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内经济学者谈海峡西岸经济区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消费市场的重心正在转向中国大陆市场,在研究大陆市场乃至亚洲的需求方面,台湾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开放石化上游产业到大陆投资,台湾政府还没有明确说可以或者不可以,留了较大的弹性
   如果大陆业者要来台湾,当然非常欢迎,但如果采取间接方式比如购买股权,台湾会对持股比例进行限制,目前看可能限制在20%左右
  
  
  6月2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一句“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最好下半年谈起来”,隔天台湾地区股市就以大涨207点报以掌声。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一度“哀鸿遍野”的台湾股市,因为“陆资红利”,最近几个月堪称全球表现最为抢眼的股票市场之一。5月22日,台股指数以6737点收盘,稳稳站在十年线上。十年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重要指标,更是重要的“心理关口”。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两岸利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兑现,台股将继续走强,营造30年以来最大的多头行情。
  作为最新一则利好,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2009年5月初,“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与海西区一水相隔的台湾来说,从1990年代向大陆大量投资以来,截至2008年10月,累积投资额高达738亿美元,累积贸易额达到7524亿美元。随着海西战略的深入以及两岸经贸合作更为紧密,将给台湾经济和两岸发展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为此,《商务周刊》专访了三位台湾经济学者,以期从“海峡东岸”的视角解析相关问题。
  
  台湾的科技更适合亚洲市场
  ——访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龚明鑫
  
  《商务周刊》:作为台湾经济研究智库的学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大陆提出的“海西战略”?从19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大陆市场投资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两大台商聚集区,目前两地的台资规模仍然大于福建。在未来的产业承接上,海西区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龚明鑫:“海西”的概念在2004年已经开始提了。在上个世纪台资企业开始向大陆投资时,他们所建立的工厂大部分都是“两头在外”模式。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当时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地区,交通也很便利,这些地方一般都设立了保税区,为投资在当地的外商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从地理位置来讲,福建离珠江及长江大港较远,而地形上,福建属于丘陵地区,在对外联系上也没有那么紧密,但由于福建与台湾的气候比较类似,所以双方以前的合作多以农业为主。
  现在,台湾企业该转移出去的低端制造产能都已经转移出去了,大陆的对外优惠政策也在逐渐取消。两岸产业的竞合已经不只是投资替代或是出口替代,而会演变成两地间产业分工结构的模式与路径。未来两岸在经贸上如何合作?台湾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海西区首先要把发展思路确定下来。从台湾方面的声音来说,有人认为,海西区可以进行TFT(薄膜晶体管)、LCD (液晶显示器)的一些模组加工;也有人认为,海西区可以作为台资企业拓展大陆二、三级市场的试验点;另外,海西区也可以在服务业上有所发展。
  
  《商务周刊》:过去几年台湾失业率连续攀升,在您看来,这是否是产业过度转移导致的?来自大陆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在大陆进口市场占有率升至1994年的12.5%后,除2002年短暂回升至12.9%外,此后的12年来一直都在11%以上。2008年,大陆从台湾进口的金额同比增长仅2.3%。您如何评价这样一个现象?
  龚明鑫:过去,台湾的产业还是在世界产业链条上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一旦世界经济不景气,台湾经济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这次经济危机就让台湾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台湾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产业转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台湾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很多老一代工人所掌握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所以陆续遭到淘汰。因此,现在台湾政府在努力打造终身学习体系。
  虽然大陆海关贸易资料显示台湾在进口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我们还要关注一个重要数据,也就是大陆本身不同港口的贸易量占有比重,这是在上升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资企业已经本地化了。当然,西方企业在大陆市场更注重品牌建设,这点也是台商们需要反思的。目前,在大陆的一级市场,西方企业已经进行了强大的布局,但在二、三级市场,他们很难进入,这是台湾的机会。
  
  《商务周刊》: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与前苏联的发展没有本质区别,也无非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些投入的惊人增长所驱动的,而不是通过提高效率实现。从“亚洲四小龙”时代至今,台湾的经济模式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龚明鑫:目前台湾还是有很多产业优势,比如创新技术。台湾的优势是,全世界科技的发展往往是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需求,而台湾可以将这些科技转化为适应亚洲市场。比如,正是由于台湾联发科提出的“Turn-key”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手机生产的技术门槛,才使得山寨手机迅猛发展;在上网本市场,台湾的威盛电子发布了VIA上网板,拉低了上网本的技术门槛。世界消费市场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当然目前重心主要是发展迅速的大陆市场。在研究大陆市场乃至亚洲的需求方面,台湾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务周刊》:由于金融危机,美国的消费额大幅萎缩。甚至有观点认为,未来很多年美国消费增长都将落后于GDP增长,2008年将作为亚洲发展模式破产的标志性年份。中国大陆市场正在迅速崛起。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这是否有利于两岸未来占据世界产业链的制高点?
  龚明鑫:有统计显示,美国每年有10兆美元的消费需求。即使美国经济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短期内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很难再创造出一个如此大需求的市场。过去,所有的科技发展都是为西方发达市场服务的,只有等同样量级的市场出现后,大家才会转而为新的市场服务。这个趋势刚刚开始。在原有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想自主创造还比较超前,也很难实现。但是,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做。
  
  石化产业通常是围绕上游群聚的
  ——访中华信用评等公司分析师范维康
  
  《商务周刊》:台湾石化产业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对外转移的情况怎样?
  范维康:台湾石化产业是从下游往上游发展的,即回头式的整合。具体而言,就是从最下游的加工开始,为了掌握上游原料,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附加值,不断往中上游整合。过去几十年,石化产业在台湾其他产业比如科技产业崛起之前,是最重要产业之一。现在,台湾主要有两个大的石化体系,一个是中油公司的国营体系,一个是台塑集团的私人体系。最早期,台湾政府为了发展石化产业,通过中油公司设立了很多石化裂解厂,建立起石化中上游作业流程,并且支援下游产业,通常比较多的是中小企业。后来,台塑体系又发展起来了。
  随着客户的转移和对成本优势的追求,一些台湾的中小石化企业已经把中下游产能不断往大陆或东南亚地区转移。台塑集团也一直希望在宁波复制之前在台湾的经验,但它绝大部分产能还保留在台湾南部的麦寮。通常而言,越往中上游发展,所牵涉的资本和技术的复杂度越大,尤其是上游的石油炼制和轻油裂解,往往受到产业战略和国家层面的影响,所以这方面的轉移更不容易。至少在过去几年里,台湾业者在大陆和其他地方还没有往上游整合的案例。
  《商务周刊》:石化产业是“海西战略”重点推进的三大产业之一,据您观察,台湾业者对石化产业向大陆转移有什么想法?
  范维康:过去几年,对于台湾非台塑体系的石化企业来说,碰到的较大的问题是台湾环保越发高涨。换句话说,中油体系在进行产能扩展和更新上受到很大阻力。在台湾大的石化投资必须经过台湾环境评估委员会的核准,过去很多投资都卡在环境评估上。此前台湾推出了一个“国光石化投资案”,目前虽然在进行中,但连环境评估都没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业者希望在大陆进行投资,福建政府也非常欢迎他们在当地建立一个上下游整合的石化专区,这部分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未来这些集团和公司有没有财力和能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样进行类似的产能扩建,还有待观察。目前看起来,他们还是有所行动,因为中油系在台塑的压力下很难在岛内高速成长。
  此前,台湾政府明令石化产业的上游如轻油裂解、石油炼制等核心部分不允许对大陆开放。随着中下游产业往大陆的部分转移,台湾业界一直强烈呼吁政府开放上游投资。但“扁政府”执政的8年时间基本采取管制态度。“马政府”上台之后,对两岸经济合作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实际上,台湾对于企业到大陆的投资有一个机构叫“投审会”,对比较大的投资按照Case by Case的方式进行审批。对于开放石化上游产业到大陆投资,台湾政府还没有明确说可以或者不可以,留了较大的弹性。最近台湾报纸头条报道称,石化上游在今年7月会有松绑动作,但政府还是加了一个背书,希望台湾业者虽然去大陆投资,最好还是优先考虑在台湾投资。
  除了比较正面的政治气氛外,这些投资还有其他的复杂因素。对于投资的时间点和金额,投资带来的产能对于整个石化产业预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疑虑,这些业者都应慎重考量。
  
  
  《商务周刊》:5月20日,由台湾石化公会在泉州牵头投资兴建的“台湾石化专区”筹备处揭牌。您认为在相关产业承接上,泉州的优势在哪里?此前,台湾石化产业的转移以台塑集团在宁波的投资最为典型,海西区如何理顺其他区域的关系?
  范维康:石化产业和高科技、电子等行业成本结构不一样,原料成本尤其过去几年石油价格高涨时代占到石化业总成本的7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80%—85%以上。因此,石化产业比较重要的竞争优势还是在成本控制上,换句话说,建厂用地和原料的取得是很重要因素。另外由于中国大陆是石油进口国,很多原料通过海运方式进行,便利的港口也很关键。
  石化产业很多上游原料和半成品都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很多中上游部分依靠管线连接,这就是说,一旦上游的原料产区建立起来,对于中下游方便运输的产品的生产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群聚效应,而且也会产生规模经济和比较大的成本优势。从台塑集团来讲,要在大陆复制往上游的经验首选还是宁波,因为它在当地已经建立了比较大的产能。但是另外一些台湾石化公司做的是下游加工部分,这个比较容易迁移。
  
  台湾企业希望参与大陆中产阶级的兴起过程
  ——访花旗(台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郑贞茂
  
  《商务周刊》:去年以来,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日趋紧密。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和未来CECA的憧憬,加快了海峡经济进一步紧密的趋势。对此,台湾产业界有何反应?
  郑贞茂:大陆对台湾经济的正面影响不容置疑,比如大陆“家电下乡”对于台湾电子产业销售的帮助,以及每天超过3000人规模的大陆观光客,这些都有利于台湾经济恢复。现在台湾各方关注两个重点,一是两岸关于金融合作的协议,比如要不要签MOU(金融监管备忘录),二是两岸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
  两岸直接经济合作的困难点在于个别产业的谈判。台湾过去一直是亚太地区电子产业中心,但在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上明显不如大陆,一旦双向市场开放,台湾会面临很多冲击,所以目前台湾这些产业比较反对CECA。当前正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凸显两岸合作契机,如果两岸合作后在全球GDP中维持一个相对强势,可以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很好示范。未来如果整个大中华市场自己能够维持稳定增长,而不再需要依赖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对整个亚太市场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商务周刊》:如您所说,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以及两岸金融合作是一个热议话题。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趋势?它将给两岸金融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郑贞茂:目前看起来,6月份两岸就会签订MOU。但即使签了MOU也不代表大陆金融业者可以马上到台湾成立分行或子行,也不代表台湾业者立刻可以到大陆发展,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再讨论。台湾目前比较担心的是,大陆的金融企业包括证券、银行和保险公司,规模都比台湾的同行大很多,如果对等开放,台湾金融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不如大陆。所以,台湾业者希望务必采取不对等的开放方式。换句话说,大陆方面对于台湾金融业者的进入必须给予比较多优惠措施,相对大陆进入台湾可能一开始会受到比较多限制。如果大陆业者要来台湾,当然非常欢迎,但如果采取间接方式比如购买股权,台湾会对持股比例进行限制,目前看可能限制在20%左右。台湾业者到大陆,可能比较喜欢采取直接设立分行的方式,也不排除会设立子行。
  在开放初期,台湾金融业到大陆还是以支援台商融资为主,未来势必要融入中国大陆客户中而不再是只服务台商,这就必须要跟当地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服务本土客户。大陆金融业者到台湾也面临同样问题。
  在大陆资金入台方面,开放初期大陆资金也不能投资所有产业,台湾政府目前还是比较偏重在一些比较不具敏感性的产业,比如基础建设、仰赖大陆的生产基地等。两岸开放会循序渐进,不能立即高度开放,毕竟双方都要进一步了解当地市场生态和未来获利机会,慢慢资金才会越来越多。最近这段时间,台湾股市明显受到两岸进一步合作议题的影响。未来大陆QDII来到台湾市场,更多大陆企业来台湾投资,对振兴台湾经济会有更好的效果。
  
  《商务周刊》:台湾政府提出未来将强调文化创意和节能减碳领域,这是否会导致台湾的中低端制造业进一步转移?
  鄭贞茂:海西战略的好处是,开放一些重点地区鼓励台湾中小企业来投资,让他们有具体区域的选择。如果大陆政府只是宣布欢迎投资,而没有说明是在哪些地区,会有一些失焦,中小企业也不知道应该投资在哪儿。
  台商在大陆投资有一个群聚效应,珠三角大多是玩具、鞋子、衣服等生产厂,长三角大多是电子产业。随着两岸往来更加密切,福建在开放初期吸引台湾一些电子产业的可能性比较高。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台湾电子业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到处都有投资,包括印度、菲律宾。福建和台湾有非常接近的地理位置,从台湾到福建比到长三角时间更短,所以电子业可以从长三角慢慢往福建延伸。长三角过去几年发展迅速,未来会是大陆非常关键的经济脉动。珠三角的经济层次会比较集中在制造业的发展。
  
  《商务周刊》: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起飞时是一个日本—台湾—美国的三角贸易体系,现在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和台企对大陆投资而形成了四角贸易。未来,在这个新的贸易体系中,大陆是否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郑贞茂:过去,台湾和中国大陆都依赖出口,双方没有合作关系,在欧美市场的议价缺乏谈判优势。当国外大客户要求降价时,就必须配合。由此导致台商在生产上控制成本的能力非常强,但在提高加工附加值上没有进步。两岸如果能够借助大陆内需市场,建立很好的发展模式,将与海外客户有更高议价空间,进而提升两岸出口附加价值。
  我完全同意中国大陆未来担任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这有赖于大陆中产阶级的兴起,他们提供非常强盛的购买力支持。过去几年,大陆是全世界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最大基地,台湾也希望参与大陆中产阶级兴起的过程,并且可以给大陆提供本身的发展经验。对台湾来说,日本过去主要是机器设备的提供者,市场本身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台湾和大陆的发展,日本的重要性会降低。
  台湾最大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上有日本,下有东南亚,熟悉美国市场,靠近中国大陆,处于这些全世界重要市场的中间。有一个地理优势,加上金融体系越来越开放,台湾在区域贸易中不会缺席。台湾企业的生产非常灵活,一旦有需求就可以立即提供产品,他们也在越来越走品牌发展的道路,想要提高在欧美市场的份额,生产具体由谁来做不是那么重要。你可以看到,山寨手机其实是大陆和台湾厂商同时参与,而手机技术一开始也是欧美市场发展。台湾要挑战欧美品牌,如果没有中国大陆在后面支撑,很难与之进行竞争。
其他文献
利用SYBASE的PowerBuilderll结合.NET技术,能方便地开发出真正的Web应用。通过对PowerBuilderll结合.NET技术应用程序开发和经验总结,详细阐述了基于.NET技术的.NETWindowsFomls和.N
从成立之初的巨亏到去年赢利47.6亿元,十年间中核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近几年更是在国资委的央企考核中连获A级。人们总是称央企为“共和国长子”,而一直在央企名录中排名第一的中核集团无疑是“长子中的长子”。然而随着8月初“中国核电掌门”康日新骤然落马,一直笼罩在耀眼光辉下的中核集团也逐步暴露出此前不为人知的暗斑。  涉嫌干涉核电招标结果和挪用公款资金炒股,是康日新落马后各大媒体透露的“两大罪状
环氧树脂(ER)的冲击韧性和耐开裂性较差,因此,提高其抗冲强度而不显著影响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ER的增韧,以前主要采用液态橡胶.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使用高性能热塑性
一年的工作当中,比较烦的是年底年初,因为到了答谢客户的时候。每年我们都要绞尽脑汁.今年做个什么活动呢,送个什么礼物呢,怎么做能让客户又开心又能记住和感激我们呢?
在从监管型官员向复杂产业主管官员的转变,李毅中仅靠铁腕手段是不够的,更需要他展现出新的执政思路和智慧3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新的机构改革方案,原信息产业部撤销,其职能与
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008以来,大部分主流病毒技术都进入了驱动级,病毒已经不再一味逃避杀毒软件追杀,而是开始与杀毒软件争抢系统驱动的控制权,在争抢系统驱动控
本文介绍JavaFX平台架构和JavaFX Script脚本语言的特点讨论了图片考察应用并给出了技术的实现方案。
为控制盾构线路穿越建筑造成的环境风险,以天津地铁3号线水上北路—吴家窑区间盾构穿越特级风险建筑群的工程实践为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盾构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正>●我国常规能源价格中只有直接的能源成本,而没有包括其对环境破坏造成的间接成本。可再生能源是没有这种间接成本的,但是直接开发成本比较高,致
回溯法通过问题中的约束条件以试探-回溯-试探的筛选方式,将所有解的范围中不符合约束条件的解予以排除,从而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本文以数独问题为模型,论述了回溯法在数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