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复集·医阶辨药》学术特色钩玄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御医汪必昌学验俱丰,但所撰《聊复集》今人多未闻名.其中“医阶辨药”一卷,是对临床类似药物的细致鉴别,内涵丰富,颇有临床实用价值.从“依据\'十剂\'分类常用药物”“注重考察药物同效异治”“辨明同种药物运用差异”“阐述不同炮制功效差异”“对水的品种与效用辨析细致”等5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引起读者研究和利用.
其他文献
从孕产妇身体不满的相关理论、普适性和特异性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关联性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孕产妇身体不满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开展孕产妇身体意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从创伤后成长(PTG)相关概念、国内外相关纵向研究的研究对象特点、PTG评估工具、相关资料分析方法、癌症病人PTG的变化趋势和测量时间点的选取及癌症病人PTG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癌症病人PTG纵向研究进展.提出癌症病人PTG纵向研究的测量时间点选取应积极找寻相关理论基础或在既往同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应注意使用能够识别人群异质性的资料分析方法,考虑纳入病人及重要他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挖掘他们之间的互动机制,为制定更高效、更有益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证据.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和产后抑郁情绪对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PsycINFO、Cochran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母亲(maternal) AND抑郁(depression) AND儿童或子代(child OR offspring) AND神经心理(neuropsychology)”为检索词检索有关母亲抑郁情绪对子代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省市发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病情特点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结合目前能搜集到的安徽省卫生系统及中医药管理部门等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有关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或中医药防治方案,从疫情概况、病因病机、预防方案、辨证治疗等方面对安徽地区的中医药防疫特点进行回顾性梳理、归纳,试图分析安徽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特色,为地域诊疗新冠肺炎提供借鉴和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以来,在一线救治COVID-19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病邪一旦传变至足厥阴肝经,病情则缠绵难解,核酸检测难以转阴;治疗上采用中医药调理中气、祛除外邪,梳理肝经气机,清泄肝经郁热,可使患者症状改善,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从而达到出院标准.通过分析总结从足厥阴肝经治疗核酸难以转阴COVID-19患者的理论及经验,为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及思路.
自“囟”演变为带“心”而为“思”之后,“心脑一体,共主思维”的文化基因就成为国人的固有观念,《黄帝内经》中的藏象理论秉承了这一旨意,于是在脑的功能“总统于心,分属于五脏”的背景下,运用诸如煎厥、薄厥、肉苛、癫痫、狂证、头痛、眩晕等病证等临床实例,论证该理念的合理.
总结吕志平教授基于“诸病调肝可安五脏”学术观点指导下的肝胆病防治经验.全面探讨肝胆病“疏肝健脾调气机”的理论渊源,深刻剖析肝病传脾、先实脾土的传变防治思想,阐明肝胆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及肝病传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的肝脾同病的证候演变规律,详细分析了吕志平教授对常见肝胆病的辨治特色与实践经验.
目的 系统整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统称为《千金方》)中“辟温”用药规律、方法、剂型,分析药物性味及功效等.方法 整理《千金方》中所载防治疫病方,分析隋唐时期疫病的防治方法、用药及剂型规律.结果 整理出辟温方27首,中药68味,属于有毒药物26味,四气频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频次为辛、甘、苦、咸、酸;药物功效频次为解毒类、清热类、杀虫类、祛风类、祛痰类、燥湿类;治法频次为口服、悬挂佩戴、烧熏、涂抹、纳鼻、洗浴;剂型频次为散剂、汤剂、丸剂、酒剂、膏方.结论 《千金方》所记载辟温治法主要以清
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由三味中药有机组合、系统配伍而成.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助作用,或可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根据中药药性和配伍理论,从药性、功能主治、协同作用、适应证四方面介绍贺丰杰教授临床运用角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并列举两则临床医案,说明角药在临床应用中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为今后运用中药诊疗妇科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探讨分析陕西省名中医罗世杰教授运用青礞石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中验案,尤其是对于痰湿蕴肺型小儿肺炎临证经验丰富,治疗中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巧用礞石较强的涤痰消积功效,强调病证结合,中病即止,顾护胃气,同时根据寒热虚实变化,随症加减配伍宣肺散寒,清泄肺热,补肺健脾等药物,攻伐效佳但胃气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