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批评更重要的是践行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青年学者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近日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在之前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版《相遇》的基础上,增加了周保松的近作《走进生命的学问》《真正的教者——侧记高锟校长》《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重建中国大学的价值教育》《行于所当行——我的哲学之路》等篇目,以及其挚友陈日东所写的光彩照人的评论《可有可无的灰尘》。从这些引述的篇名都可以感知,周保松在这本随笔集里试图研讨的核心是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重构,围绕中国大学的价值资源、传统、与主流价值观的关系、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核心命题,保松以温和的说理和切身的体验,与其最初的读者——大学生,塑造了一个阅读乃至心灵的共同体。
  在今天的中国,批评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比比皆是,而真正践行自由、博雅、民主人文教育的个人却是凤毛麟角,所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人格分裂,早已被诸多的大学人内在化,习焉不察地成为集体无意识,而在这种过程中,体制化其实愈演愈烈。保松的可貴就在于,他也有批评和反思,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却放置在培育与滋养年轻人的精神生命之上。他像一个盗火者,将古往今来的优异思想和高雅心灵,通过日常的方式引入课堂内外,引入中大草坪上的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比如他在《真正的教者——侧记高锟校长》里就写道:“高锟校长不喜欢别人崇拜他,更不喜欢别人盲从他。他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同时懂得对生命负责的人,而不是用形形色色的戒条将学生变得唯唯诺诺服服帖帖。高校长明白,要培养这种人,就要给予学生最多的自由和最大的信任,容许学生尝试和犯错,并在众声喧哗和不和谐中看到大学之大。这不仅是个人胸襟的问题,更是理念和制度的问题。一所大学的师生,如果看不到这种理念的价值,并将其体现在制度,实践于生活,沉淀成文化,这所大学就很难有自己的格调。”保松对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的理解,其实何尝不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夫子之道?!正是通过知、言、行、意的努力合一,并挖掘中文大学的人文传统与民主精神,保松将曾经滋养他的中大传统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这样的大学精神才不是空疏而干瘪的,才是饱满、多元而结实的。
  自然,正如书中收录的梁文道与周保松对话中指出的那样,在香港高校如此投注心力在学生群体和教学之上,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使用及管理现状,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器械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65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使用
[摘要]文章指出,建设以反思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要将反思理念的培养与技能的训练贯彻到活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重点打造活动后团体反思教育模式,注重开放式的情境设置、自我评价、教师反馈三个因素在活动中的作用。
条斑紫菜是日本著名美食寿司和美味即食食品海苔的生产原料。江苏省沿海中南部近岸和浅海,分布着面积广阔的辐射沙洲和浅海滩涂,这里水文、气象条件和海洋环境非常适宜条斑紫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将计算机引入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病理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思维技能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具备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初级思维智能;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中级思维智能;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等高级思维智能的人才能成为有用之才。高职高专在改变教育模式,将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提供环境,这样的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关键词]思维技能创新力模块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