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尝试写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两大难题:阅读、作文。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阅读,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就像避瘟神似的特别害怕,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对日后高年级写文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作文”的要求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小学语文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但是有的学生只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缺乏表达能力和意愿;有的学生注重“倾吐”,但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想“吐”而又“吐”不出来。所以,教师必须理顺读与写的关系,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借助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找准写文的切入点,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使理解与表达、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学目的。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理解能力均有限,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现实,因此,利用好教材就很关键。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些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题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堪称典范。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模仿名家锤炼词语、学习语言布局谋篇,把它作为习文的拐棍,一旦路走好了就可以扔掉拐棍,大胆写作,自由写作。
  一、从仿写入手
  三年级的学生没有作文基础,在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只要求写一段话,没有篇章的概念,更不知如何去组织文章结构,将文章写具体;另外,词语贫乏,想到的内容不会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三年级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其中就包括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因此,我们要将一些有关段落的知识教给学生。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讲解,然后贴船下篙,进行相似的模仿练笔,这样学生就有所参照、有所依托,能够学写具体,言之有物了。
  《秋天的雨》中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可以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中的句式也来写几个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梧桐叶像一只只大手掌,招啊招啊,招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水灵灵的,像一串串珍珠藏在绿叶底下,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光亮。”……学生通过写话,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有一处重点是仔细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文中的语言很美:“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查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书上例句的基础上,说一说还知道哪些花在整点开放,并也试着用不同的写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写出:下午五点多,紫茉莉送来了缕缕香味。晚饭后,月亮升上了天空,月光花也随着开放了;不久,晚香玉又飘来阵阵香味;最后,昙花露出洁白的大花瓣。啤酒花像喝醉了酒的汉子醉醺醺地开放了。蛇床花像一把把小花伞黎明三点从美梦中醒来,芍药花在清晨七点和太阳一起醒来……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知道的都用最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二、从重点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中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生动,教学时可以引导、拓展。笔者曾这样设计:“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学生说:“想看看岸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想看看它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我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后,笔者又拓展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啦,面对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想对它说什么呢?请大家写出来。”“白荷花,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翩翩起舞,令人陶醉。”“白姑娘,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把美丽、纯洁献给了人间,你真了不起。”……根据“冒出来”一词,笔者设计了两个对话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把学生生活与文章内容联系在一起,把文章阅读与写作学习融合在一起。
  三、从“补白”入手
  所谓“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与文本有关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利用好补白,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提高写作水平。如《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节中:“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诗中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可以抓住这个符号,让学生来补白,充分展开想象,写出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学生写出“它冬天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帮人们赶走了寒冷”“太阳驱赶了黑暗,让我们小朋友不再害怕”“太阳普照了大地,使万物得到生长”等等。通过补白,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想象和感受,同时又深化了课文主题。
  四、从结尾入手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作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小摄影师》之后,学生明白了高尔基关心下一代的崇高品质。教师可以启发:如果小男孩再次来找高尔基,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小男孩又会怎么做等等。有些课文的结尾写得比较含蓄,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可以启发学生: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如果找到了,我们会做什么?如果没有找到,又会怎样?学生通过讨论,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结尾:有开心的——我们跑到磨坊,四下寻找,终于发现我们的“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我立刻自告奋勇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也有失望的——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也不见我们的“幸福鸟”。小伙伴们有的流下了眼泪,有的失望地回家了,但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远方,决定继续寻找……
  总之,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只有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找准读写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让孩子在阅读中尝试写作,才能有序拓展。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度理解和挖掘,以此为依托,抓住学生兴奋点,捕捉学生敏感点,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不提过高的和超前的要求,着重培养写作兴趣,为高年级的生活写作、情感写作夯实基础。
其他文献
“聚焦课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主题研修活动在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举行,这是吴正宪老师带领她的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开展的系列特色教研活动之一。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全体教师上了《鸡兔同笼》一课。课后吴老师和范存丽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课堂回放】  这节课,针对农村三年级学生,我创设了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浓的数学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分为模拟操作—画图—计算解决三个部分。学
【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神七”成功升天,中国人的“嫦娥奔月”这一飞天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引发了学生对这颗星球更大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活动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创编故事、背诵诗词等形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与基本方法。  2.通过听故事、看
饮用水水质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工程领域的一个前沿方向。天然源风险物质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大大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全球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藻源物质、天然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砷氟这些重要的天然源风险物质,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很难通过环境管理从源头上予以控制,因此对于这些物质的识别和调控一直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一大难题。  而来自
一、低段语文课堂“举手”现状  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不仅可以检测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低段学生举手的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有时老师还没叫到他,他会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一、涵泳经典 潜滋暗长待薄发  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
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深刻地阐明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教育需要用思想来提升品质,因为教育是有着丰富内涵与精神追求的活动。没有思想的教育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灵魂,成了行尸走肉,必然一事无成,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和魅力了。教育同样需要信念来支撑,没有信念,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我的教育信念是培养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学习。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不断走
专家简介:  江赐忠,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人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人才”、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荣誉称号与资助。在Nature、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单篇论文已被引用超过400次。出版国际英文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黑豆表皮中存在的一种黄酮小分子物质“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血清水平,促进机体发挥造血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营养学期刊《营养生物化学杂志》上。杨梅素是一种天然的膳食黄酮小分子,富含多个羟基。核桃、洋葱、杨梅、黑莓等天然食品都富含杨梅素。杨梅素能够显著抑制人体内的铁管家“铁调素”的活躍程度,令机体铁水平升高,从而帮助人体吸收更多的铁元素。摄入杨梅素有望成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便一直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網络化、智能化、高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革新速度之快,一再超出人们的预想。可以看到,人类正在试图利用任意一种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为自身提供特定服务,而这种高速发展模式至今仍未出现疲态。  计算机科技的美好明天令人向往,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浩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无比乐观,他说:“计算机行业处于革新与发展中
带着一颗快乐探索的心,他和他的研究伙伴穿越时空走向了侏罗纪,走进那片板块初现的中生世界。抚摸带有生命痕迹的古化石,一点一点去挖掘、读懂亿万年前的故事。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故事;这是一位平凡而又真实的“科学中国人”——  盘古大陆,中生年代。陆海之间,森林深处,中生代地球霸主——恐龙穿越其中,生机勃勃的世界里,同样还有很多东西在悄然地演变进化着,例如板块、气候,还有植物等。  那么,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