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及其特点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由于新的历史条件的出现和时代特征发生了变化,使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根据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及特点,正确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体制得到改革,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然而,中国的司法体制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职业法学家的匮乏、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似乎是根本性的难题。中国的“法治”(Meoflaw)和“法制”(Mebylaw)依然根据各方各自的政治、官僚和经济权力而不是根据法律或平等的原则来解释。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将会继续下去,但实现社会和国际社会法律要求的政治转化仍有待时日。同时,风险、挫折和困境将继续阻挠中国建立真正独立的司法体制和法治。
近年来,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已经在全国农村地区得到推广,可以认为这是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展的标志。但是,在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方面,人民的意志仍不能得到充分的反映。问题依然堆积如山。尤其是在农民负担问题上,因财务的混乱和干部的腐败而出现的问题更多。要想探明该问题,有必要立足于基层的权力关系来加以阐释。
该成果以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夕阳红老年公寓、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智光启智中心、济宁市老年人保健医院老年公寓三个民间福利组织为切入点,通过考察、文献查阅、访谈、开小型座谈会、填写问卷等方法对民间福利组织的状况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探视其背后更为深刻的社会和学术底蕴,对政府培育民间福利组织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欧洲国家的世界主义化,产生了一种政治形态得以产生,我们把这一形态称之为后霸权的帝国。作为后霸权的国家形态,欧洲帝国不是以民族划界和征服的,而是以民族界限的取消,通过自愿和共识,以跨民族交融以及从中产生的政治剩余价值为基础。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讨论中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以及今天对这一范畴的分析所具有的含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帝国主义时代到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和从希法亭到哈维的理论反思。
本文是《马克思论全球化》一书的导言。在全球化的主张中,没有清晰、一致的观点,本文介绍了不同的全球化论者从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不同角度对全球化所进行的阐释,以及对全球化的乐观者、悲观者、怀疑者和相信者的不同主张。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关于世界资本主义的主张,阐述了学者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球化问题上争论的来历。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以及这一进程对世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影响的看法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以后,马克思力图克服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中的欧洲中心论,而20世纪的西欧马克思主义者却忽略了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中国学术界从为当代中园对外开放和纳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提供合法性辩护的立场出发,有选择地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解释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同时回避其中不符合现实实践的基本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为了为给党及其政策提供合法性论证,它同样是有选择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这虽然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连续性,却也使这种连续性本身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文化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政策措施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政府所能采取的各项支持政策及其不足之处,并加以举例说明,最后介绍了经济学家们的看法。
本文从公共财政的视角,阐述了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的关系,提出了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责任、保障公平的重要手段,进而探讨了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途径,即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