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真没有想到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ajdofa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阳台上有一小块空地,被我爸爸改成了一块小园子。说是园子,不过也就是用几块砖头圈出一块,往里面填上一层土而已。(开头语言诙谐幽默,有吸引力。精彩!)
  我一直不看好这块“园子”。
  有一年春天,爸爸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株葡萄,带着满心的期待种了下去。搭架、浇水、施肥……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葡萄还是慢悠悠地、一点一点地朝着架子上爬去。(爸爸精心栽种一根葡萄,搭架、浇水、施肥,葡萄生长慢悠悠。)
  一年过去了,它并没有长高多少。到了收获的季节,只挂起了几串青溜溜的果子。爸爸还是继续照顾着它,但明显不如头一年那么勤勉。(爸爸照顾葡萄不再勤勉,葡萄还会长吗?悬念。)
  第二年收获季节,它仍然没有一点努力的样子,依旧只是挂了几串青涩的果子。摘下一颗尝一下,腮帮子要酸上两三天。(葡萄酸溜溜,爸爸从此彻底死心。)
  爸爸总算是对它死了心,之后就再也没有心弦去看过它。时间就这么平淡地流过,那株葡萄从此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没有人再提起。
  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大雨。雨滴打在窗户上“劈啪”作响,风吹得窗玻璃摇晃着,“哐啷哐啷”响个不停;远处的乌云翻滚着,时不时从中间迸射出几道凌厉的电光。人站在街上都有些不稳,伞更是握都握不住。(景物描写,渲染出暴风雨的迅猛可怕。宕开笔锋。悬念。)
  好不容易顶着狂风回了家,我全身都湿透了。“这雨也太狠了点儿吧……我心里想着,心中满是埋怨。眼睛不经意地向窗外瞟去,只见一抹依稀的绿意在风雨中飘摇,飘摇……
  “那是什么啊?”那一抹绿在灰暗的天地间显得格外耀眼,让我不禁有些好奇,也有丝丝感动。(过渡巧妙,精彩!)
  等雨稍小一些后,我走到阳台上,那一抹绿瞬间扩大了,铺天盖地,将我包裹在其中。我抬头一看。呀,是那株葡萄!不知何时它已经长得十分繁茂了,它的藤蔓温柔的缠绕着每一根铁丝,墨绿的叶子覆盖着铁架,地上覆满了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叶子,头上还有其他的叶子不断被打落下来。(阳台上的葡萄架,铺天盖地,“缠绕着每一根铁丝,墨绿的叶子覆盖着铁架”,让人震惊!)
  真没想到,这株早已无人问津的葡萄竟长成了这般模样,这样的茂盛,即使在这样猛烈的暴风雨中,也依然坚定不移地攀附着支架,弥漫着一片绿。
  更没想到的是,无心主人的悉心照顾,也无心主人欣赏喜欢,只是坚定不移吸取营养,不计辛苦的攀爬,不经意的繁衍出一片茂盛的绿,装点的我们的阳台……(叙事描写之后,抒发了对葡萄由衷的赞美之情。)
  一瞬间,这架葡萄扎根在我心中,伴随着我前行……(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余音绕梁,启人深思。)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大气、构思精巧的满分作文。行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爸爸在陽台上制造了一块园子。在园子里栽上一根葡萄。第一年,爸爸给葡萄“搭架、浇水、施肥……照顾得无微不至”,但葡萄没有长高许多,而且结出的是几挂酸溜溜的葡萄,爸爸开始冷落了它,从此,葡萄消失在家人的视野里。偶尔的一次狂风暴雨,“我”无意的一瞥,让“我”震惊:几年不见,葡萄也爬满木架,蔓延出一挂茂盛的绿意来。它让“我”震惊,也给“我”启迪,让我瞬间明白了一个哲理。行文由物及人,结构严谨而不乏灵动。
  情节一波三折,行文一边对葡萄生长情况的叙述、描写,一边灵动穿插对爸爸栽种、管理葡萄的叙述,穿插“我”复杂细腻心理活动,叙述、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提升了文章的档次。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琴乐曲与古典诗文音韵相通,一曲《山居吟》便成为联结文学与音乐两种艺术领域的纽带。而当代琴人指尖流出的《山居吟》,或舒缓柔静,或力疾跳宕,意趣有别却同样令人心神向往。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山居吟》表达出的山隐情怀,与古代山居文人的诗趣异曲同工。当代的传统经典传颂中,《山居吟》又被注入现代古琴人的理解,成为经典艺术的再创作。而人类对空灵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在音乐与诗歌的传承中产生共鸣,实现
摘 要: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许宣如何与白娘子相遇,并且因白娘子盗窃而受到官司,以及最后在法海的帮助下收服白娘子的故事。由于白娘子是“三言”众多短篇小说当中的一个妖怪形象,从关于白娘子的形象塑造的分析,就能对了解其他的妖怪形象塑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基于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叙事分析,厘清小说整体的循环叙事结构,然后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把握其中白娘子蛇妖
摘 要: 威廉 · 萨默塞特 · 毛姆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露水情缘》是毛姆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该作品讲述了卡斯特伦夫人和杰克· 哈蒙德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的第一人称旁观者叙述视角、“反高潮”的叙事情节,以及思辨对话的叙事文本加以分析,探讨毛姆高超的创作技巧,挖掘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毛姆 《露水情缘》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反高潮”的叙事情节 思辨
摘 要:李强先生诗歌有对生活旅途见闻的记录,有心灵深处激荡的回应,更有对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思索,释放出了生命内在的光芒,让所有的现实中的影像村庄、山脉、河流、花朵、城市等唯美意象独照意境,在“我”之内开花结果。在思想的牧场上停留、驻足、嬉戏。在各种涌动的心绪中呈现形神交融的物感物觉,以沉淀的生命之礼去赞叹生活的喜怒哀乐。诗人让肉体与灵魂、意识与行为、物质与形式统一在生命的本源之中,适应自然、尊崇自然
摘 要: 一直以来,诸多学者都在讨论逼死黛玉的元凶是谁,关于此类探讨层出不穷,也有许多脱离了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探讨,笔者认为稍有不妥。此篇论文,笔者试图从儒家文化、神仙道化思想以及黛玉本人的诗词这三个角度切入,去探讨在封建主义王朝统治下的黛玉困境,以此来解释黛玉在《红楼梦》 中最终不得不香消玉殒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黛玉 冲突 困境  《红楼梦》里的黛玉是一个富有诗书才华和理想色彩的人物,是金陵
摘 要:《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看似平淡,却颇具匠心。小说虽不魔幻,但仍然延续了马尔克斯一贯擅长的象征、影射等创作手法,在看似非常常见的做鸟笼、卖鸟笼的日常生活背后,揭示出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彰显了普通人的精神困境:人性的割裂,内心的孤独。  关键词:象征 世俗 精神 割裂 孤独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摘 要: “如何定义网络文学”一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热点,却极少有人对“网络文学”命名表示疑惑。二三十年来,大家一直使用“网络文学”,似乎理所当然。殊不知,这一不证自明的命名存在着诸多的模糊性。媒介命名是否准确?“网络文学”如何体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在现今以网络类型小说为主流的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中,再坚持“网络文学”的叫法是否有意义?在成长中的文学形态面前,相比定义网络文学现象,转而思考“网络
摘要:沈兼士先生论“祭”释“杀”犹可商。《汉语大字典》释“祭”亦欠妥。笔者认为獭祭鱼、鹰祭鸟、豺祭兽等之“祭”应释为“(捕杀后置物四围)陈祭。特指鹰捕鸟、豺猎兽、獭捕鱼等,若陈祭然”。  关键词:獭祭鱼 《汉语大字典》 陈祭 月令  《礼记·月令》:“(孟春冻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孟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季秋鹏雁来宾,爵人大水为蛤,鞠有黄华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转向对个体情感的关注。在钟嵘《诗品》里,其序与品第条目多次肯定“怨”与“怨情”的合理表达。在《诗品》系统中,“怨”被置于最高的统领地位:“风力丹彩”“兴比赋”“自然英旨”等皆为其合理表达服务;被分为个体之怨和群体之怨内含怨情的17条相关品第条目体现出钟嵘的审美追求——美的悲态形式与情兼雅怨。  关键词:《诗品》 个体之怨 群体之怨 美学意味  目前,学界对《诗品》中“怨
摘 要: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著名的诗人曾任苏州长洲知县三年,写下诸多吴地山水诗篇。其中包括吟咏吴江的佳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赏读其吴江诗咏,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而且可以感受到王禹偁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领略到这位北宋初期诗文革新运动先驱清新旷远的诗词风格。  关键词:王禹偁 诗咏 吴江  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北宋著名的诗文家曾在苏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