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单篇阅读与课外多篇阅读的桥梁搭建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创新了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围绕单篇文本阅读教学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阅读向多元阅读,再向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的阶梯转变,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突破教材阅读的数量限制,有机整合了阅读资源,搭建了课内单篇阅读向课外阅读转变的有平台。
   关键词:群文阅读 三位一体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我们要依“标”而教,科学执教,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学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关于阅读教学在语文课标中这样表述:“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呢?笔者探索的群文阅读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群文阅读”,指群文阅读教学。具体来说。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讨论,最终达成共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角色多元化,是知识的载体,思维的引发者,资源的选择者,议题的制定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群文阅读”突破了传统的单篇目阅读教学,其核心工作是教师选定可讨论性强的“阅读主题”,进行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篇帶多篇,一本带多本,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要求教高,既要有丰富的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大力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同时使语文教师的素养和阅读教学的生态环境界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目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最具说服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倪文锦教授,西南大学的于泽元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教授的研究,他们共同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见解。“群文阅读”教学先设定议题,接着甄选一组具有一定结构性特征突出的文本,最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感悟、总结、赏析、表述等活动,最终获得多元阅读的共识,提升阅读品味。
   “群文阅读”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所选群文,“议题”类属,群文之间互相关联。2.“群文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形态高级,几乎接近学生的常态接近,是一种良好的阅读生态,注重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实效的提升,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的优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品味。3.“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彻底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积极地尝试了新时代大语文背景下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
   二.“群文阅读”的现实意义
   1.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传统语文课堂,课时有限,一节课或数节课,紧紧围绕一个文本。学生首当其冲的是自学生词,扫清文字障碍,机械重复地阅读,层层深入思考诸如此类问题:结合文本解释重点词意、分析词语表达效果;评析关键语句的表达方式,进而练习仿写;概述文本要旨,领悟深层内涵;借鉴文本的结构特点,掌握单元习作方式等等。总之,由于一个文本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点众多,要求面面俱到,凌乱繁杂,一节课下来,学生尝试的很多,但真正学会的并不多,阅读教学的实效差;而群文阅读,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进行多篇目教学,这些篇目类属一个“议题”或“焦点”,即一篇带多篇教学。这种阅读教学,围绕多篇文章呈现的一两个训练要素,把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群文集中出示在学生面前,在老师的适当点拨下,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去发现,去启迪,进一步研学活用,进而达到阅读和语言思维的同步发展。
   2.任务驱动,兴趣导向,实效突出。学习不仅要依托教师的引导,更要积极主动地建构起自我认知的思维框架。目前,有些语文教师几个课时教学一篇文本时,不能很好地处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不能准确掌握学情,学生学会了什么,又没学会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删繁就简,啰里啰嗦,喋喋不休,讲个没完。这致使学生看的东西很少,做的事很少,又不能多说话,讲后,大量抄写,套题轮训,烦之又烦,何谈兴趣;而群文阅读,阅读内容翻新,学生阅读的好奇性强,这就减少了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抑制”,至使教师少讲少说,学生致力于忙读、思考、交流、倾听等语文实践活动,这就加大了阅读量,推动了学生的阅读进程,有效提升了学生阅读的水平。
   3.丰富阅读方式,养成阅读习惯。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靠阅读,其中单篇阅读、多篇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的三种方式。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导向了整本书的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完善了学生的阅读方式,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群文阅读”为学生搭建了“方法导向,条件阅读、循序渐进、习惯养成”“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思维碰撞和情感燃烧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4.更有利于培植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很强的语文能力,活跃的语言思维,强烈的情感,这些都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的具体体现,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大的语文学习能力,它决定着学生之间语文学习成绩的差距;学生的语言思维水平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它有助于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强烈的情感需要表达能力,而较强的表达力,也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
   三.“群文阅读”的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起源于我国台湾教师陈易志老师在2007年8月南京的一次教学研讨。而我国内地上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起源于2010年蒋军晶老师的《创世神话》公开课教学,这是一节特征显著的群文阅读教学课,本次教学引入了七篇文章进行阅读。此后,我国重庆的树人教育研究院展开了系列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纵观我们地方学校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严重地存在着课内外阅读脱节,而群文阅读是一座架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能有效地沟通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的渠道。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围绕作者,选择素材。同一个作者,有不同的作品,把这些不同的作品串联起来阅读,这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写作背景,生活阅历,写作特色,同时学生穿越时空能更好地与作者展开融洽的对话。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陆游的爱国诗时,可以将相关主题的诗拼在一起,学生在诗句中充分体悟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2.围绕主题,选择素材。统编版教材“三类单元”编写,其中就有一个主题单元,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主题内容丰富宽广,有表现大爱,风景,环境等主题的组合文章,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在群文阅读中感受思想,熏陶感染,净化心灵。
   3.围绕写法,选择素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的习得是学生学习成效最强有力的体现。学生阅读时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更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借物喻人,以点带面,以动衬静,描写方法,文本结构特征,修辞运用等语文文体知识需要注意。笔者在执教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几篇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展开群文阅读,借用《社戏》《父爱之舟》《背影》《慈母情深》等几篇文章中,找出相关场景描写的语段,在阅读中体悟场景描写的烘托作用,通过这种写法的习得,学生就可以神领形会地加以运用,即所谓的学以致用。
   4.围绕文体,选择素材。文章样式多种多样,文体各具形态,初中文体特征最为突出,议论文、说明文是学生们比较常见的文体,那么这些文体有什么特点,教师只凭一篇文体特征突出的文章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不亲临阅读体验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其特点的。比如,学生在阅读状物的说明文时,教师可选取几篇状物的说明文进行群文阅读,然后总结归纳说明文的特点,这样,学生今后在阅读说明文时就能得心应手,快速获取信息。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1.明确议题:以教材为先导,按照课标要求,从学情实际出发,确定群文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关键。
   2.依议题选文:阅读选文,選文要严谨。选文与议题要关联,与学段教学内容要契合,与学生学情要匹配等要素都应考虑。
   3.认真备课:教师先熟悉所选群文;确定群文阅读目标;选定一篇精读篇目,并确定其它文本的出示顺序;设计阅读流程,尤其是结合阅读目标,紧密结合议题预设出导引问题等。
   4.课堂实施:给学生导引阅读目标;结合目标,选读一篇: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重视阅读探究,运用已有的阅读策略,阅读体验。而后开展交流,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交流收获,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等等;再读组文:结合前面的阅读经验,继续阅读后面的组文。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快读、跳读、略读......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分享,将多个文本看成一个阅读整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文章品析、情感升华等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语言实践,读写结合。将群文阅读中学到的“言语习得点”转化为自身表达能力。
   当今阅读教学趋向于“用教材教”、“重视理解的教学”、“阅读策略学习”、“讨论教学”。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充满专业自信,信任学生,全面放手,打破常规的阅读教学形态,最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不要机械识记零碎知识,要学会联系事物,学会整合,把似为零散杂乱的信息转化为系统化的知识。群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帮助新时代的学生更好地去处理当今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很好地接受新时期激烈发展的大众传媒信息。
   参考文献
   1.李芋勤.群文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2012(2).
   3.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4.武马燕.新时期语文单篇课文阅读程序研究的成就与反思[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诸定国.在场域视野下激活阅读期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2).
   6.倪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哈姆莱特》整本书项目化阅读课型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3A).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自身丰富性的内容,其实也是其对于学生技能提高的特殊要求。我们要积极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基础做起,在汉字的书写和认识上能够展开更多的阅读、写作教学。让学生在教师优质教学方式的引导下,真正在专业的水平上去攻克难点,去积极反思,去运用经验,使自身能力提高的更加具有步骤性。同时让自身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在良好氛围的创建过程中,形成同等效率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目的 探讨分析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4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根
内容摘要:西方文论作为中学语文文本阐释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当下中学语文文本阐释时因中西文论语境区别、中西文学差异等原因使文本阐释出现偏差。本文立足于西方文论,从理论本身寻找中学语文文本阐释偏差原因,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文本阐释主要问题,为中学语文文本阐释寻找方向。   关键词:西方文论 中学语文 文本阐释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文学理论界冲破其思想的固有性,开始引进与运用诸多西方文论。此外,伴随
目的:对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
内容摘要:对“00”后大学生群体微阅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机使用情况、微阅读的渠道与时间、微阅读的内容和目的,微阅读行为现状表现为快速获取动态消息,但影响深度思考,方便快捷取得联系,但影响现实人际交往,轻松实现讯息共享,但影响质量和价值,主要采取如下引导策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養教育,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统筹开展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工作。   关键词:“00”后 微阅读 信息素养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習并不感兴趣。而微课技术的出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能够对语文进行预习和复习,围绕着某一重难点进行细致的教学,以此来增强教学针对性、目的性,且能够增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微课是当今教育界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它取代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复杂性肛瘘中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复杂性肛瘘患者选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抽选量为300例,抽选对象均通过
目的:观察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脏中是否存在血管增生的情况。研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小板衍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