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高校教师质量探析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世界名校相比,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处于初创阶段,如何通过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进而加快高校教师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校教师;质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5.1
  引言
  近年来,高校教师质量在发达国家尤被重视,有关其的理论探讨及研究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的高校教师质量发展水平还比较不成熟,人们对其认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对我国在高校教师质量这一概念进行分析,以期提升理论界对于高校教师质量的重视。
  1、高校教师概念界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在高校工作的人员统称为教师,事实上,不直接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人员能否界定为高校教师呢?叶赋桂从西文词源上指出英文中高校教师“faculty”一词与人的心智、灵魂有关,而人智能力量所形成的思想和知识经过系统分类后形成学科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这些学科知识从自己的心灵浇注到他人的心灵上。从这个意义来讲,只有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才是教师,甚至更严格而言,只有教学人员才是真正的高校教师。
  学术界对高校教师的界定已达成共识,即高校教师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研究。除以上界定外,有关高校教师的界定,还可以从高校教师评价实践中找到答案。从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看,基本都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评价。由此看,高校教师是具有特定指向的,是高校中对学术工作负有责任,以高深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群体,是一种具有极强学术性的职业。
  2、高校教师质量的现状概括
  近年来,根据对高校教师质量的调查,将调查的结果做一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却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扩招使很多高等院校开始争取人事编制指标,尽快扩大教师队伍,增加教师人数,大量吸收、录用青年教师到学校从教。尤其是那些原来办学规模较小,教师队伍人数较少的学校。这就造成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学历提高了,年龄降低了。很多高校把保证教学正常运行问题放在首位,相应也就更加弱化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培训要求。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师范教育培训学习,只是参加一些简单的短期培训。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没有时间进一步吸收消化,以便熟练运用;他们缺乏的教学知识、方法和技能,也没有时间去全面了解、系统把握,无从转化为教学技能;扩招过程中引进的青年教师多头授课、教学过量、仓促上阵、疲于应付,导致了不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精力不济、备课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整体下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出现的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妨碍了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高校教师质量探析
  3.1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多样的教材品种,选取合适的课程教材不仅仅是教材科(处)从事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也是摆在任课教师、教研室、各学院(专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选取教材时,任课教师必须从课程类型、教材内容、讲授对象的层次、教学课时的长短、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出发提出合适的教材。任课教师提出合适教材后,教研室还需要共同讨论,严格把关,最后由学院(校)审核确定。这种严格的三级管理模式是保证课程教材选取质量的关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材随意选取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3.2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掌握着课堂的节奏,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决定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到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视频技术的应用,高校教师同时面临着教学外部硬件条件和内部软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便利。诸如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也存在课件文字太多、页面转换太频繁、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弊端。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和工具,使课堂教学更加思路清晰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改变了而教学思想和理念仍停留在原来水平,两者之间自然會产生明显的沟壑,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3.3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任课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理解和学会利用已有学科知识,搭建起自身的知识框架,使他们零散的知识结构逐渐系统化、完整化。对于教学人数比较少的专业选修课类的小型课堂,任课教师要注重和增加师生互动以及课后的交流沟通,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选课者学习的精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更好。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了暂时的模糊性,甚至失去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且学习方式由被监督式学习变为自主探索式个性化学习。这种变化要靠互动式课堂教学来实现。
  3.4加强师生间的课后联系沟通
  “上课就来,课后就走”的模式及有限次数的点名使很多教师和学生互不认识的现象司空见惯。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很少,仅仅只是某学期某门课程的一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后时间无限,应该加强师生间的课后联系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电子邮件、短信、飞信、微信、微博等形式是师生间联系沟通的重要途径。任课教师应尽可能跨越师道尊严的障碍,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良师益友,解答他们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所有困惑。现在很多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措施能够很好地弥补师生间交流沟通少的不足,至少打开了一扇师生间沟通的窗户。
  结束语
  在教师行业的发展之路上,教师的质量必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参与到对专业化的讨论和探索中来,人们开始重视专业化的影响,这种意识会随着教育的发展不断变得更为强烈。我们要顺应趋势发展,了解专业化发展走向。不断提出基于专业化的对教育事业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春燕,林海,袁虎廷,姚丽英.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83-85.
  [2]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张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很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它什么都不用管”。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十分不赞同这样的唯成绩论的言辞。在我的理解里,教育不可包办代替,不可急功近利,因为它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造者。  学生的成长发展并不局限于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目的。正如现在国家所提倡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是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教育,更是班主任的最重要的工作。在教师的行业领域成长了几年的我,逐渐有了
【摘 要】小学语文的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对文本的感受中获得对文字语言的认知,获得对真善美的辨识。文章从感受語言之趣、感受语言之美、感受语言之情,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小学语文感受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9-02  感受性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的是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
【摘 要】本文作者从阐述教学行动研究的内涵出发,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提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并用行动研究来促进高一年级英语阅读的教学。  【关键词】行动研究 高一 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50-02  如何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高一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