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徒制的比较及启示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徒制是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遗产, 也是最为典型的教育形式之一.学徒边从事劳动边接受师傅关于操作技艺的教育.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对中西方学徒制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西方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中西方学徒制发展历程
  
  (一)中国学徒制的发展
  中国的学徒制兴起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封建社会。它是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时间保持最长也是最为普遍、受教育者人数最多的一种教育形式。隋唐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促进了学徒制的完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机构中都设有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这些官营手工业作坊均采用学徒制的教育形式。宋代以后,民间的手工业作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徒工在生产实践中随师学艺。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陆续出现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迫切要求手工业者进行技艺交流,民间作坊也开始了总结技艺的努力。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新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学徒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从80年代中期起,国家用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即采取“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的形式。随之,企业招收工人的形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徒制的功能与影响较之计划经济体制下已大大萎缩。这些年来由于学徒制的淡化,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又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导致高、尖、精级技术工人已出现断层,特别是那些主要依靠学徒制来培养的高级技工每年的增长量还抵不上退休量。
  (二)西方学徒制的发展
  西方的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它最早出现在手工业领域,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在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中由父向子传授祖传技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业主逐步向外招收除儿子以外的学徒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这种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模式。
  在12到13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日益壮大,为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同行的手工业者们建立了行会组织,原来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不再是分散无组织的,行会开始转向严格监督和控制学徒制。在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中期,学徒制逐渐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可以说,学徒制是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与行会一同建立起来,在14、15世纪达到全盛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旧的学徒制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集体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劳动培养形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学徒制逐渐被学校式职业教育所取代。工业革命是传统师徒制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西方国家自18 世纪下半叶到二战后,学徒制始终处于低迷、衰微的状态。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后,西方学徒制实现了升华,由传统学徒制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现代学徒制。
  
  中西方学徒制差异
  
  (一)管理的规范性不同
  西方国家的学徒制在中世纪与行会制度紧密相连,达到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随着行会的发展,学徒制度逐渐带有了社会性质。学徒制成为受行会公共监督下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从师徒之间的合同、徒弟人数、劳动时间,到徒弟的职业技艺的合格标准等均受行会的控制。而中国是在宋代出现了类似于欧洲的行会组织。据《梦华录》记载,宋代手工业不论生产物件大小,都设置了“团行”,各团有“行老”,“团行”之上设“库”,“库”有“行首”。民间手工业作坊受“团行”和“库”的辖制,凡是作坊雇佣工匠和学徒,都是要经过“行老”和“行首”的同意。1但是中国古代的学徒制只是简单的师傅与徒弟或第三方担保人订立契约,没有更高一级的组织进行规范。
  (二)演变的转折点不同
  在西方国家,学徒制度形式的技艺传授一直维持到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活动的中心开始由家庭作坊移向大工厂,促进了工厂企业内部的分工,而生产方式的改变则造成了对工人的要求的改变,传统的学徒制在西方国家中开始迅速衰退了。但是在中国而中国自始至终没有经历工业革命,真正的机器大工业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一直到70 年代,传统学徒制在我国企业中仍是主要的技工培训方式。自80 年代开始,国家用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招收工人的形式从过去招收学徒工为主转变为以各大专、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为主补充新工人,至此,中国的学徒制基本上不复存在。
  (三)发展的延续性不同
  西方国家的学徒制的培训方式从未间断,它一直是培养熟练工人的一种方法。进入90 年代以后,西方师徒制实现了升华,由传统学徒制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实行了现代学徒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在中国20 世纪80年代以来,“学徒培训、学徒工”这两个名词在社会上几乎销声匿迹,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技术工人手艺再高也不在人才范畴之内;重视正规化职工理论教育,而把学徒制认为是落后陈旧的老方法;在需求预测、统筹管理、规划培养等方面不够重视。这导致了师徒帮带传播技艺的重要渠道几乎被废弃。
  
  西方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可以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生产信息化对职业教育变革的要求,是在弥补学校教育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保证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这种学徒培训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一)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徒培训水平
  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学徒培训的经济资助上,采取市场运行机制,以商业化拨款方式提供给与学徒相关的培训机构,如果培训质量下降,政府将减少或收回投资。这样有效的促使各培训机构展开激烈的竞争,增加学徒人数、提高培训质量、优化资源利用率,多开设与市场相适应的课程来赢得更多的政府商业性拨款,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为学徒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经济的保证,这样现代学徒培训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也保证了技术人才的质量。
  (二)构建学徒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我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资格框架成为职业资历、学分转换的主要参照系,为各类教育提供灵活的衔接方式。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证明: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一条成功的职业教育道路。例如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是实施终身教育,实现TAFE学院与其他种类教育沟通的立交桥,允许人们稳定地从一种资格逐步上升到另一种层次更高的资格,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若想进一步深造,包括进入其他注册培训机构(RTO)中获得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升入高等教育系统获得本科层次以上学历,其学分可以在不同职业教育RTO间,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得到相应转换和认可。
  (三)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培养学徒的关键技能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及其他一些行业学校,基本上都有良好的实习设施和系统的实习程序,只是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与实习脱节,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技能是指一种它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能力本位职教满足了经济、受教育者、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职教注重受教育过程,忽视受教育者实际能力培养以及缺乏鉴别能力标准的弊端,职教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学徒制要求加强实行校企结合,提倡做中学、学中做,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强调以实习促进知识的学习,在实习中培养能力,强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社会环境中。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人们都在忙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这新的起点上,许多中职学生也已经开始准备新一年的计划了。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职业教育将迎来什么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铜铈比的Cu-Ce-O/γ-Al2O3催化剂,用XRD、H2-TPR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连续固定床微反装置对Cu-Ce-O/γ-Al2O3催化剂CO催化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
期刊
当今社会,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推进,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也是化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的教学核心。主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一、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
期刊
为了促进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以用户为核心的市场导向作用,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我会自成立以来,每年向社会公布各类不同建设机械产
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特点、成桩机械、施工工艺等;通过工程实例提出了钉形桩施工技术参数、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成桩质量分析和经济对比分析,对于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应
盐一般用在食物上,但用盐来打造酒店,您听说过吗?玻利维亚就有一家酒店,无论是墙壁还是家具,全都由盐打造.据报道,这家酒店坐落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的著名旅游景点乌尤尼盐滩.酒
期刊
2007年“高教社杯”全国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说课比赛于2007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成都市社保大厦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71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这次比赛,是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