策略.通过预测模块提前减小逆变触发角,增大换相裕度,同时在整流侧补偿触发角,抑制直流电流上升,并且利用交流母线电压波动小的特点,代替低压限流装置的启动电压.基于PSCAD/EMTDC平台,使用CIGRE标准模型测试所提出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可知,所用的控制策略在逆变侧发生交流系统短路故障时,能有效抑制系统的连续换相失败
电机中由层压硅铁合金制成的定子与铝制散热器外壳之间的压强,会影响二者之间的接触热阻,从而影响电机的散热性能.选择合适的直径差,通过热套配合使定子与外壳之间形成合适的压强,是电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不同表面处理的硅铁合金和铝试验样块在不同压力下散热性能的试验,分析了电机中热套配合接触面压强值对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提供了原表面以及研磨表面两种表面处理的硅铁合金层压面在0~10MPa压强区间内与铝表面之间的热阻系数,以及接触面温度对热阻曲线的影响.随后本文将热阻的试验结果与内部应力和耐受转矩曲线
新能源大量采用电力电子逆变器并网使得电网稳定性有所降低,采用MGP的并网方式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但系统负荷变化会使MGP系统频率发生振荡,威胁到电网频率稳定性.通过励磁调节可以影响MGP系统的电气阻尼,从而有效抑制频率振荡.但如何准确确定励磁调节程度成为其面临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推导了励磁电压与频率变化的关系式,揭示了励磁调节对阻尼提升效果存在临界点.搭建了新能源经MGP并网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发电机侧在不同励磁调节程度下MGP系统频率振荡的改善效果,并利用5kW实验平台开展了负荷变化及网侧频率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及对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对常见的速度环PI控制器进行改进.通过分析多种不同的滑模控制理论的优缺点,设计滑模速度控制器,结合分数阶理论,设计了分数阶混合趋近律,再利用一种具有连续光滑特性的Sigmoid函数代替常见的符号函数,用以削弱滑模抖振.在设计无传感器控制器的过程中,将锁相环的PI控制改为分数阶PI控制,用以观测转子位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验证得出结论:改进后的电机控制系统鲁棒性较强,系统误差小,且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高速磁悬浮储能飞轮是一种新型高比功率储能装置,其中高速大功率电机是能量转换与传输控制的核心.本文针对所研究的300kW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的应用特性提出了一种轴式永磁同步电机方案,从电磁、结构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高速稳定运行、高功率放电对高速电机提出的新要求,从转子的结构强度、电机损耗、运行区间的效率、转矩波动等方面出发对电机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结构强度高,能够满足储能飞轮在高转速、高功率连续充放电等工况下的使用要求,15000~30000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