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名言向我们阐述了想象力的重要性。的确,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挖掘文本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画”说想象
  在课本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运用这些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一路花香》一文的插图描绘的是:挑水工挑着两只水罐,有裂缝的水罐虽然和往常一样不停地渗着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幸福的。但另一只水罐的表情插图中没有画出来。我在教学这课时,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插图中有裂缝的水罐的神态、表情,想象这只有裂缝的水罐的心理活动。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图意想象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的表情,并把他的表情画出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哭脸:这只水罐看到有裂缝的水罐能够一路浇花,挺有用的,想到自己平时对他的冷嘲热讽,不禁难受得哭了起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张羡慕的脸:这只水罐看到另一只水罐在开心地浇着花草,心里也想这样做,所以很羡慕……想象的力量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二、“句段”联想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因素,必须抓住重点词语以及重点的章节感知内容、体会情感。《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一文中,教师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女儿的爱。“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学生通过理解此句中“洞穿”的意思,想象着父亲当时被尖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的样子,可是父亲却瞒过了所有的人,陪着女儿度过了三天。文中说,在这三天里“仿佛一切如常”。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被尖刀无比精确地洞穿心脏,父亲会一切如常吗?
  这仅仅是一个六岁女儿眼里的情景,但对父亲而言,
  当他“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时,他却 ;
  当他“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时,他却 ;
  当他“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时,他必须 ;
  当父亲为女儿做出一切看似平常的事时,其实他在
  。
  一系列的训练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着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受着奇迹的发生。
  三、“空白”联想
  艺术家的创作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留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之处,悟出文章的真谛,就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在省略号处想象
  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第一小节,写的是没有火,人们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我启发学生去想象:在无火的日子里,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以此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进行补白。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在省去的情节处想象
  同样是《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文中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教学中,我设置了练习引导学生想象:烈日炎炎之下,普罗米修斯怎样?冰天雪地下,普罗米修斯怎样?狂风暴雨中,普罗米修斯如何?电闪雷鸣的天气中,普罗米修斯又是如何?还有那漫漫的长夜,他又是如何煎熬的?一系列的问题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在结合实际的想象中感受着普罗米修斯的坚强、勇敢,感受着宙斯的心狠手辣,自然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 在结尾处想象
  在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却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要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学生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一路花香》一课,最后挑水工告诉那只有裂缝的水罐,正是由于她的渗水才浇灌了一路的花草。听完了挑水工的话后,这两只水罐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引导学生续编寓言故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想象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通过创设多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以旅游、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到大自然、社会中感受生活,丰富感性认识,或者多购书、看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只有多动眼、动手、动脑,想象的机会多了,才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有效的阅读主问题要让学生“动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就是问题一“炸”开,学生个个不由自主地想“动”,有思维的发动,有心灵的震动,有表达的冲动。“跳起来”就是对原文内容的重新加工重组,设计能“跳一跳”的主问题,让学生跳出原有的文本,跳出原有的认识,跳出原有的思路,跳出单一的结论,尝试去发现与探究。“笑起来”就是打散文本的材料顺序,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生成完整的文本阅读的经验、方
性生活时间的安排,通常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不疲劳的状况下过好性生活;二是性生活之后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时间。从目前性生活的实践来看,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我的耳朵这两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痛了起来,感觉发木。我摸过,好像肿起来了,而且一用力按就痛。前几天我用牙签挖过耳朵,怕伤到耳朵特地用钝的一头掏。掏的时候很小心,当时没觉得
母亲今年93岁了,虽然一生勤劳,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却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是我们老家村里的第一寿星。那么,母亲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茶叶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传说中茶的利用更为久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得是神农为了解除人们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遍
今年是我市“有效教学”的成果年,为此,全市自下而上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汇报活动。在赛课活动中,有三位教师“同课异构”,共同演绎了《司马迁发愤写》的第二课时。虽然三堂课优劣互见,但是,这三堂课却共同演绎了“有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这样一个课题。  走进课堂  甲老师的课堂:忽视语文课特有的课程特性,导致目标的预设“擦边”,语文课上成了综合实践课。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教学中
明代吕坤《呻吟语》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要像天平一样,称量物体时,物体上下动荡而
问:我母亲54岁。在某大学任教。年轻时曾患过神经衰弱,睡不好觉,近年发现有轻度高血压,经服药治疗后恢复还好。两年前为达健身目的参加了气功练习班.而且练习的还很投入。不曾想几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  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我能否让学生感到我的精神和脉搏与他们一起欢笑?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惊喜?  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以追问的形式描绘出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期待,也正是我所向往的语文教学的境界。    生活——语文的源头
进入冬季,不少人为了御寒,调整饮食结构,多倾向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而这些高脂肪膳食正是促发某些癌症的“催化剂”,因此在调整饮食结构时,一定要警惕过量摄入高脂高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