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2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有效实践,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必须从明确服务理念、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政校行企”联动的长效机制等诸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11-04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积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价值所在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国家的顶层设计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201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提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今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要求,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持续战略要求。
  (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常常以为区域服务的效果为其存在的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而同期高校生源数量锐减,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间、高职院校相互间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服务,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激发其改革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政策、资金、人才、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从而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一所高职院校只重视教学科研,关门办学,就难以得到当地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在《欧洲应用技术大学(UAS)国别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得出了应用技术大学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时代产物、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一结论。报告认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为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使这些国家始终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瑞士、德国等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保持了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欧洲各国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1]
  二、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校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成功经验,但总体来看,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
  (一)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
  许多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曾对前来研修学习的地方高校校级领导和部分西部地区高校的中层领导做过问卷调查,问及所在高校对当地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时,25%的领导认为很有帮助,50%的领导认为有点帮助,认为没有什么帮助的占23%,还有2%的领导说不清有怎样的作用,[2]这从一个侧面看出问题的普遍性。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尚未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未能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包括设备、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生产中的疑难问题,难以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还有一些高职院校颠倒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主要想让企业多为学校服务,未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各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离社会的需求、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专业类型少,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尤其是一些区域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行业、重点企业的相对应的新专业缺乏,不能按照区域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培养,提供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也缺乏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和水平提高。
  (三)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有效性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应有职责。但是,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办学思想惯性的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制相对缺失,社会服务平台尚未健全,政策支持与制度配套尚显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加之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对行业企业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了解不深,职业技能中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不强,使得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产学研结合能力相对有限;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更好发挥职能的重要内容。
  (四)良性互动机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涉及的面广,关联到教育、企业、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各种利益。因此,需要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保证合作的成功,而目前我国这方面尚显欠缺。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为区域服务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整体性、连续性,仅局限于搞一两个项目,为行业企业的服务也大多数是松散、短期、低层次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策略选择
  (一)明确社会服务理念
  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必须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一要充分认识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主要职能,务必确立“社会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的理念。首先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基于社会行业的需要应运而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应更加贴近区域经济社会,更加重视应用性成果的研究,更加强调发挥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中间站”作用。其次要充分认识社会服务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志。高职院校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融入区域社会,了解、研究和分析行业和区域发展新动向、新需求,掌握最新、最关键的技术和工艺等,更加主动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国奔驰公司总部所在的斯图加特和大众集团所在的沃尔斯堡,当地应用技术大学都以工程制造、电子、汽车专业为特色,就是非常好的例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遵循“立足苏北,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培养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面向行业企业及农村,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正是理念升华的生动写照。
  (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是高职院校得以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关系高职教育发展的出路及方向。[3]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要不断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发展中支柱产业所需的专业,优先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在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上下功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首轮评估以来,在专业建设上一直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据,确立了“围绕办学定位、针对市场需求、依托行业优势、突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面向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传统专业,着力扶持新兴专业的专业格局。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只有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近年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在推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与华为公司、联想集团、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以及江苏省SMT行业协会、富士康科技集团建立了3个企业学院、2个校企合作事业部。校企双方共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施技能训练、共育“双师”队伍,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需要。[4]这其中,学院与亚州最大的精密模具企业——鸿准精密模具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同建立了富盟电子(淮安)科技公司,学院提供6000平方米厂房和600名员工食宿,企业投入1.2亿人民币设备。校企双方联合申报“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共同构建工学交替的“1.5 X 0.5”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递进式实训体系、完全互融的师资队伍,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教育部高教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省委书记等领导先后莅临指导。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成果“基于校企联动、人才共育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高职院校要着力搭建校企共同的科研平台,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大力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5]利用产学研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技术革新通过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计划,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6]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人才、技术和行业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平台9个,包括省科技厅“江苏省淮安教学具产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淮安物流公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淮安设施农业智能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两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13年在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评比中又被评为“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今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一体”,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与社会各方共同开展应用性研发创新,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江苏省淮安设施农业智能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整合相关科研院所与科技型农业企业资源,构建开放式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牵头组织在淮高校与教学具企业共同实施“淮安市教育装备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工程”,协同开发应用适于教育装备产业升级进步的共性新技术和前瞻性新产品;建设省社科联“淮安地域文化调研点(淮安地域文化数据库)”,通过多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研究,形成淮安地域文化研究的集聚效应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五)建立政校行企联动长效机制
  要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目标,必须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的长效机制,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识。2010年4月,由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安高教园区管委会共同发起,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区域职教合作发展(淮安)论坛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论坛以“魅力淮安,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共建、共享、共赢,构建政、校、行、企合作新模式”为主题。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省教育厅分管负责人、省经信委负责人、淮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180多个院校(单位)负责人出席了论坛。本论坛后更名为峰会,已连续组织了4次,台湾的多所高职院校参加。这是立足区域发展、瞄准行业动态、贴近企业需求、扎实推进政校行企合作的一种有效尝试。通过与政府、中西部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合作形成的合力,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1焦新.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13-12-19(3).
  [2]谌飞龙,叶清.地市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7).
  [3]陈年友,王梓林.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 聚焦特色走创新之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1-12-21(8).
  [5]卢凯军,任力晖.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和途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7).
  [6]李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责任编辑:方健华)
其他文献
摘要:生源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既取决于区域人口供给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从人口发展的现实和未来趋势出发,结合产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调整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制,多措并举,拓展中职教育的服务面向,方能应对即将到来的传统生源危机,建立适应终身职业教育的生源渠道和结构。  关键词:江苏;中职a;生源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三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建构差异的本源,应该基于学生的主体视域来探寻。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和语言(中介)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三年级学生在数学认知中的主体意义产生差异,学习成绩产生分化的真正本源。言为心声: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理解的文本对象;言论风生: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集体的意义协商;言而有“信”:让每一个言语都成为积极的自信表达。只有“言”“意”一致,才能“言而有意”,让意义建构成为有声的流淌。
摘要:近年来,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是教师教学内容确定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J老师《窗》的阅读史和教学史进行质性研究,探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内容确定能力的基本途径: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好教学参考资料,为新手教师教学内容确定能力提升提供支撑;改变语文教师培训方式,校本教研应更多地开展以“磨课”为主要形式的行动研究;重构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将新的文本阅读知识作为教师
摘要: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要求。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能够根据校情、学情和师资现状,以有效教学作为高质量育人的重要支点,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学的高效益,推进管理的高标准、育人的高质量、办学的高品位。  关键词:职业学校;有效教学;高质量;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43-0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人们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质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一词强调“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因而其理论的核心:强调管理方式和管理环境的协调一致;强调根据被管理者的“成熟度”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等理念,对于我们协调纷繁复杂的地方教
苏轼的“人生有味是清欢”,流露出对喧嚣生活的远离,对清茶淡饭生活的向往,这种“清欢”非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林清玄笔下“清淡的欢愉”,也表现出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不奢求物质条件,更注重心灵的品位。“清欢”作为人们追寻的一种高境界,不仅应该表现在生活中,也应体现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上。  宗白华先生毕生倡导散步美学,他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
【策划人语】   听课,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观摩公开课?同课异构听什么?听课后能否透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本原问题的思考?到底用什么标准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  “话题”栏目围绕“如何听课”这样一个教师教学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为您呈现了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启示。   小学教研活动大多依托课例展开,观摩公开课是教师个体实现专业发展和
陶行知先生说:“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为了深入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假期语文教师培训班上,学校52位语文教师现场命题作文《我是这样学语文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老师们或凝神遥想,或奋笔疾书,或微笑行笔……回忆、追思、梳理,语文老师心中的学语文方法跃然纸上。52篇真实的学习故事,52位老师学语文的心路历程,52个精彩纷呈的学习样式,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发呢?  一、现场作文剖析  1.从叙
摘要:“生活数学”长期、随意的使用已造成了语意的模糊、语境的泛化。生活数学到底姓什么?婆家是谁?这并不重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样变“悟”为“焐”,让学生直接获取间接经验,然后再运用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机选法、重在得法。  关键词:生活数学;生活经验;同课续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小学三到四年级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到六年级要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还要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这让许多学校停滞多年的毛笔字教学又回到课堂,对于毛笔字教学的方法,不少老师已经淡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其中“直观示范、形象剖析”是小学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