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全程优化急诊模式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术后个性化康复指导和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患者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 广东广州51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全程优化急诊模式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术后个性化康复指导和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预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 经过抢救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9.76%)低于对照组(56.18%)(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61.9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轻度残疾(23.81%)、重度残疾(10.71%)、植物生存(3.57%)的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全程优化的急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脑膜脊膜病变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的认识与诊治.方法 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出阳性的GFAP-IgG 55例,其中28例患者完成头颅MRI的平扫和增强(25例同时完成脊髓MRI平扫和增强).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27例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均完成头颅和脊髓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纳入28例GFAP-A,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46.4%,13/28)、发热(57
目的探究线锯式泪道扩张联合泪道插管手术对泪道探通失败患儿的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97例(154眼)泪道探通失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76眼)和观察组49例(78眼),对照组患儿采用泪道插管手术,观察组患儿采用线锯式泪道扩张联合泪道插管手术。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与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泪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等级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目的 探讨精准化双线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准化双线护理.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患者锻炼前及锻炼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记录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情绪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锻炼依从率有所提高,各年龄段患者骨牵引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所缩短,VAS评分、SDS评分和SA
目的探讨失眠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中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对1550例在广州市4家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测评,使用《睡眠问卷》判断是否存在失眠症状,情绪症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自评,中医体质使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自评。结果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失眠的发生率是15.2%。失眠组比无失眠组的年龄更大、受教育年限更少、GAD和PHQ-9的得分更高,体质方面得分除平和质较低外其余8种体质均较高(P<0.05)。logistics回归示年龄、
目的 研究脑电生物反馈结合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和对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抽动障碍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7例纳入对照组,剩余47例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实施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儿Th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抽动积分、发声抽动积分、整体功能损害积分比较,差异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