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通过坚持文明礼仪的系列教育活动,校园环境整洁卫生,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校风活泼向上。学校迎接省市县检查,赢得好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100%,优秀率稳定在35%左右。我们的做法是:
1 建设健康文明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在“隐性课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校坚持建设好三个环境:
一是文明的校园环境。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维修校舍,校园路面、操场硬化,装配了两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在校园醒目位置建起了大型宣传牌和宣传画。为保障环境整洁,学校在各区和道旁设立了果皮桶。为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规范,学校统一设立了宣传窗、公布栏、读报窗,规定在指定的地方外不准随意张贴,书写。对各班的教室布置,学校统一制作了公布栏、壁挂式的班训和条幅。整齐美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启迪和感染。
二是积极的舆论环境。每学期树20名“文明礼仪”标兵,让他们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设专题节目和专刊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学校还经常组织“社会公德”知识竞赛,组织文明礼仪专题讨论,还以“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为题,摄制文明礼仪教育专题片,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电视片中接受教育。积极的舆论导向,使学生形成识美向善懂礼仪讲文明的积极情感观念,在全校组织的“告别不文明礼仪语言”的签名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好评。
三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学生把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带入每个家庭,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便会大有起色。我们以学生为纽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办起了家长学校,创刊了《家长导报》,每期举行一次家长会,组织开展以“孝敬父母,珍惜父母劳动,友爱他人,和谐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内容校外礼仪活动,通过协调社会环境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规范文明礼仪言行
学校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明礼仪教育管理机制。
制订行为规范:我校从2001年起,在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增设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与岳阳市武警支队联系,聘请武警官兵为教官,按军营要求对学生的队列、行走、坐姿寝室内务整理,进行严格训练,以后每年坚持了下来。2002年又制订了《隆西中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规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交往等言行都做了明确规定。还制定的《隆西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评估方案》,突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在100分的评估内容中,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占70分。
自觉行为和监督: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与掌握,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同时对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建立了监督机制,设立了不文明行为“举报箱”,政工处接到举报后立即查实、登记、教育处理。设立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采用文字曝光和图片曝光形式,批评不良现象。促进式的评估:德育量化考核共包括注重仪表、自尊自爱、礼貌待人真诚友爱,勤奋学习、遵规守纪,孝敬父母、勤劳俭朴、严于律己、讲究公德共五大项,23小项,量化评分,分月考核。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班主任评,以此约束评价学生文明礼仪行为。通过评估树立典型,对在“双争”活动,即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中,总结评比出的优秀班级、文明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对“文明礼仪标兵”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其奖励与学科优秀奖励同等看待,与学校有关奖金挂钩,并记入学生档案。2001年米,学校共评出了文明学生300名,文明礼仪标兵200名,文明班级30个。
3 开展养成教育的实际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第一,在日常行为活动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我们在文明习惯的养成实践中做到“分两步走,一样样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坏习惯说“不”,如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到处涂抹乱画,不污染环境等。第二步是养成好习惯,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要穿戴整齐,要自觉打扫环境卫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养成便后冲厕所的习惯等等。
第二,通过组织活动养成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学校组织的活动有:每学期的第五周是学生自治周,这是学校采取民主管理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生活、活动,都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在他们自觉行动中养成习惯行为。每年三月的双学活动月,学校团委发动布置,以班为单位的团支部具体组织,深入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服务,关心他人的活动。学校还组织了一只学生礼仪队,经过严格训练,他们的言行举止,礼仪接待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学校大型庆典、重要节日活动中,发挥了出色作用,受到社会家长一致好评。班级组织“孝敬父母活动”、“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和“爱心捐助活动”,学生们都踊跃参加,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组织,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1 建设健康文明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在“隐性课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校坚持建设好三个环境:
一是文明的校园环境。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维修校舍,校园路面、操场硬化,装配了两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在校园醒目位置建起了大型宣传牌和宣传画。为保障环境整洁,学校在各区和道旁设立了果皮桶。为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规范,学校统一设立了宣传窗、公布栏、读报窗,规定在指定的地方外不准随意张贴,书写。对各班的教室布置,学校统一制作了公布栏、壁挂式的班训和条幅。整齐美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启迪和感染。
二是积极的舆论环境。每学期树20名“文明礼仪”标兵,让他们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设专题节目和专刊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学校还经常组织“社会公德”知识竞赛,组织文明礼仪专题讨论,还以“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为题,摄制文明礼仪教育专题片,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电视片中接受教育。积极的舆论导向,使学生形成识美向善懂礼仪讲文明的积极情感观念,在全校组织的“告别不文明礼仪语言”的签名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好评。
三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学生把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带入每个家庭,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便会大有起色。我们以学生为纽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办起了家长学校,创刊了《家长导报》,每期举行一次家长会,组织开展以“孝敬父母,珍惜父母劳动,友爱他人,和谐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内容校外礼仪活动,通过协调社会环境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规范文明礼仪言行
学校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明礼仪教育管理机制。
制订行为规范:我校从2001年起,在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增设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与岳阳市武警支队联系,聘请武警官兵为教官,按军营要求对学生的队列、行走、坐姿寝室内务整理,进行严格训练,以后每年坚持了下来。2002年又制订了《隆西中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规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交往等言行都做了明确规定。还制定的《隆西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评估方案》,突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在100分的评估内容中,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占70分。
自觉行为和监督: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与掌握,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同时对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建立了监督机制,设立了不文明行为“举报箱”,政工处接到举报后立即查实、登记、教育处理。设立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采用文字曝光和图片曝光形式,批评不良现象。促进式的评估:德育量化考核共包括注重仪表、自尊自爱、礼貌待人真诚友爱,勤奋学习、遵规守纪,孝敬父母、勤劳俭朴、严于律己、讲究公德共五大项,23小项,量化评分,分月考核。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班主任评,以此约束评价学生文明礼仪行为。通过评估树立典型,对在“双争”活动,即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中,总结评比出的优秀班级、文明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对“文明礼仪标兵”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其奖励与学科优秀奖励同等看待,与学校有关奖金挂钩,并记入学生档案。2001年米,学校共评出了文明学生300名,文明礼仪标兵200名,文明班级30个。
3 开展养成教育的实际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第一,在日常行为活动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我们在文明习惯的养成实践中做到“分两步走,一样样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坏习惯说“不”,如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到处涂抹乱画,不污染环境等。第二步是养成好习惯,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要穿戴整齐,要自觉打扫环境卫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养成便后冲厕所的习惯等等。
第二,通过组织活动养成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学校组织的活动有:每学期的第五周是学生自治周,这是学校采取民主管理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生活、活动,都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在他们自觉行动中养成习惯行为。每年三月的双学活动月,学校团委发动布置,以班为单位的团支部具体组织,深入学校家庭社会开展服务,关心他人的活动。学校还组织了一只学生礼仪队,经过严格训练,他们的言行举止,礼仪接待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学校大型庆典、重要节日活动中,发挥了出色作用,受到社会家长一致好评。班级组织“孝敬父母活动”、“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和“爱心捐助活动”,学生们都踊跃参加,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组织,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