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中的支撑-驱动生物力学问题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导致患者日常活动的支撑-驱动模式改变,从而使得上肢与臀部的受力模式发生变化.生物力学因素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肩痛和压疮等,给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增加了难度.有必要建立脊髓损伤患者活动的支撑-驱动理论,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并为新型智能康复设备和辅具的开发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 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
目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精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药部颁标准》所载的含黄精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基于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精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 95 首,涉及药物 324 味,使用频次高于10 的药物有 34 味,最常用的前 10 味依次是黄精、熟地黄、何首乌、黄芪、枸杞子、当归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 Cytoscape 3.7.0 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 DAVID 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