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受者间HLA等位基因错配对肾移植后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供、受者间HLA等位基因错配对肾移植后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SAR)的影响.方法 以行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的56例患者为对象,移植术前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供、受者HIA亚型的鉴定.移植后使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以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内临床上无急性排斥反应征象.术后第90天时,行移植肾穿刺.采用Banff97标准诊断SAR.结果 56例中,共有12例发生SAR.HLA-A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8.8%,6/32)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3例(23.1%,3/13)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中,3例(27.3%,3/11)发生SAR,三者间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B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3例(8.8%,3/34)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8例(72.7%,8/11)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中,1例(9.1%,1/11)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明显高于1个抗原错配者和无抗原错配者(P<0.01).HLA-DR位点1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4.6%,6/41)发生SAR,2个抗原错配者中,6例(100%,6/6)发生SAR,无抗原错配者均未发生SAR,三者间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和HLA-B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LA-A位点2个抗原错配者(P<0.01);HLA-DR位点尤抗原错配者与HLA-A位点无抗原错配者的SAR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受者问HLA-DR及HLA-B的错配与SAR的发生明显相关,HLA-A抗原的配型满意度对术后SAR的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CD30为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中的一员[1].CD30+ T淋巴细胞活化后,其CD30分子细胞外部分被蛋白酶切断,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5 000的可溶性CD30分子(sCD30)[2].最近的研究表明,术前及术后血清sCD30水平高的肾移植受者,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移植肾预后较差[3-7].本研究检测了231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血清sCD30的水平,以探
期刊
目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1].但脐血移植的植入速度慢,尤其是血小板的恢复时间延长,阻碍其广泛应用.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不仅存在T、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而且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低下,巨噬细胞功能基本缺失,无溶血性补体,故成为我们研究脐血体外扩增后造血细胞移植的有效动物模型。
期刊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导致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MV感染主要发生在移植后最初3个月内,但在接受CMV预防治疗的受者中可能会延迟发病.CMV倾向于侵袭移植物,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移植物内部的免疫应答出现了异常[1].除与受者死亡率直接相关之外,MV也可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作用。
期刊
近年来,活体右半肝移植技术取得突破,已成为治疗成年人终末期肝病的主流术式.由于右半肝在肝脏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供者而言,手术风险无疑加大[1].本文结合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病院研修的经验,介绍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供者术前评估方法及术中处理技术。
期刊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使用西罗莫司(SRL)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采用SRL替代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SRL的初始负荷剂量为2 mg,次日剂量为1 mg,之后根据SRL血药浓度调整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4~6μg/L;在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将CNI减少至原用量的1/3.全部
为了追踪男性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后的婚姻与生育状况,我们从1988年4月至2006年4月施行的2007例肾移植受者中筛查出术前未婚的男性育龄受者243例,并成功对其中185例受者进行了门诊及电话随访,其中69例结婚,现将其生育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为了展示高科技生命救援医学技术成就。呼吁社会关爱生命,关爱生活,保障健康,鼓励和表彰器官捐献的崇高精神和行为。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移植运动会暨第二届中国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于2008年6月13—15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世界移植受者联合会主席Slapak先生、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以及复旦大
期刊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长期存活率是所有实质性器官移植中最低的.研究表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是限制肺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1]。
期刊
急性胰腺炎(AP)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4月至2006年11月共进行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91例,其中2例在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胰腺炎。
期刊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方案治疗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3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肝癌1例,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8~12周时,患者均经移植肝组织活检证实丙型肝炎复发.复发后,立即采用PFG-IFN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