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中心城市作为经济、资本的汇聚地,要素的流动枢纽和控制中心,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控制力和影响力。世界中心城市势必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本文选取纽约、巴黎、东京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中心城市对所属经济圈的辐射效应,发现多层次的城市布局以及优化的产业结构对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有促进作用。通过总结其成功发展经验上,对我国加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世界中心城市;辐射力;产业结构;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世界中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分布来看,都以一定的经济区、城市群为支撑,基本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世界中心城市的经济能力取决于它所关联的区域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城市本身的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将会带动经济圈内腹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领导作用,加强城市区域间的协作,很有利于提高城市本身竞争力。
一、世界中心城市辐射力对比研究
目前世界中心城市主要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与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城市的周围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圈。
(一)纽约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海港城市,世界最大城市,也是国际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有“万国之都”之称。纽约经济圈,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与文化中心。纽约经济圈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的纽约、布鲁克林、昆士等15个区县,康涅狄克州的3个县以及新泽西州的13个县,占全国总面积的0.4%。纽约经济圈以纽约为中心接连周围地区,通过明确的产业格局分工,提升产业层次,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综合区域功能,提升自身经济圈地位。
纽约是世界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并以其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代表着世界经济的走向。纽约市辐射范围的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导产业,聚集了由核心产业升级后形成的产业,包括纽约州的德切斯、苏里文等10个县。纽约市辐射范围的外圈,主要集聚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包括新泽西州和康涅狄克州的部分区县。曼哈顿的经济高度集聚,汇集了大量的金融保险业与服务业,而制造业则由核心地区逐渐向外转移,最后逐渐过渡到外圈的农业与建筑业,由此表明外圈的发展程度并不高,继续发展的空间很大。综上看出,纽约市对其周围的辐射能力随着其辐射范围的扩大而不断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结构,各城市之间产业布局合理,分工相对明确,形成良好的经济联动优势。
(二)巴黎
巴黎市是法国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法国政府重新对巴黎区进行规划,进行全局调控,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将都市型产业留在中心城区,把工业企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整体来看,经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及合理规划,巴黎都市圈中的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工业部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一些重要工业如汽车、飞机、造船、服装、化妆品业等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巴黎市经济集聚的程度很高,但其辐射能力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圈层结构。
二、世界中心城市推动城市发展
通过对以上世界中心城市的发展层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大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形成的经济圈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使得辐射能力略有不同,但其形成同时又很多共同之处,具体表现为城市本身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集聚大量人口,并且科技先进发达,不仅是本国甚至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地区,拥有着发达的基础设施,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因此形成的城市辐射圈层结构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世界中心城市强大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表现为城市所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口规模庞大,而且都是本国甚至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地区,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城市辐射的圈层结构明显,城市分工协作的布局特征显著,每个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发挥了极大的集聚作用与辐射作用。本文将以建设建设首都经济圈为例,对如何发挥世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建议。
1.注重城市规划,提升整体竞争力
世界城市的发展,都是以周边城市的高速发展为依托,形成中心城市经济圈,依靠其腹地经济区内的合理产业结构,明确的产业布局,相对完善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和经济区核心城市建立起良好的发展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为城市自身及周围腹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北京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上,也要进一步明确首都圈在交通网络构建、产业分工、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得经济圈内城市互动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经济圈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
通过分析世界中心城市经济圈的产业层次分布,发现经济圈内产业结构相似度较低,均依靠其不同优势呈梯形结构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圈层辐射效应。东京的产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初级工业化到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纽约通过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型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形成极具辐射力的服务输出中心。在首都经济圈内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产业转移,产业分工布局等问题,使得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联系,如何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展是重要问题。产业结构升級优化的过程也是北京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推动整个经济圈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从服务业月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服务业高端升级与发展,将有利于腹地利用北京的服务业资源,加快提升自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北京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的进一步高端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京津冀经济圈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区域。
可以看出,世界中心城市经济圈模式的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布局的指导下,依托区域间资源禀赋的不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多层次的城市功能布局,强调产业和区位的多样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中心城市领导下的区域平衡发展。
关键词:世界中心城市;辐射力;产业结构;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世界中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分布来看,都以一定的经济区、城市群为支撑,基本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世界中心城市的经济能力取决于它所关联的区域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城市本身的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将会带动经济圈内腹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领导作用,加强城市区域间的协作,很有利于提高城市本身竞争力。
一、世界中心城市辐射力对比研究
目前世界中心城市主要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与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城市的周围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圈。
(一)纽约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海港城市,世界最大城市,也是国际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有“万国之都”之称。纽约经济圈,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与文化中心。纽约经济圈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的纽约、布鲁克林、昆士等15个区县,康涅狄克州的3个县以及新泽西州的13个县,占全国总面积的0.4%。纽约经济圈以纽约为中心接连周围地区,通过明确的产业格局分工,提升产业层次,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综合区域功能,提升自身经济圈地位。
纽约是世界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并以其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代表着世界经济的走向。纽约市辐射范围的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导产业,聚集了由核心产业升级后形成的产业,包括纽约州的德切斯、苏里文等10个县。纽约市辐射范围的外圈,主要集聚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包括新泽西州和康涅狄克州的部分区县。曼哈顿的经济高度集聚,汇集了大量的金融保险业与服务业,而制造业则由核心地区逐渐向外转移,最后逐渐过渡到外圈的农业与建筑业,由此表明外圈的发展程度并不高,继续发展的空间很大。综上看出,纽约市对其周围的辐射能力随着其辐射范围的扩大而不断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结构,各城市之间产业布局合理,分工相对明确,形成良好的经济联动优势。
(二)巴黎
巴黎市是法国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法国政府重新对巴黎区进行规划,进行全局调控,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将都市型产业留在中心城区,把工业企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整体来看,经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及合理规划,巴黎都市圈中的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工业部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一些重要工业如汽车、飞机、造船、服装、化妆品业等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巴黎市经济集聚的程度很高,但其辐射能力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圈层结构。
二、世界中心城市推动城市发展
通过对以上世界中心城市的发展层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三大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形成的经济圈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使得辐射能力略有不同,但其形成同时又很多共同之处,具体表现为城市本身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集聚大量人口,并且科技先进发达,不仅是本国甚至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地区,拥有着发达的基础设施,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因此形成的城市辐射圈层结构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世界中心城市强大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表现为城市所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口规模庞大,而且都是本国甚至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地区,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城市辐射的圈层结构明显,城市分工协作的布局特征显著,每个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发挥了极大的集聚作用与辐射作用。本文将以建设建设首都经济圈为例,对如何发挥世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建议。
1.注重城市规划,提升整体竞争力
世界城市的发展,都是以周边城市的高速发展为依托,形成中心城市经济圈,依靠其腹地经济区内的合理产业结构,明确的产业布局,相对完善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和经济区核心城市建立起良好的发展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为城市自身及周围腹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北京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上,也要进一步明确首都圈在交通网络构建、产业分工、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得经济圈内城市互动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经济圈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
通过分析世界中心城市经济圈的产业层次分布,发现经济圈内产业结构相似度较低,均依靠其不同优势呈梯形结构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圈层辐射效应。东京的产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初级工业化到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纽约通过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型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形成极具辐射力的服务输出中心。在首都经济圈内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产业转移,产业分工布局等问题,使得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联系,如何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展是重要问题。产业结构升級优化的过程也是北京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推动整个经济圈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从服务业月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服务业高端升级与发展,将有利于腹地利用北京的服务业资源,加快提升自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北京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的进一步高端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京津冀经济圈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区域。
可以看出,世界中心城市经济圈模式的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布局的指导下,依托区域间资源禀赋的不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多层次的城市功能布局,强调产业和区位的多样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中心城市领导下的区域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