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只要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教学中,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 课堂提问 设计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往往不能马上回答),设置矛盾悬念,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上述中心问题。例如对于“奥斯特的发现”,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即通电导体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通电螺线管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二、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物理教学中巧妙设计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呢?
(一)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因学生而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仅仅以课本或教参为准,要考虑实际。例如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参上常给出周期公式,另外与空气阻力、参照系等都有关。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同,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在一些基础差、条件差的学校,根据摆钟快慢来设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这样便可使探究课变成现实的探究。
(二)突出重点设计问题
影响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往往是众多的,我们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如我们在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的教学中,往往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探究时,我们就得在此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突破难点设计问题
突破教学难点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去解决问题,最终使教学难点得到肢解。设计突出难点的问题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中,往往因重力与压力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将会带来许多教学盲区。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难点或易混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将它们区分开或将难点化解成几个简单问题。
三、把握提问时机,发挥不同功能
(一)伊始提问——引人入“戏”
在上课刚开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及时提问,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可以对已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与巩固。如一出戏开头先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在有水的杯子里放一根筷子,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筷子是折的?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处提问
重点难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处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处提问
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如在讲“摩擦力”时提问:“走路时前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怎样的?如果地面光滑将会怎样的?”
(四)于无疑处提问
有些知识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就像投石激浪。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知识时提问:“浮力计算公式,单摆周期公式等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还适用吗?如果不适用将有怎样的变化?”
(五)于结课处设疑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之后,总结提问:“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等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更一般的规律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这是下一节课“牛顿第二定律”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培养能力
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当前所学物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自己课堂上的提问效果,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关键词】物理 课堂提问 设计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往往不能马上回答),设置矛盾悬念,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上述中心问题。例如对于“奥斯特的发现”,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即通电导体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通电螺线管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二、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物理教学中巧妙设计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呢?
(一)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因学生而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仅仅以课本或教参为准,要考虑实际。例如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参上常给出周期公式,另外与空气阻力、参照系等都有关。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同,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在一些基础差、条件差的学校,根据摆钟快慢来设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这样便可使探究课变成现实的探究。
(二)突出重点设计问题
影响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往往是众多的,我们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如我们在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的教学中,往往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探究时,我们就得在此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突破难点设计问题
突破教学难点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去解决问题,最终使教学难点得到肢解。设计突出难点的问题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中,往往因重力与压力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将会带来许多教学盲区。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难点或易混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将它们区分开或将难点化解成几个简单问题。
三、把握提问时机,发挥不同功能
(一)伊始提问——引人入“戏”
在上课刚开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及时提问,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可以对已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与巩固。如一出戏开头先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在有水的杯子里放一根筷子,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筷子是折的?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处提问
重点难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处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处提问
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如在讲“摩擦力”时提问:“走路时前后脚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怎样的?如果地面光滑将会怎样的?”
(四)于无疑处提问
有些知识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就像投石激浪。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知识时提问:“浮力计算公式,单摆周期公式等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还适用吗?如果不适用将有怎样的变化?”
(五)于结课处设疑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之后,总结提问:“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怎样的?”等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更一般的规律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这是下一节课“牛顿第二定律”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培养能力
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当前所学物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自己课堂上的提问效果,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