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才旦讲话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西藏是边疆史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西藏问题很有意义。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开放改革,大家的民主意识加强;藏族的民族感情、民族意识也很高涨,这个高涨是好的,是我们国家兴旺的表现。但是也有些问题,比如,一些年轻人,年轻的知识分子对历史的真实面貌搞不清楚,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偏差或产生一些错误的东西;假如再加上一些民族偏见意识较重的人对他们七讲八讲,他们就容易上当。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事实对他们
其他文献
莲花曼荼罗是佛教美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因其外形为一朵可以开合的立体莲花而得名。现存的莲花曼荼罗实物最早出现在11世纪前后的印度波罗王朝,之后在尼泊尔以及中国的西藏、内地和蒙古族地区均有制作。莲花曼荼罗立体莲花状的外形与其中的尊神,各自有着不同的源头,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而来,在印度波罗时代完美结合。这种属性使莲花曼荼罗之形式具有更大的自由,不仅可以用来盛装大乘佛教美术和密教曼荼罗诸尊,也偶见于其他教派的偶像崇拜。
文章以《清实录》《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等史料为据,介绍昭圣皇太后在宫中的佛事活动及其先后9次敕命译写22部蒙古文佛经的经过,总结译写目的,并附每部经的蒙古文经名、汉译名、年代、篇幅、装帧、馆藏索书号等信息。
P.T.1285号写卷是一篇有关各小邦王因天灾人祸生病遭受灾难,由苯波治愈的故事。1—193行可分为10段,其中有7段是有地区名、人名、有故事情节的小故事。除各小邦王生病的缘由各不相同外,其生病后的情节叙述则大致相同。写卷中提到了18个小邦地区名及其王名,其中有6个是其他有关写卷中未见的。文章对藏文进行了校录,并对该文献加以译注。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藏文古籍继承于清室旧藏,主要来自清宫内廷、热河行宫与沈阳故宫,自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这批藏文古籍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编目整理。文章在日常细编目工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这批藏文古籍的来源聚散情况,现阶段的收藏整理状况,并公布宗23442至宗23727(书27122—27395)共计160个文物号的藏文古籍简目,以便学界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藏文古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有大量多语合璧佛教文献,皆为清宫遗存,包括官修文献和臣工写经。从内容上看,既有重要的佛教经典,也有为大型译经活动所编工具性典籍。其最早成书于康熙年间,但多数为乾隆时期文献。这些文献体现了清代同文之盛,极具宫廷特色,文章将其加以分类,利用档案文献及经首末序跋简要考述其编修历史,并于文后开列简目。
百慈藏卷《吐蕃兵律》是一份内容丰富的长文,兵律基本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吐蕃军队军法、军规、军纪的一些具体律条,二是涉及一些具体排兵布阵、阵法城守的律例。文章对《吐蕃兵律》进行汉译并对疑难词汇加以注释。
期刊
《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是一部成书于1822年的藏文通史类著作,作者为八宿寺冉热活佛阿旺旦贝坚赞,故该书又简称为《冉热教法史》。从内容来看,这部史籍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远古至19世纪初西藏地方的历史,重点阐述了清代西藏地方政治史和昌都地方历史,有"补充五世达赖喇嘛史学名著《西藏王臣记》所记之后西藏历史"之价值。文章以《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的汉译为基础,从作者、成书年代、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这部尚未引起更多关注的藏文史籍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具有的史学价值。
文章采用比前人研究更为广泛的证据,通过对大量印度碑铭的古文字学分析,将藏文字母最可信的模本定位为存在于尼泊尔和北印度碑铭中的晚期笈多文,并认为藏字字母在7世纪30或40年代的某个时间成型。
<正> 这是新华社记者吴会劲于1988年11月3日采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吕一燃、副主任马大正后撰写的专稿。有关专家学者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状况令人十分忧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使学者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致使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不利于边疆的治理开发和在边界争端中维护国家主权。他们呼吁尽快改善研究条件。有关学者指出:边疆史地的研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