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中新移民文学的回归情结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海外文学的蓬勃发展,新移民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旅美作家严歌苓女士的作品《陆犯焉识》,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内心变化,重点探讨新移民文学中的典型回归情结。
  关键词:《陆犯焉识》 新移民文学 回归情结
  新移民文学,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移居海外的华人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祖国为主线,表达思乡、寻根、探亲等人物内心的诉求,以国内及海外两大文化背景为依托,以现实与回归的双重视野,带给读者不同的“饕餮盛宴”。
  《陆犯焉识》是旅美作家严歌苓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创作背景基于对祖父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的探寻,作者的笔触往返美国、上海及流放地——西北大荒漠,浓浓的落叶归根情结跃然纸上。严歌苓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细腻描写女性为主,这一部对祖父的回忆实属转型之作,作者在构思上采用了多层处理,显示出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全书篇章共有38节,几乎每一章节都围绕着犯人陆焉识的内心活动这根主线,深深烙印着归家情结,无法单独把它从某一篇章中剥离出来。“老几”在荒漠大草原上的生活是无望的,他的案卷上徒刑一栏填写着“无期”,罪名是“反革命”,却因女儿丹珏的电影而萌生出回归的念想,于是他开始不断地讨好邓指,计划如何逃出这荒漠的大西北,只为看上女儿一眼,真切地活在她们身边。
  回归,能简单地理解为回家吗?非也。提到陆焉识,不得不提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发妻冯婉喻,这是一个漂亮、善良的女人,却因是继母冯氏的侄女而不被丈夫喜欢。这个苦情的女人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得到丈夫的真爱,但当丈夫回头时,她却已失忆多年。作为犯人的家属,在新的里弄里生活也是一次新生,没有人再拿眼角扫她,也没有居委会的传唤,她的生活渐入平静。那一段在别人看来是痛苦的记忆,可是那时的冯婉喻却把家庭照顾得很好。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那样的一个冯婉喻也是等待本身,除了永久地无期地等待远方回归的焉识,也在等待每天来看望她、似乎陪她等待焉识的那个男子。你无法使她相信,陪她等待的这个人,就是她等待的那个人。”当陆焉识再次回归一阔别已久的家时,也是情感上的一种回归,这种发自内心的愧疚和悔恨是文中最出彩的地方,与之前介绍的那个风度翩翩的留学少爷和监狱里享受特殊“知识分子”待遇的“老几”是不同的,他回归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抹去了浮华,历经了沧桑,那才是最纯粹的自我。
  新移民的视角以“文革”叙事,将读者再次带入了那个颇受争议的年代,具体的民族形象和人物的精神分析在文中多次产生冲突。陆焉识的形象是饱满的,不能单一地把他归结为浪荡的情场老手、知识渊博的年轻教授和受尽封建约束的新派人物,这也是新移民文学中能把身世背景的大少爷塑造得如此成功之处。
  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日渐清晰,同时我们又能感受到文学和情感的混杂化与边缘化。主人公陆焉识一辈子的追求就是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可是很多时候他都感觉自己被一个无形的枷锁套牢。随着他在大西北牢狱生活的延续,他的自由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实,我们能从中解构出作者的用意,从最初的思想束缚到最后的精神释放,这种里程碑式的回归是美妙的,在无法改变大环境下的人性自由回归是令人心生向往的。
  《陆犯焉识》中新移民文学的回归情结只是众多海外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缩影,这些新移民作家们通过自己作品的传达,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重新审视自己和已经远离的那片土地。
  参考文献:
  [1]王晖.新移民文学20年的发展演变[J].华文文学,2007,(1).
  [2]丰云.跨国主要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J].东岳论丛,2010,(11).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女作家,其成名作《喜福会》通过描写四对华裔母女间的矛盾与分歧,揭示了两代华裔所代表的中美文化的冲突,以及华裔美国人在身份认知上的困惑和焦虑。华裔只有认清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和微妙的文化地位,才能求同存异,从冲突走向融合。  【关键词】喜福会 文化 冲突 母女关系  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 是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