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SAR全方位模糊特性及计算方法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星载SAR模糊度计算方法是基于距离向一维方向图和方位向一维方向图,独立进行距离向模糊度和方位向模糊度分析.由于星载SAR对地观测是二维的,因此距离模糊度是全方位的,且真实的模糊能量仅来自于距离向模糊信号,方位向模糊是基于距离向模糊信号的基础上由于成像处理导致的模糊信号重组.为解决系统设计时预估分析的距离向模糊度值与实际成像效果不一致的问题和还原方位向模糊度本质,提出了星载SAR模糊度分析和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模糊特性机理出发,分析了距离和方位模糊产生的原因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了方向图任意指向角度与对地实际观测之间的角度转换模型,同时以二维方向图为基础给出了全方位模糊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最后进行了仿真设计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全方位模糊度计算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成像效果,且为后续高分辨率星载SAR系统设计和模糊度抑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的加快,相比于整体环境发展,大量老旧小区面貌及公共配套设备明显滞后,老旧建筑保暖性较差,能效利用率较低,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尤为必要.开展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不仅可有效控制采暖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室内热环境质量及居住环境,而且还能够提高建筑品质与强化全民节约意识,有利于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对此,本文以西安市一进行能效提升改造的小区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节能检测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各个围护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能耗指标进行估算,从而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具体
减少卫星在轨故障,使卫星按设计寿命要求在轨执行飞行任务是卫星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分析在轨卫星故障的原因,探索最新的卫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收集了2003~2021年卫星典型在轨故障案例,然后对卫星故障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包括卫星平台与卫星故障的相关性、卫星在轨时长与卫星故障的相关性等,最后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研究,包括国内外应用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和故障诊断方法,以及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本研究可以为今后卫星系统设计、避免故障发生提供指导.
卫星规模的急剧扩大给传统多星测控调度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调度方法面临调度时间长、任务满足度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大规模卫星调度.为此,引入了支持大数据和并行计算且具有自主学习特性的深度神经网络(DNN)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DNN的多星测控资源调度方法.根据多星测控资源调度的特点以及DNN算法的要求,对调度过程中影响调度结果的相关实体和约束等信息进行特性分析,选择对调度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属性或约束,离散化处理后作为DNN的特征值.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预处理将测控任务与测控资源间的全匹配缩减为有效匹配,减小求解空间
遥感卫星星座在环境监测、地理测绘等领域运用中,需要考虑目标轨迹分布的优化问题.轨迹分布与星座的重访能力和进出站间隔保持等应用需求密切相关.目前对星下点轨迹分布的优化和调整还缺乏准确实用的方法,存在卫星数目增多带来的计算量增加问题和对多种需求综合考虑不够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太阳同步回归轨道遥感卫星星座的目标轨迹分布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覆盖圆”的准确、直观的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同一框架下考虑卫星相位保持和重访性能优化问题,并能对多目标重访性能优化问题给出一种直观有效的解决方案.仿真试
伴随着我国物流行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道路桥梁功能发挥出的作用愈加明显,提升城市道路桥梁的质量对人们出行和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由于城市桥梁质量与后期的养护有直接关系,本文针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出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重要路径.
节能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其本质是从建筑材料应用和结构布局等诸多层面减少能源消耗.本文在阐述大空间建筑功能特征及外观节能设计作用的基础上,就其外观节能设计的要求展开分析,并指出大空间建筑外观节能设计的注意事项,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建筑外观的节能设计水平以及整体应用效果.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现代建筑装饰的设计素材,而且可以提高设计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20世纪以来,钢筋混凝土建造开始在土木工程业界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法相继登场,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出现较晚,相比于国外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情况.但随着我国建筑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深度不断加深,且国家发布了较多的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政策,企业有较多的机会和资金去学习相关技术,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不断应用,形成了一定的本土特色.本文以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空间薄膜结构经历大范围刚体运动时,刚柔高度耦合的非线性动态响应极易发生,这将会降低结构几何精度,甚至影响设备正常工作.针对平面张拉式空间薄膜天线,建立了大范围运动的空间薄膜天线刚柔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描述了二阶效应与刚柔耦合效应对结构刚度特性、阻尼特性以及载荷的作用.通过对模型的数值解算,讨论了刚体运动规律(初始速度、运动加速度)以及结构模态频率和阻尼对刚柔耦合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响应的频率和变形峰值均与刚体运动加速度和初速度正相关,而与阻尼负相关;随着结构基频的增加,动态响应频率提高,但最
大气湍流通常会造成激光光斑畸变为不规则的异形光斑,针对目前四象限探测器(QD)对空间光通信中不规则光斑偏转角度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精度光束偏转角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对QD及电荷耦合元件(CCD)的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在保持QD高分辨率和高响应速度的基础上,提高QD对不规则光斑偏转角的测量精确度.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融合算法相对于传统QD算法对不规则光斑偏转角的测量均方根误差改善了55.56%,测量误差峰峰值减少了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