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老师认为,现在高三的体育课比较难上,据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成熟,文化学习和高考压力增大以及对体育课的错误理解。高三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已达到成人水平,他们体力充沛,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突现,喜欢独立独行,不愿意受束缚。但是,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增多以及高考来临前的紧张气氛,每一位高三学生的精神、体力和心理都达到了极度紧张,此时,上好体育课就需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促进他们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改变学生对高三体育课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高三;体育课;出勤率;锻炼效果
教过高三体育课的教师都知道,高三的体育课是比较难上的。笔者近几年来一直都有高三的体育教学任务,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影响
高三的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他们体力充沛,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突现,喜欢独立独行,不愿意受束缚。在体育运动方面,经过高中二年的学习,兴趣爱好也逐渐稳定,有了固定的群体,固定的、喜欢的项目,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聚在一起就可以自行组织一些小型的、简单的比赛。
二、文化学习方面
到高三,由于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差生自卑、消极、厌学,优生为考取理想大学而努力。而表现到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上,那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学校的制度、教师的管理比较“逆反”,导致思想、行为上比较自由散漫,上课时我行我素;而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利用一切机会偷偷溜走,即使来上体育课也是应付得比较多,认真参与的比较少。
三、高考的压力
进入高三,学生将直面高考,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学校、家族各个方面。经过这最后一年的学习,他们将迎接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试。这一年的学习,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考前的总复习,时间、精力都处于紧张状态。有调查表明:87%的高三学生每天复习到深夜甚至是凌晨,第二天早晨,有些学生甚至早饭都不吃就到校投入新的一天的学习、复习。对于需要付出“体力”的体育课,普遍存在二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完全多余,一是调节。特别到了第二学期,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增多以及高考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使每一位高三学生的精神、体力和心理都达到了极度和紧张,对体育课的认识变得更加不重视,认为体育课起到的仅仅是“调节”、“点缀”、“放松放松”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知道,体育课不但能调节高三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上的压力,合理的健身、有效锻炼的重要性不言喻;合适的体育活动更是对学生的“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更充沛的体能投入到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去。
在近几年高三的体育教学中,我为了提高高三体育课的质量,想且试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作用。总结出了下面的几个关键词,现拿出来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强调、强制
进入高三的第一节理论课,我会将初中时的“体育课堂常规”拿来重新逐点再讲一遍。特别是对上课出勤、课堂规范、请假制度会特别的“强调”,以给学生观念上的强化,让他们知道高三的体育老师对哪些方面是特别注意的。对于因学习问题临时缺席的学生,我则“强制”要求必须有班主任或课任老师签名的请假条才行。并在以后的课上都认真做好详细记录。这样以后,学生就不会随便以哪位任课老师叫去补习为由而缺席体育课,也从源头上保证了体育课的出席问题。
二、“骗”
事实证明,学生是需要“骗”的,特别是那些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离开体育课堂回教室去。对付这些学生简单的说教根本不起作用,此时我会编一些他们没法求证的“事实”去“骗”他们。譬如,高三体育成绩达不到某个等级,综合评定不合适的话,连高考报名的资格也没有;有些高校在录取后会进行一次体能测试的,测试不合格的照样还会退回来……听到这些话,学生们会因为这些原因在活动中进行锻炼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的顺利进行。
三、 嗦
所谓“嗦”其实是学生给我的评价,实质上就是多动口,多说。把有些道理反复讲、讲反复;既集体讲,又个别讲;既在理论课上讲,还在平时随堂讲;针对普遍问题集体讲,针对个别问题则个别谈话。而且讲的时候态度绝对和蔼。毕竟高三的学生已经分得清是非了,再者体育课上给他们讲道理也占用了他们的活动时间,讲得多了学生也会不好意思;讲得多了,有些方面学生就会互相监督、互相制止了。
四、带
前面说过,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自我组织的能力了。但对于规则、规范方面则是比较模糊的。另外有一些平时不太喜欢运动的学生,对于自己在体育课上进行自主活动时都比较犹豫:组织游戏怕被人说幼稚,参与专项技能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时,又怕被人排斥。此时老师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融入学生,引导和带领学生共同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指导学生的活动方法,二是督促不爱活动的学生。如在球类的比赛中,老师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和实践;而在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参与和带领(实质上更多的是监督),使得平时不爱活动的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都能玩出一身汗、一个好心情。当然在活动中,教师如能有意地输几次,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自豪感,由此兴趣更高。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也了解到,很多高三学生不是不想活动,而是不知道如何运动,没有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特别是许多女同学平时就是打打羽毛球,跳跳橡皮筋,时间长了也就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如何带好这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投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更好地体验运动所还来的乐趣,是我考虑得比较多的。我曾经组织过女生进行足球比赛(没有守门员,双方大大小小设六个门),而我即是现场解说员也是裁判员,结果是那些平时怕出汗的女生玩到浑身大汗也不肯停下来;曾经组织过乒乓球+英语单词接力赛,除了轮到上场对抗的学生外,其余的则全是裁判,整一堂课学生玩得嘻嘻哈哈不亦乐乎,平时不喜欢动的学生则纷纷上去抢着玩。
所有这些都证明,只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加上我们教师有目的的“带”,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到你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去的。
五、放手
个人认为,高三的一学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考试、测试会使整个学期变得支离破碎,在象高一、高二一样实施完整的体育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选择活动,让他们自己组织比赛。我则是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监督他们的活动。事实证明,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了,已经能自己组织一些比赛,也有强烈的活动的愿望,只是有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活动时,他们会比较盲然。教师适时的“放手”容易引起学生的运动欲望。
当然这种“放手”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引导”,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别来设置。高三的学生因为文理科分班,各班男女生的比较一般是不一样,有时会有些班比较特殊,在项目的设置上也应该找班级学生的共同点。
六、法西斯
所谓“法西斯”就是适当的“惩罚”,如做俯卧撑、纵跳、罚跑或出个小节目之类。对于一些迟到早退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亮亮相,刺激一下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有奇效。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人违反纪律全班或全组一起“惩罚”。当然此方法不可常用,就是用时也要掌握对象和时机以及量度,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所罚对象,对于个别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最好不要用此方法,就是使用时也要有人陪罚才可适用。要不然会弄得师生双方不愉快。
在游戏输的一方,我则让他们受到相应的“惩罚”,罚则由他们自己定,但必须得到赢的一方的认可。通过这些“惩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但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他们的诚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和积极努力拼搏的精神。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有些虽不科学,但还比较适用。这几点措施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高三学生的体育出勤率和锻炼效果。起到了将学生请出教室。劳逸结合,进行了积极休息,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在体能上为高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如何上好高三体育课》.曾向阳.《体育师友》.1991年01期
[2]《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张步银.《学周刊:C》.2011年.第1期
[3]《如何上好高三体育课》.闫忠.《教苑荟萃》.2011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关键词:高三;体育课;出勤率;锻炼效果
教过高三体育课的教师都知道,高三的体育课是比较难上的。笔者近几年来一直都有高三的体育教学任务,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影响
高三的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他们体力充沛,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突现,喜欢独立独行,不愿意受束缚。在体育运动方面,经过高中二年的学习,兴趣爱好也逐渐稳定,有了固定的群体,固定的、喜欢的项目,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聚在一起就可以自行组织一些小型的、简单的比赛。
二、文化学习方面
到高三,由于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差生自卑、消极、厌学,优生为考取理想大学而努力。而表现到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上,那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学校的制度、教师的管理比较“逆反”,导致思想、行为上比较自由散漫,上课时我行我素;而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利用一切机会偷偷溜走,即使来上体育课也是应付得比较多,认真参与的比较少。
三、高考的压力
进入高三,学生将直面高考,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学校、家族各个方面。经过这最后一年的学习,他们将迎接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试。这一年的学习,学生需要全身心投入考前的总复习,时间、精力都处于紧张状态。有调查表明:87%的高三学生每天复习到深夜甚至是凌晨,第二天早晨,有些学生甚至早饭都不吃就到校投入新的一天的学习、复习。对于需要付出“体力”的体育课,普遍存在二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完全多余,一是调节。特别到了第二学期,随着各种模拟考试的增多以及高考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使每一位高三学生的精神、体力和心理都达到了极度和紧张,对体育课的认识变得更加不重视,认为体育课起到的仅仅是“调节”、“点缀”、“放松放松”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知道,体育课不但能调节高三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上的压力,合理的健身、有效锻炼的重要性不言喻;合适的体育活动更是对学生的“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更充沛的体能投入到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去。
在近几年高三的体育教学中,我为了提高高三体育课的质量,想且试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作用。总结出了下面的几个关键词,现拿出来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强调、强制
进入高三的第一节理论课,我会将初中时的“体育课堂常规”拿来重新逐点再讲一遍。特别是对上课出勤、课堂规范、请假制度会特别的“强调”,以给学生观念上的强化,让他们知道高三的体育老师对哪些方面是特别注意的。对于因学习问题临时缺席的学生,我则“强制”要求必须有班主任或课任老师签名的请假条才行。并在以后的课上都认真做好详细记录。这样以后,学生就不会随便以哪位任课老师叫去补习为由而缺席体育课,也从源头上保证了体育课的出席问题。
二、“骗”
事实证明,学生是需要“骗”的,特别是那些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离开体育课堂回教室去。对付这些学生简单的说教根本不起作用,此时我会编一些他们没法求证的“事实”去“骗”他们。譬如,高三体育成绩达不到某个等级,综合评定不合适的话,连高考报名的资格也没有;有些高校在录取后会进行一次体能测试的,测试不合格的照样还会退回来……听到这些话,学生们会因为这些原因在活动中进行锻炼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的顺利进行。
三、 嗦
所谓“嗦”其实是学生给我的评价,实质上就是多动口,多说。把有些道理反复讲、讲反复;既集体讲,又个别讲;既在理论课上讲,还在平时随堂讲;针对普遍问题集体讲,针对个别问题则个别谈话。而且讲的时候态度绝对和蔼。毕竟高三的学生已经分得清是非了,再者体育课上给他们讲道理也占用了他们的活动时间,讲得多了学生也会不好意思;讲得多了,有些方面学生就会互相监督、互相制止了。
四、带
前面说过,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自我组织的能力了。但对于规则、规范方面则是比较模糊的。另外有一些平时不太喜欢运动的学生,对于自己在体育课上进行自主活动时都比较犹豫:组织游戏怕被人说幼稚,参与专项技能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时,又怕被人排斥。此时老师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融入学生,引导和带领学生共同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指导学生的活动方法,二是督促不爱活动的学生。如在球类的比赛中,老师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和实践;而在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参与和带领(实质上更多的是监督),使得平时不爱活动的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都能玩出一身汗、一个好心情。当然在活动中,教师如能有意地输几次,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自豪感,由此兴趣更高。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也了解到,很多高三学生不是不想活动,而是不知道如何运动,没有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特别是许多女同学平时就是打打羽毛球,跳跳橡皮筋,时间长了也就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如何带好这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投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更好地体验运动所还来的乐趣,是我考虑得比较多的。我曾经组织过女生进行足球比赛(没有守门员,双方大大小小设六个门),而我即是现场解说员也是裁判员,结果是那些平时怕出汗的女生玩到浑身大汗也不肯停下来;曾经组织过乒乓球+英语单词接力赛,除了轮到上场对抗的学生外,其余的则全是裁判,整一堂课学生玩得嘻嘻哈哈不亦乐乎,平时不喜欢动的学生则纷纷上去抢着玩。
所有这些都证明,只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加上我们教师有目的的“带”,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到你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去的。
五、放手
个人认为,高三的一学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考试、测试会使整个学期变得支离破碎,在象高一、高二一样实施完整的体育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选择活动,让他们自己组织比赛。我则是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监督他们的活动。事实证明,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了,已经能自己组织一些比赛,也有强烈的活动的愿望,只是有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活动时,他们会比较盲然。教师适时的“放手”容易引起学生的运动欲望。
当然这种“放手”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引导”,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别来设置。高三的学生因为文理科分班,各班男女生的比较一般是不一样,有时会有些班比较特殊,在项目的设置上也应该找班级学生的共同点。
六、法西斯
所谓“法西斯”就是适当的“惩罚”,如做俯卧撑、纵跳、罚跑或出个小节目之类。对于一些迟到早退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亮亮相,刺激一下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有奇效。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人违反纪律全班或全组一起“惩罚”。当然此方法不可常用,就是用时也要掌握对象和时机以及量度,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所罚对象,对于个别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最好不要用此方法,就是使用时也要有人陪罚才可适用。要不然会弄得师生双方不愉快。
在游戏输的一方,我则让他们受到相应的“惩罚”,罚则由他们自己定,但必须得到赢的一方的认可。通过这些“惩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但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他们的诚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和积极努力拼搏的精神。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有些虽不科学,但还比较适用。这几点措施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高三学生的体育出勤率和锻炼效果。起到了将学生请出教室。劳逸结合,进行了积极休息,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在体能上为高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如何上好高三体育课》.曾向阳.《体育师友》.1991年01期
[2]《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张步银.《学周刊:C》.2011年.第1期
[3]《如何上好高三体育课》.闫忠.《教苑荟萃》.2011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