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机械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徒制成功实施的背后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德国促进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主要由法律法规建设、成本分担政策、多元治理体系、联合培训方式、开展实际项目、职业教育宣传等六方面构成.当前,我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可以合理借鉴德国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法律法规、灵活运用财政及非财政性政策、发挥行业协会中介作用、提升学徒制企业培训能力、加强现代学徒制宣传等方式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教学模式的推广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而教学理论始终秉持其理论品性,教学实践却又固守其实践个性,二者之间的隐形隔膜被人为夸大,以致造成了分离与对立;另一方面,教学模式不是教学实践的直接浓缩,而是对立体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平面化”抽象,其本身既存在缺失与异化的理论局限,也存在教师价值迷茫与行为挣扎的实践困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隔膜”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二者相对独立的结构化张力.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不在其模
创生并努力实现切合实际的园本课程目标,是每所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首要环节.幼儿园要准确认识园本课程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为重要依据,充分研究幼儿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科(领域)知识,科学、系统地建构园本课程目标;要有序分解预设的园本课程目标、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修正并不断完善园本课程目标,从根本上促进园本课程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政策旨在构建政府、高职院校和社会协同治理高职教育的现代教育格局,其中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第一责任主体.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习惯依附政府,被动应付政府评估及没有充分利用外部评价,主动委托评估意识不强等办学现状,需要依法合规办学,做好政府简政放权的承接;主动接受评价,做好社会第三方评估的合作者;狠练质量内功,做好高职教育领域的运动员,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