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县域内资源丰富,现有耕地320万亩,林地225万亩,草原270万亩,水域面积98.6万亩,查干湖、第二松花江、嫩江、前郭灌区和其他泡沼形成的湿地184万亩,居全省首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草原风光秀丽,湖泊湿地景色优美,境内有比较著名的旅游资源单体82个,郭尔罗斯文化属蒙古族游牧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在“餐饮文化”、“婚礼习俗”、“狩猎游艺”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三个三”(打好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主攻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拉动三个重点;破解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三个难题)发展战略,按照“产业支撑、项目拉动、园区承载、民营主导”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5.4亿元,年均增长25.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47元,年均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000元和4160元,年均增长17.6%和10.4%。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序第二位。
一、经济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壮大,四年累计油气产量突破330万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0户,县石油开发、力源特钢跻身于全省“最具成长性”中型企业50强行列。集中精力开发建设了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市级工业园区和2个县级工业园区,6个园区累计承载企业188户。2006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37,016万元,年均增长31.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723,016万元,年均增长33.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建成了北部瓜菜、灌区稻米、南部玉米、中西部杂粮杂豆、畜禽和查干湖渔业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75万吨,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1项,查干湖胖头鱼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郭尔罗斯生态牧业园区和查干花牧业园区初具规模,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105个。四年来,县财政投资860万元支持牧业发展,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87,000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6,450万元,年均增长49.7%。2006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5,000万元,年均增长16.7%。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旅游拉动战略,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冬季冰雪捕鱼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四年累计投入资金25,000万元,开发建设了查干湖旅游区道路、护岸工程、绿化美化和妙因寺等一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查干湖为核心的郭尔罗斯旅游业彰显活力,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量级品牌,辐射带动了长山明珠园、西部草原、哈达山等景区景点的共同发展。
五、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果显著,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四年新增就业岗位33,000个,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6.8%。城乡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5.6平方米和16平方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第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称号。
前郭县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计划到2011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32亿元,年均增长26.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4:58: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全县财政收入达24亿元,县本级财政收入达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和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和15%。根据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到200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5.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30.6%和3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3%和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亿元,增长22.2%。并力争早日跻身全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行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三个三”(打好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主攻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拉动三个重点;破解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三个难题)发展战略,按照“产业支撑、项目拉动、园区承载、民营主导”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5.4亿元,年均增长25.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47元,年均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000元和4160元,年均增长17.6%和10.4%。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序第二位。
一、经济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壮大,四年累计油气产量突破330万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0户,县石油开发、力源特钢跻身于全省“最具成长性”中型企业50强行列。集中精力开发建设了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市级工业园区和2个县级工业园区,6个园区累计承载企业188户。2006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37,016万元,年均增长31.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723,016万元,年均增长33.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建成了北部瓜菜、灌区稻米、南部玉米、中西部杂粮杂豆、畜禽和查干湖渔业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75万吨,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1项,查干湖胖头鱼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郭尔罗斯生态牧业园区和查干花牧业园区初具规模,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105个。四年来,县财政投资860万元支持牧业发展,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87,000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6,450万元,年均增长49.7%。2006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5,000万元,年均增长16.7%。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旅游拉动战略,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冬季冰雪捕鱼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四年累计投入资金25,000万元,开发建设了查干湖旅游区道路、护岸工程、绿化美化和妙因寺等一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查干湖为核心的郭尔罗斯旅游业彰显活力,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量级品牌,辐射带动了长山明珠园、西部草原、哈达山等景区景点的共同发展。

五、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果显著,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四年新增就业岗位33,000个,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6.8%。城乡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5.6平方米和16平方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第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称号。
前郭县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计划到2011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32亿元,年均增长26.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4:58: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全县财政收入达24亿元,县本级财政收入达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和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和15%。根据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到200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5.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30.6%和3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3%和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亿元,增长22.2%。并力争早日跻身全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