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胡吉吐莫镇后乌古墩村调整产业结构情况的调查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研究少数民族聚居村屯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民族经济,最近,我们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后乌古墩村调整产业结构情况进行了调查. 后乌古墩村是个蒙古族聚居的村落.全村有6l户,265人,其中蒙古族有58户,252人,均占全村人户总数的9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后乌古墩村从实际出发,开展了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扶贫治穷工作,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1988年末人均纯收入达32l元,比1978
其他文献
<正> 建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建立了“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和财政供给制度,应该承认这种制度凭借其巨大的资源动员能力,通过
<正>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为926万亩,总人口为23.3万多人,其中蒙古族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全县有草原面积469万亩,苇塘面积82.
<正> 民族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民委则是各级政府主管民族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仅靠民族工作部门无论如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民族工作的任务,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经过改革开放,有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全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均收入达47
<正>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地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鄂鄂伦春族乡及
<正> 近几年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领域,人们都经常提到“民族素质”一词,并以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中华为话题。这是好现象,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
<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
<正> 1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问题,是长时期日本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考古发掘材料看,绳纹文化时代以后的日本人在体质特征方面与现代日本人比较接近,而绳纹文化时代的日本人
《科尔沁萨满教诗歌》(以下简称《诗歌》)现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乌兰杰同志的翻译稿本.这部《诗歌》共31首,2271字.其中包括黑教的《设坛》、《法裙》、《入场》、
<正>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这一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大流而言,我国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