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指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并重点分析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就此问题同大家作一些探讨。
  
  一、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
  
  准确地理解文中字和字、词的含义,就是说对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概念要能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不仅理解字词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字词的特定意义。理解含义,特别是关键字和词的含义,是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起点。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语感,捕捉不到需要细细推敲品味的关键性字词,或者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只会照搬词典或注解的释义,不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分析、推断词义。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自觉、认真、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对常用字、词的义项要适当记忆,并在运用中熟练、牢固地掌握。
  2.要注意有关文字、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在学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释字、词、辨析词义的常用方法。
  3.字不离句,把字、词放在特定的语句和语言环境中去考察、辨析,以求准确推断出字词的具体含义,决不能就词论词,就字面意思,孤立、静止、表面地看问题。
  对于字词含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再碰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二、准确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的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关键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而我们很多学生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不注意从写作背景、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起来,更不善于借助语法、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提高学生对重要句子把握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弄懂句子中每个字词的意思,不仅要能够解释字词,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饰、限制、强调等。
  2.要“句不离篇”。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的理解。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是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3.借助语法和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里所说的语法主要是指句子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复句的划分。首先我们要弄清单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单句,则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如果是复句,则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字、词进行分析。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我们还可以从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或从阅读重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一个句子,因强调而重读的地方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这里所说的修辞,一般指大纲中规定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即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当然也包括我们常见的反复、引用、双关、反语、顶真等修辞。对于修辞,我们不仅要能辨别,而且要领会其作用。
  
  三、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和主题思想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呢?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例如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二册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中学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3.重复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字、词,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4.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出中心主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途径很多,但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等。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内核,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中学虽然叫喊着“已经步入素质教育轨道”,但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是一片茫然。由于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不先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信息不畅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
去年的金秋十月,我们毕业20年,同学们再聚回到了母校.我和我的室友闫红菊一起回到了学校,我们在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前回忆着当年的生活、学习的情景.rn闫红菊和
笔者到一些学校听课,发现很多班级课前都有“宣誓”环节。现摘抄几条如下:  1.好学好问,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2.忍住伤痛挺起胸膛,面对命运勇敢成长。同舟共济争创佳绩,万众一心齐创辉煌。  3.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我们始终努力,我们永不言败。  4.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屡挫屡战,笑傲群雄,拼搏一年,天高地阔。  5.父母养育辛苦,报恩惟有苦读;知识改变命运,
摘要:哲学的目的是追求世界或者宇宙的终极,它在研究哲学问题的方式上与其他科学不同。科学都是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科学问题的极点。在这一点上,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传统哲学并非以追寻世界本源为根本目标,而是通过对宇宙观的讨论来明示人的生存哲学。在哲学方法上,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采用辩证法,而不是西方哲学的运动哲学。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别造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典型
摘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和关键方面,这是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的根本范式。以不同的思路为研究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发展分化成为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研究在内的哲学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当代思考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创造性教学是指以创造学、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开发创造力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技能的培养和创造性情感创新人格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教育
摘要:在高校营造优良的学风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办好一所高校的根本,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学风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学习氛围与学习目标等,一所高校的优良学风的形成又取决于规范而严谨的考风、考纪,如何抓好抓实考风考纪已然成为如今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063
[摘要]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场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中学仍然采用自然班上课模式,但此种上课模式存在着较多的缺点。本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就克服这些缺点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自然班 班内合理分组 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还不够完善,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实践课还是以自然班上课形式为主。这种上课形式虽然比较传统,但存在着不足,教师难以全面照
[摘 要]要提高高中生物课的趣味性,就要注意上好第一节课,恰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恰当的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提高 生物课 趣味性    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我们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学习的消极状态转为积极状态,从
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抱怨单词读不准、记不住、不会用,有些学生甚至因此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分别从单词的发音、词形、词义、应用四方面,浅谈职高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教法。    一、 单词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