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自15世纪末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开始,500年来,人类在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活动,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等。这些重大实践活动,记录着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大国,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国家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施现代化赶超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一再表明,一个国家要强盛,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机遇。为什么有的偏远小国会迅速崛起,称雄世界?为什么有的地区长期处于历史发展中心,其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科技力量和文化力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发展机遇。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公元14世纪之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14世纪以后,中国落伍了。因为当一些西方国家从15世纪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历史由孤立的、民族的、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候,中国还在闭关锁国。相比之下,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说明,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正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分析的那样,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在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中,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也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大调整既是大挑战,也蕴藏着大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会议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机遇期,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努力加快自身发展。
迄今为止,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三次现代化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原动力的。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在西欧、北美出现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在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现代化浪潮从西欧向中欧、东欧推进;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扩展到太平洋两岸特别是东亚,这次现代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为原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推进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面对这一形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都抓紧制定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及时抓住这种机遇,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不断发展。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汲取世界各国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规律性趋势,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自15世纪末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开始,500年来,人类在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活动,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等。这些重大实践活动,记录着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大国,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国家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施现代化赶超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一再表明,一个国家要强盛,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机遇。为什么有的偏远小国会迅速崛起,称雄世界?为什么有的地区长期处于历史发展中心,其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科技力量和文化力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发展机遇。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公元14世纪之前,我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14世纪以后,中国落伍了。因为当一些西方国家从15世纪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历史由孤立的、民族的、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候,中国还在闭关锁国。相比之下,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说明,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正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分析的那样,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在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中,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也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大调整既是大挑战,也蕴藏着大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会议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机遇期,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努力加快自身发展。
迄今为止,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三次现代化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原动力的。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在西欧、北美出现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在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现代化浪潮从西欧向中欧、东欧推进;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扩展到太平洋两岸特别是东亚,这次现代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为原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推进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面对这一形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都抓紧制定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及时抓住这种机遇,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不断发展。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汲取世界各国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规律性趋势,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