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个理论逻辑的分析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股份制形式存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例,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同时对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所有制性质的各种观点进行评析,以理清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种种误解,消除不必要的争论。
其他文献
中国的发展道路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社会和谐正在成为与经济增长并重的目标。事实上,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持续的发展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的,而在这两者中间,收入差距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变量之一。也正因如此,收入差距(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贫困)的研究就不仪事关人民的福祉,而且也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视角。
2007年5月17日,我国经济学界杰出的教育家、研究西方经济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资深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鸿业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使我国经济学界又失去了一位学术泰斗。
期刊
效率和公平问题,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界之所以普遍关注这一问题,因为它既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善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公平与正义有效实现的实际问题。尽管从十六届四中全会起,中央已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但理论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近两年来,特别是2006年,争论达到了高潮。理论界有关效率与公平的不同意见,可以概括为,效率与公平并重论,效率与公平统一论,市场管效率、政府管公平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j’论。
本文以服务密度这一指标来描述并比较我国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首次采用此方法对比研究,得出一系列结论。
针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的“泛市场化”误区,本文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面临四大战略转折:从数量建设为主转向侧重质量建设;从制度移植、引进和模仿型经济走向自主创新经济;从外向型及投资主导型增长转向以内需拉动和消费主导型增长;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多地注重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转型、注重结构优化、提高增长质量、改进利益分配、提高居民消费率是现阶段的首要政策目标。
当前经济运行在“过热”的边沿。今年一季度无论是统计局公布的11.1%,还是根据电力弹性系数推算的实际增长,都超过“正常增长区间”的上限,CPI上涨呈现多年来少有的逐月爬行的趋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系统性风险正在聚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住加速度。以适当减速的方式将经济拉回到“正常区间”内,GDP的季度增长率降到11%以下,CPI的月度上涨率稳定在3%左右。为达此目的,须对货币、信贷、投资、净出口和工业增长进行有效控制。
中国改革开放现在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科学阐发党的基本路线,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反对错误思潮是十分必要的。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警惕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改革思潮。
我国政府在对付近期两次出现的经济过热和偏热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宏观调控模式,使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区间,我们称之为高位控制模式。本文分析了高位控制模式的运行机理、特点和操作过程,提出了高位区间上下限的判断标准和由货币供应量、信贷、利率组成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试图为宏观调控理论创新,提供一条新思路。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过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当前,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在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解决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