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中国做科研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欧洲人,我们欧洲人从孩提时代就会听一些故事,关于探索发现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罗马人的故事,比如恺撒大帝是怎么带领军队发现“新世界”的——也就是那时的法国,他征服了法国。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激情、探索。我孩提时代,我爷爷就会在晚上给我讲这些故事。他拿出书给我读这些不同的故事,希望能哄我睡着。结果我却睡不着,这些故事太精彩了,我听了还要听。这些故事让我意识到,等我长大了,我想成为一个探索者,我想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我要挑战自我。我记得大概六岁的时候,一个比我年长五十多岁的老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记得当时我问他,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是什么?我清楚地记得那位长者告诉我说,造太空飞船,去宇宙中探索新的太空,发现新的行星、恒星,这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儿。我说我想做这个,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后来我长成了个少年,也忘了这事儿。很多青少年都有类似经历,对吧?我忘了自己的梦想。我上完了中学,要上大学了,我该选什么专业呢?最后我选了医学。我离开家乡去了西班牙北部,那儿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个非常好的大学,以生命科学闻名,在那儿我学习如何做医生。这所大学有两个特点,一是竞争激烈,我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这很让人激动,不是吗?身边都是优秀的人会让你更多地思考。二是我有了更多时间对自己、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时我的梦想又回来了,我很快想起我当年想做个生命科学的探索者,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22世纪会是太空的世纪,但本世纪是人体的世纪。我其实是幸运的,我能在本世纪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科学。
  我念完大学,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我成为了医学工作者,但是医学工作者是不能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至少在西班牙不能做,不同国家有一些不同的规定。我可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赚的钱不少,人人都尊敬我,但是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决定去英国,我去了伦敦Patrick Maxwell教授的实验室,我过得很开心。但有一天,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给我打电话了,他们说需要我去中国做个讲座。我回答,我不去,我太忙了,对去中国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中国一无所知,所以我不觉得去中国有什么意思。但他们说你非去不可,最后我还是去了中国。去了后挺喜欢中国,非常喜欢,尤其是这三点: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潜力,我看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在中国待了四五天后,我回到了英格兰,我说或许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让我能更频繁地去中国跟他们合作,结果他们跟我说不行。一开始是他们这帮人跟我说你应该去中国做个讲座,现在他们又告诉我说不行,不能去中国。这对我是个启示,也许我该换个地方。如果你此时不做,那你这辈子都做不了。
  2007年除夕夜,我到了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生活,一段让人激动的生活。你们看得出我的中文只是马马虎虎,我最先学会的汉语词汇是“什么”,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问说什么,“什么”,我说的他们一句也听不懂。第二个词是“老外”,因为我一直听到人家说我的时候用到同一个词,而这个词又不是我的名字,所以这个词肯定是说我是个外国人啥的。第三个词是“打包”,第四个是“哦”。你们知道“哦”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吗?“哦”这个词很复杂的。我们之前有个司机每天早上来接我们,每次来接我,他都会跟我说中文,全是中文,我一句也听不懂。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他说的意思是,米格尔,我早上会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要坐车呢,你就说“哦”,如果你不去呢,你就说“哦哦”。所以我后来就会用“哦”和“哦哦”表示我去还是不去。我刚来到中国时就是这样,但事实上我总是说“哦”。我总是会去工作,我工作非常努力,通常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每一个工作日,每一个周末。那三年的每一天,我们申请经费、准备材料,我成了“973”首席科学家。有的工作没做成,有的做成了,我们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文章。总体来说,我和我的团队、院里的同事们做了一些很棒的事情。
  我们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比如现在,我们在实验室里买了床,这床挺软的,两周前有一次,我就不得不睡在实验室。我们现在有两张床,我们决定还要再买几张,我甚至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实验室里有寝室我就幸福了。在中国做研究是很让人振奋的,做科研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只是在努力工作、遭受挫折。只有极偶尔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获得了某个特别令人激动的成果,你才会思考,去解读它的意义。我觉得你应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对吧。所以请拿出勇气和耐心,试着向所有人学习,你的同事、你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
  在西班牙的时候,我是医生、免疫学家。后来我又在英格兰研究所读癌症生物学博士。我第一次接触干细胞就是在中国,我来中国之前对干细胞一无所知。来到中国之后,我是慢慢地适应这一全新的领域,我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展,我们想知道当细胞生病时它们会发生什么。因为人们对疾病有一种简单的看法,你们在座很多人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认为如果你的大脑、肝脏或心脏出了问题,那么这些器官的细胞就会病变,它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死了一个又一个,直到你整个器官中全是病变细胞,其中有一半都死掉了或者马上就要死去。事实上,疾病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相信,疾病正在以某种方式改变着细胞的身份,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之间会对话,形成一种平衡。一旦这些病变细胞跟其他细胞对话的方式变了,变得更复杂,就会让其他细胞听不懂或者获得错误的信息,那它们的行为也会出现错误。因此就会出现崩溃式的后果,就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当所有部位都出现问题,你就会生病,也许你会束手无策。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东西。我们用干细胞做这些研究,尤其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正如刚刚我们青年代表解释的那样。有了这些多能干细胞,我们又可以产生神经元细胞和其他各种细胞类型,然后以二维或三维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做很多事情。我们想建立复杂疾病模型分子医学,这让我又回到了最初的路,我可以把很多医学概念,很多关于人体的知识应用到我的细胞研究上。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一个研究帕金森症的大项目。我觉得我们所做出的相关重大发现也是很振奋人心的。所以,我们是否能在每个研究方向上取得成功呢?我们有很优秀的团队,我们勇敢年轻,当然年龄上会有些微差异,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很勤奋,那我们会成功吗?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我们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梦想做一些事情,有机会去做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这真的让人振奋。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成功,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会非常卖力地去尝试,我们也永远不会放弃。
  (中国973项目首位非华裔首席科学家米格尔·埃斯特班在《开讲啦》的演讲)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我总爱绕道去湖畔边看人垂钓,一同感受垂钓的乐趣。落日余晖,水波粼粼,微风习习,鸟语蛙鸣,几根鱼竿,临水而钓。时隐时现、时静时动中,大家聚精会神地静等鱼儿上钩,呼吸着花香的气息,畅意地舒展着身体,心旷神怡,一身工作的疲惫和烦恼在碧波中消除殆尽。这时我终于明白了钓客为什么都喜欢钓鱼,其实他们并不在乎能否钓到鱼,而是喜欢钓鱼的过程,怡然自得,归复大自然,心情宁静,自由烂漫,享受生活的闲
东汉名臣宋弘一表人才,为官清廉,是光武帝信赖和欣赏的官场达人,他不攀显贵求荣华,信守爱情志不移,忠贞无瑕,清白自然,明鉴万物。  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寡居在家,深知宋弘的人品和德才,不知何时产生了爱慕之情,铁了心了要嫁给宋弘。这还不算,非要这个当皇帝的弟弟搭桥过话,给当“红娘”,成就绝配的美满姻缘。  光武帝心想,我是皇帝,这点事还不好办?他二话没说,当即召见宋弘进宫,与他提亲,并让姐姐湖阳公主在
不说是学位,就是再大的名利,对今年103岁德国资深儿科医学专家希尔姆·拉波博特而言,都是过眼烟云。正如这位世界上最年长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所说:“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讨回了公道。”其实,希尔姆77年前就应该是博士。1938年夏天,就读于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的她顺利写完博士论文,而学位评定负责人鲁道夫·德克维茨虽然非常肯定她对于预防和治疗幼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的独到见解,却无法否认她母亲是犹太人而拥有“
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即便是在校园里散步,也是低着头的。有人唤他的名字,他会如梦方醒般地抬起头,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但就是这个看上去木木的孩子,却在全国的物理竞赛中拿了金奖。我与孩子的辅导老师坐在一起聊天,我问他:“这样的孩子是怎样教出来的?”他摇摇头:“是没法教出来的。”  我很奇怪。老师说:“我们成人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而这个孩子却做到了。他的各种欲望没有打开,他沉
一次,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在大学演讲后,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个学生问:“敬老师,您说话得体大方,语气温和,把话说得特别恰当,我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敬一丹回答说:“对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吧:有个女孩,对她的爸爸说,爸爸,你给我买副手套呗!才200多元。她的爸爸说,你有几个‘才’呀?女孩听了爸爸的回答,沉默无语。你看看,这个女孩说话就不恰当,‘才’字用在这里太伤人了,她不知道这200元换个
公共汽车一停,小伙子搀着一位老妈妈小心翼翼地上了车。售票员问在哪儿下车,小伙子答“贾庄”,老人却答“塘头村”。  老妈妈体态发福,动作缓慢,头发稀疏灰白,向脑后梳着球形发髻。小伙子二十多岁,身穿红色夹克,脸庞红润,眼睛有神。他将老妈妈安顿在窗边的位子上,自己坐在老人身边。  半个小时后车子开出省城,到了农村路段,司机不断地拣拾乘客。乘客有拿钓鱼竿的,有扛扁担的,有拎蛇皮袋的,大呼小叫,互相推攘。 
少年会有偷吸香烟的经历,少年穿洁白的衬衫且解开恼人的胸扣,少年会写风一样的情书并传递出去…… 同龄人的鄙夷,长辈们的责骂,以及伙伴们的敬而远之,可是,这样的少年,人生并不惨淡。对于青春和成长,他往往有更为深刻与独特的领悟。但坏孩子和好孩子一样,都必须接受命运的临检,不论少年曾经如何优秀,如何声名狼藉,最终要汇入汹涌的社会大潮。  年轻时,曾犯下多少过错,而今,都被时光一笔抹去了。谁还记得,那个在课
一辈子的时间很短,转眼间又过了多年  一般传统的诗书之家,家训中少不了“吃亏是福”的条文。汉朝时,有一位官至公卿的人,临终之时,家中后辈请他给后人留下几句遗训。他说:“后代只要学会吃亏,就可长远,无他言。” 古人早有忠告:“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吃亏是福,这是几千年的古训。  自制力是一种种非凡的美德,研究所有成功者的经验,自制力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浙商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宝贝”,这些藏品,大多是从浙商中征集而来。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见证了一个个成功浙商艰辛的也是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这是一辆普通、破旧的三轮车,曾经有个人就是骑着它,沿街叫卖、送货,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个人以八百亿的身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第一名?从一瓶水建立起了一个价值数百亿的商业帝国,他就是宗庆后。  这是一本写得歪歪扭扭,仿佛天书一样的电话簿,号
竹音是个漂亮的女孩,妹妹头、瓜子脸、大眼睛、弯睫毛、桃色皮肤、身材修长。此时,她正在花落公园,先是在小湖里划船,又去山洞玩了一圈。累了,便坐在花海边的黄色长椅上,品着微风送来的花香。  她微闭着双眼,迷迷糊糊中,忽然听见一支紫罗兰开口说话了:“小紫,你知道花丛中心的那扇门吗?你知道怎么进入吗?”“要打开门,得这样念动咒语……”  竹音醒来,以为是幻觉,但是她决定去一探究竟,向花丛中心走去。她环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