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笔者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阐述了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存在问题 对策
1 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并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经验,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2 顶岗实习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的实习方式一般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实习在于它能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从习惯了的学校环境一晃而成为企业一线的一员,必然会体验到一段艰难的过渡期。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感悟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感悟到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具体要求,才能真正感悟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显然,学生的观念转变了,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
2.2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学生顶岗实习,从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通过劳动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意识、操作技能、沟通技巧、适应能力等方面素质。这些素质,正是用人单位非常注重的。因此。顺利通过顶岗实习的经历,对学生就业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3 有利于校企的共同发展
通过顶岗实习,学校能够得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实训资源及技术支持,这无疑减少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同时,学校也能够不断地得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从而为专业设置、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技能提升、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提供依据。对于企业来说,若能根据自身用工的需要,把在校生当作自己的员工来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无疑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可见。若配合得好,学生顶岗实习是能使校企取得共赢的。
3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反思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3.1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1)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的帮助成效不大。 (2)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觉得自己做这样的事情是“大材小用”,工作报酬也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3.2 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实习中适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1)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基本上未曾从事过企业的体力劳动,当面对机器轰鸣声、简单重复的操作、加班加点等状况时,常产生厌烦、枯燥、抵制等情绪。(2)欠缺交流沟通能力。学生未能与企业领导、师傅很好地沟通及融洽相处,就得不到企业领导的赞赏或师傅的真心指导,也就导致了同学抱怨请假得不到批准、在实习中学不到真正东西等不正常现象的经常性出现。
3.3 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因为实习时间段往往较为集中,顶岗实习常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派出的指导老师又相对较少且无法同时指导不同实习点的同学,加之校外指导老师工作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得到的实习指导十分有限,指导教师的力量显得单薄欠缺。
3.4 企业能提供工学结合的岗位有限
为了经济效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不会考虑为学生全程提供对口渐进的技能实训。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把接受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纳入年度发展计划,真正能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岗位非常有限。事实上,很多企业接收高职生进行顶岗实习往往在于缓解普工的短缺问题。开出的实习限制条件也往往较为苛刻,待遇有时也比普工还要低。
3.5 劳务纠纷时有发生
顶岗实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不高、社会阅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劳务纠纷时有发生,其中最普遍的是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劳动报酬克扣、拖延甚至拒付,最为严重的是因工伤、医疗等事故引起的纠纷。
3.6 实习成绩难以评价
顶岗实习需要对学生定期进行评价,但同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1)实习时间长,实习点分散;(2)校内指导老师不可能长时间在每位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老师工作任务重无暇实施考核;(3)考核内容多,一般由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组成;(4)因实习企业不同,实习岗位不同,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制定。
4 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的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须尽最大努力解决。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要做好5个方面工作。
4.1 尽力做好实习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的实习领导机构。学校应成立实习领导工作小组,一般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各系(部)等负责人为成员,各系(部)也应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二是出台相关制度。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文件,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制度,如《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等,还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三是投人人力财力。学校要根据需要选派指导教师或聘用校外指导教师;投入的财力主要包括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补助费、实习中学生的文体活动费、学生到单位和返校的交通费、优秀实习生及相关教师的奖励费等。
四是签订实习协议。为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计划安全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离校前各系(部)必须与学生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另方面,为保证学生的权益和安全,学校必须与实习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协议书。
五是做好劳务纠纷处理预案。目前,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独立劳动者身份,学生顶岗实习与用人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而仅为劳务关系。劳务纠纷在学生顶岗实习中时有发生,校企双方最好要于实习前依据实习协议及《民法》进行协商,共同制订出合理的处理预案。
4.2 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做好顶岗实习重要性教育。二是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可围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主题开展大讨论,让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三是做好安全纪律教育。把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各种隐患。四是做好励志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不与时俱进,不具备积极进取精神,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往往只能沦落到被社会淘汰的境地。
4.3 尽力做好实习过程的督查考核
实习督查一般由指导老师通过看望、电话、手机短信、QQ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要求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依据方案和大纲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生产实践,必要时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做好指导日志的记载。
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一是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一定比例(一般为60%)。二是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其结果也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为40%)。
4.4 尽力做好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的培养
由于学校没有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专业实训人员又明显不足,因此,指导实习的任务大多只能落到专业课的教师身上。对于校内指导老师的培养,教育部有明确要求:要增加专业指导老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具有时间长、地点分散、岗位类型多等特点,校内指导教师往往只能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聘请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时,学校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对指导老师本身具备的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在实习单位的协助下精选人选,最后经学校实习领导工作小组考核聘用。
4.5尽力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有计划地加强与管理规范、与专业相关、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并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象。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下进行合作。企业要尽可能地给予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合适岗位,同时学校也应充分理解企业的顶岗安排,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放弃利润,全力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另方面,学校也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做一些实事,例如,可派出一些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也可创设机会为企业员工举行培训工作等。
5 结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学校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正视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制度,用心营造实习基地,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存在问题 对策
1 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并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经验,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2 顶岗实习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的实习方式一般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实习在于它能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从习惯了的学校环境一晃而成为企业一线的一员,必然会体验到一段艰难的过渡期。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感悟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感悟到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具体要求,才能真正感悟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显然,学生的观念转变了,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
2.2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学生顶岗实习,从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通过劳动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意识、操作技能、沟通技巧、适应能力等方面素质。这些素质,正是用人单位非常注重的。因此。顺利通过顶岗实习的经历,对学生就业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3 有利于校企的共同发展
通过顶岗实习,学校能够得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实训资源及技术支持,这无疑减少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同时,学校也能够不断地得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从而为专业设置、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技能提升、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提供依据。对于企业来说,若能根据自身用工的需要,把在校生当作自己的员工来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无疑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可见。若配合得好,学生顶岗实习是能使校企取得共赢的。
3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反思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3.1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1)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的帮助成效不大。 (2)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觉得自己做这样的事情是“大材小用”,工作报酬也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3.2 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实习中适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1)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基本上未曾从事过企业的体力劳动,当面对机器轰鸣声、简单重复的操作、加班加点等状况时,常产生厌烦、枯燥、抵制等情绪。(2)欠缺交流沟通能力。学生未能与企业领导、师傅很好地沟通及融洽相处,就得不到企业领导的赞赏或师傅的真心指导,也就导致了同学抱怨请假得不到批准、在实习中学不到真正东西等不正常现象的经常性出现。
3.3 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因为实习时间段往往较为集中,顶岗实习常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派出的指导老师又相对较少且无法同时指导不同实习点的同学,加之校外指导老师工作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得到的实习指导十分有限,指导教师的力量显得单薄欠缺。
3.4 企业能提供工学结合的岗位有限
为了经济效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不会考虑为学生全程提供对口渐进的技能实训。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把接受高职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纳入年度发展计划,真正能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岗位非常有限。事实上,很多企业接收高职生进行顶岗实习往往在于缓解普工的短缺问题。开出的实习限制条件也往往较为苛刻,待遇有时也比普工还要低。
3.5 劳务纠纷时有发生
顶岗实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不高、社会阅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劳务纠纷时有发生,其中最普遍的是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劳动报酬克扣、拖延甚至拒付,最为严重的是因工伤、医疗等事故引起的纠纷。
3.6 实习成绩难以评价
顶岗实习需要对学生定期进行评价,但同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1)实习时间长,实习点分散;(2)校内指导老师不可能长时间在每位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老师工作任务重无暇实施考核;(3)考核内容多,一般由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组成;(4)因实习企业不同,实习岗位不同,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制定。
4 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的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须尽最大努力解决。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要做好5个方面工作。
4.1 尽力做好实习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的实习领导机构。学校应成立实习领导工作小组,一般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各系(部)等负责人为成员,各系(部)也应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二是出台相关制度。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文件,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制度,如《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等,还要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三是投人人力财力。学校要根据需要选派指导教师或聘用校外指导教师;投入的财力主要包括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补助费、实习中学生的文体活动费、学生到单位和返校的交通费、优秀实习生及相关教师的奖励费等。
四是签订实习协议。为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计划安全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离校前各系(部)必须与学生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另方面,为保证学生的权益和安全,学校必须与实习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协议书。
五是做好劳务纠纷处理预案。目前,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独立劳动者身份,学生顶岗实习与用人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而仅为劳务关系。劳务纠纷在学生顶岗实习中时有发生,校企双方最好要于实习前依据实习协议及《民法》进行协商,共同制订出合理的处理预案。
4.2 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做好顶岗实习重要性教育。二是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可围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主题开展大讨论,让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三是做好安全纪律教育。把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各种隐患。四是做好励志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不与时俱进,不具备积极进取精神,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往往只能沦落到被社会淘汰的境地。
4.3 尽力做好实习过程的督查考核
实习督查一般由指导老师通过看望、电话、手机短信、QQ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要求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依据方案和大纲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生产实践,必要时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做好指导日志的记载。
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一是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一定比例(一般为60%)。二是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其结果也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为40%)。
4.4 尽力做好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的培养
由于学校没有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专业实训人员又明显不足,因此,指导实习的任务大多只能落到专业课的教师身上。对于校内指导老师的培养,教育部有明确要求:要增加专业指导老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具有时间长、地点分散、岗位类型多等特点,校内指导教师往往只能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聘请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时,学校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对指导老师本身具备的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在实习单位的协助下精选人选,最后经学校实习领导工作小组考核聘用。
4.5尽力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有计划地加强与管理规范、与专业相关、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并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象。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下进行合作。企业要尽可能地给予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合适岗位,同时学校也应充分理解企业的顶岗安排,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放弃利润,全力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另方面,学校也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做一些实事,例如,可派出一些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也可创设机会为企业员工举行培训工作等。
5 结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学校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正视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制度,用心营造实习基地,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