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保护地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原因及几种生产上采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 连作 原因 防治
同一块地里连年种植同类蔬菜,会出现病虫危害加重、土壤化学性质变差、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会严重影响保护地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1.病虫危害加重
病虫害是连作障碍原因中最主要的。这是因为某种病虫害只寄生在一种或几种蔬菜上,对它们产生危害,而对其它蔬菜没有影响,而连作给这些病虫害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場所。保护地蔬菜的土传病虫害就是很好的例子,如瓜类枯萎病、番茄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通过侵染根系,破坏了根组织的正常分化和生理活动,使水分和养分运输不足,最终导致蔬菜地上部分生长瘦弱,叶片黄化,开花延迟,结果减少,发生严重甚至会萎蔫死亡。
2.土壤酸化和盐渍化
棚室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再加上棚内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土壤中的肥料和其他盐分就会随着深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向土壤表面迁移,从而在土壤表层产生盐分的大量积累,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盐分。另外,保护地蔬菜一般耕层都比较浅,化肥常施用于土壤表层,这也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中盐类积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土壤的渗透势加大,使作物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减弱,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再有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各种肥料,尤其是酸性肥料和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会导致土壤酸化,也不利于蔬菜生长。
3.土壤营养分布不均
一种蔬菜总是对某些营养元素需求较多,连作多年后就会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缺乏,而有些营养元素又过剩,导致土壤中营养成分分布不均衡。同一种蔬菜的根系分布范围及深浅一致,因此,多年的连作后就会使土壤固定区域内中某种营养成分严重匮乏,影响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了连作障碍。
4.植物自毒作用
一些蔬菜会通过地上部的淋溶、根系的分泌或植物残茬腐解等方式来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作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叫自毒作用。这些有害物质大部分通过根系排泄到土壤中,而且非常不容易分解,随着连作次数的增加,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最后就会严重影响作物自身的生长。
二、克服连作障碍的防治技术
1.实行轮作换茬
一方面轮作有利于发挥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由于各种蔬菜的需肥种类不同,将它们轮作就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所含的不同的养分。再有就是深根性蔬菜和浅根性蔬菜轮作就可充分利用土壤中不同土层的养分。另一方面,合理轮作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一种蔬菜采收后及时倒茬,就改变了这部分病虫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它们失去寄主,断绝了它们的营养源,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2.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肥、保水、供肥、透气、调温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N、P、K及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效能和土壤的蓄肥性能,减少化肥流失,增强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N、P、K肥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各种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所需施用的肥料种类及数量,尽量减少土壤障碍。
3.土壤改良
3.1换土。铲除地面30~40 cm表层土,换上养分含量丰富的新土,降低土壤盐类浓度。
3.2深翻改土。深翻25 cm,将上下层土壤对换,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3.3灌水洗盐。在休闲季节进行灌水洗盐,并及时排除含盐水分。
3.4调节pH值。pH值小于5.5的土壤,每亩加入50 kg的生石灰中和土壤; pH 在5.5至6的土壤,施入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以综合部分酸性,提高PH值。
4.土壤消毒
4.1高温消毒:在盛夏清洁棚室,亩施石灰80 kg,碎稻草500 kg,翻入耕层,起垄铺地膜,灌足水,密封15~20 d,使地温达到70℃。
4.2垄鑫消毒:翻整地后,每亩地均匀撒入98%垄鑫颗粒剂15~20 kg,并把药与土翻拌均匀,深达20 cm,喷适量水,盖膜封好,使地温达到20℃以上,密闭12 d后,揭膜通风,一周后没有药味即可栽培作物。
4.3庄伯伯:长速效兼顾的农药性肥料,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所产生的单氰氨具有杀菌、灭虫、除草和促进有机质分解等功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各种土传病害。定植前30d灌溉土壤,3d后每亩撒施庄伯伯60~80 kg,旋耕土表20cm混匀,平铺地膜,密闭棚室,20d后揭膜。
5.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应用作物秸秆在微生物(纤维分解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无机养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传病害的一项节能环保农业新技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具有改良设施土壤的作用,
6.用良种及嫁接技术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治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可以克服病原菌的侵染,嫁接技术还可以帮助一些作物克服自毒作用。黄瓜、甜瓜、茄子、番茄等多种蔬菜都可采用抗性砧木嫁接来防止连作带来的病害障碍。
7.无土栽培
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老菜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简易的有机生态无土栽培,采用廉价易得的有机固态肥取代化学营养液,用农产废弃物取代草炭作基质,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只灌溉清水,这种栽培方式与原来的土壤完全隔绝,彻底避免了土传病害和农药残毒的危害。
8.使用重茬剂
使用重茬剂,可促进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病菌积累,调节营养失衡,酸碱失调,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性。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 连作 原因 防治
同一块地里连年种植同类蔬菜,会出现病虫危害加重、土壤化学性质变差、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会严重影响保护地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1.病虫危害加重
病虫害是连作障碍原因中最主要的。这是因为某种病虫害只寄生在一种或几种蔬菜上,对它们产生危害,而对其它蔬菜没有影响,而连作给这些病虫害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場所。保护地蔬菜的土传病虫害就是很好的例子,如瓜类枯萎病、番茄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通过侵染根系,破坏了根组织的正常分化和生理活动,使水分和养分运输不足,最终导致蔬菜地上部分生长瘦弱,叶片黄化,开花延迟,结果减少,发生严重甚至会萎蔫死亡。
2.土壤酸化和盐渍化
棚室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再加上棚内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土壤中的肥料和其他盐分就会随着深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向土壤表面迁移,从而在土壤表层产生盐分的大量积累,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盐分。另外,保护地蔬菜一般耕层都比较浅,化肥常施用于土壤表层,这也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中盐类积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土壤的渗透势加大,使作物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减弱,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再有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各种肥料,尤其是酸性肥料和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会导致土壤酸化,也不利于蔬菜生长。
3.土壤营养分布不均
一种蔬菜总是对某些营养元素需求较多,连作多年后就会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缺乏,而有些营养元素又过剩,导致土壤中营养成分分布不均衡。同一种蔬菜的根系分布范围及深浅一致,因此,多年的连作后就会使土壤固定区域内中某种营养成分严重匮乏,影响作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了连作障碍。
4.植物自毒作用
一些蔬菜会通过地上部的淋溶、根系的分泌或植物残茬腐解等方式来释放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作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叫自毒作用。这些有害物质大部分通过根系排泄到土壤中,而且非常不容易分解,随着连作次数的增加,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最后就会严重影响作物自身的生长。
二、克服连作障碍的防治技术
1.实行轮作换茬
一方面轮作有利于发挥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由于各种蔬菜的需肥种类不同,将它们轮作就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所含的不同的养分。再有就是深根性蔬菜和浅根性蔬菜轮作就可充分利用土壤中不同土层的养分。另一方面,合理轮作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一种蔬菜采收后及时倒茬,就改变了这部分病虫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它们失去寄主,断绝了它们的营养源,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2.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肥、保水、供肥、透气、调温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N、P、K及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效能和土壤的蓄肥性能,减少化肥流失,增强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N、P、K肥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各种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所需施用的肥料种类及数量,尽量减少土壤障碍。
3.土壤改良
3.1换土。铲除地面30~40 cm表层土,换上养分含量丰富的新土,降低土壤盐类浓度。
3.2深翻改土。深翻25 cm,将上下层土壤对换,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3.3灌水洗盐。在休闲季节进行灌水洗盐,并及时排除含盐水分。
3.4调节pH值。pH值小于5.5的土壤,每亩加入50 kg的生石灰中和土壤; pH 在5.5至6的土壤,施入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以综合部分酸性,提高PH值。
4.土壤消毒
4.1高温消毒:在盛夏清洁棚室,亩施石灰80 kg,碎稻草500 kg,翻入耕层,起垄铺地膜,灌足水,密封15~20 d,使地温达到70℃。
4.2垄鑫消毒:翻整地后,每亩地均匀撒入98%垄鑫颗粒剂15~20 kg,并把药与土翻拌均匀,深达20 cm,喷适量水,盖膜封好,使地温达到20℃以上,密闭12 d后,揭膜通风,一周后没有药味即可栽培作物。
4.3庄伯伯:长速效兼顾的农药性肥料,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所产生的单氰氨具有杀菌、灭虫、除草和促进有机质分解等功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各种土传病害。定植前30d灌溉土壤,3d后每亩撒施庄伯伯60~80 kg,旋耕土表20cm混匀,平铺地膜,密闭棚室,20d后揭膜。
5.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应用作物秸秆在微生物(纤维分解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无机养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传病害的一项节能环保农业新技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具有改良设施土壤的作用,
6.用良种及嫁接技术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治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可以克服病原菌的侵染,嫁接技术还可以帮助一些作物克服自毒作用。黄瓜、甜瓜、茄子、番茄等多种蔬菜都可采用抗性砧木嫁接来防止连作带来的病害障碍。
7.无土栽培
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老菜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简易的有机生态无土栽培,采用廉价易得的有机固态肥取代化学营养液,用农产废弃物取代草炭作基质,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只灌溉清水,这种栽培方式与原来的土壤完全隔绝,彻底避免了土传病害和农药残毒的危害。
8.使用重茬剂
使用重茬剂,可促进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病菌积累,调节营养失衡,酸碱失调,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