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指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并重点分析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就此问题同大家作一些探讨。
一、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
准确地理解文中字和字、词的含义,就是说对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概念要能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不仅理解字词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字词的特定意义。理解含义,特别是关键字和词的含义,是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起点。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语感,捕捉不到需要细细推敲品味的关键性字词,或者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只会照搬词典或注解的释义,不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分析、推断词义。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自觉、认真、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对常用字、词的义项要适当记忆,并在运用中熟练、牢固地掌握。
2.要注意有关文字、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在学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释字、词、辨析词义的常用方法。
3.字不离句,把字、词放在特定的语句和语言环境中去考察、辨析,以求准确推断出字词的具体含义,决不能就词论词,就字面意思,孤立、静止、表面地看问题。
对于字词含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再碰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二、准确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的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关键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而我们很多学生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不注意从写作背景、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起来,更不善于借助语法、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提高学生对重要句子把握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弄懂句子中每个字词的意思,不仅要能够解释字词,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饰、限制、强调等。
2.要“句不离篇”。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的理解。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是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3.借助语法和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里所说的语法主要是指句子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复句的划分。首先我们要弄清单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单句,则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如果是复句,则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字、词进行分析。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我们还可以从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或从阅读重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一个句子,因强调而重读的地方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这里所说的修辞,一般指大纲中规定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即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当然也包括我们常见的反复、引用、双关、反语、顶真等修辞。对于修辞,我们不仅要能辨别,而且要领会其作用。
三、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和主题思想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呢?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例如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二册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中学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3.重复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字、词,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4.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出中心主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途径很多,但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等。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就此问题同大家作一些探讨。
一、准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
准确地理解文中字和字、词的含义,就是说对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概念要能清楚、确切地领会和把握,不仅理解字词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字词的特定意义。理解含义,特别是关键字和词的含义,是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起点。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语感,捕捉不到需要细细推敲品味的关键性字词,或者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只会照搬词典或注解的释义,不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分析、推断词义。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自觉、认真、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对常用字、词的义项要适当记忆,并在运用中熟练、牢固地掌握。
2.要注意有关文字、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在学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释字、词、辨析词义的常用方法。
3.字不离句,把字、词放在特定的语句和语言环境中去考察、辨析,以求准确推断出字词的具体含义,决不能就词论词,就字面意思,孤立、静止、表面地看问题。
对于字词含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再碰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二、准确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句子含义的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关键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而我们很多学生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不注意从写作背景、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不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起来,更不善于借助语法、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提高学生对重要句子把握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弄懂句子中每个字词的意思,不仅要能够解释字词,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饰、限制、强调等。
2.要“句不离篇”。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的理解。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是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3.借助语法和修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里所说的语法主要是指句子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复句的划分。首先我们要弄清单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单句,则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如果是复句,则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字、词进行分析。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我们还可以从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或从阅读重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一个句子,因强调而重读的地方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这里所说的修辞,一般指大纲中规定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即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当然也包括我们常见的反复、引用、双关、反语、顶真等修辞。对于修辞,我们不仅要能辨别,而且要领会其作用。
三、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和主题思想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呢?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例如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二册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且在引言部分又加以重申。这样我们就更清楚下文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不这样做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解决办法这一行文思路了。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中学教材里选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千字文,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3.重复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思想。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字、词,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4.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段层次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者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出中心主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途径很多,但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等。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