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反思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新课改以来,高校的体育教学取得了极大发展,但不可否认,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与当前“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相脱节。因此,反思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改变原有教学的弊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走向;改革策略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大学生的健身功能、人文与心理培养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认识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并给出应对策略和实施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点所在,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关注所在。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整体方面看,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学生及学校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与智育相比,还处于边缘化状态,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学生的休闲娱乐。当前,许多高校存在体育指导思想与教学过程、大学生社会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没有将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致使指导思想空设,新的教学理念不能被学生真实感受并得以贯彻实施。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言,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必修学科,顺利达标通过考试才是他们的关注点,反而将健身和终身体育这一教学根本给忽略了,致使许多大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从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来看,当前大学生体育课程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度 一是课程设置单调乏味,教学程序僵化,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以健身为目的的动作整齐划一,将重点放在了很多时候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动作规范之上,带领学生不断地重复某一个机械动作,致使学生不能求同存异,更得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将训练视为考试必备,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而有些课堂组织则散漫无序,教师将器材和场地交给学生,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目前还是以体育技能的操作为主,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够,加之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化的体育理论。而以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为代表的第二课堂也普遍开展不够,当前的众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复合式体育教育模式。由此可见,体育的精神并不能够体现出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够因为竞技体育而得到提升。
  从教学理念来讲,体育教学没有考虑到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综合素质发展不够理想,价值取向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只强调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健康的体育心态缺少重视和积极的引导培养。因此,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提高,而且从教师的数量上来说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大多不够。当前,许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软件和硬件都存在极大缺口,师资、器材、教学理念都急需提高和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学校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众多不足,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应有调整和改革,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走向,完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最终目标。
  加大体育教学新理念的宣传,从观念上改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 通过普及“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让广大的大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体育教育的多种功能,树立科学的大体育观念,使其从内心重视体育,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改变传统以单一体育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设置,丰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方法,让大学生喜欢体育教学,享受体育教学。同时,高校要从制度和课程安排上体现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科学更贴合学生实际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察,更要重视学生以体育精神为培养契机的综合人文素质的考察,力求从制度上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保障。
  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尽可能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 教育经费不能只注重传统科研项目,更要加大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给体育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学科研机会;加大体育教育的各项投入,增加必备的体育设施,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学习所需,增加学生锻炼场地,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让多媒体教学像走进普通课堂教学一样走进体育教学,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传授,让学生从教学环境、教学场地上感受体育教学的精神和目的,力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科学、系统、全面发展。
  高校还要加大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将其与我国当前高校及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我国时代特点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在有条件的高校积极改革试点,然后推向全国,真正建立起科学丰富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真正体现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复合型和重要性。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尽可能丰富大学生体育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更多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内容,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健康教育、体育精神教育、体育人文教育等内容进行整合,努力建构面向未来的科学化的大体育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学习和借鉴当前世界先进的体育教育模式,将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打破传统以训练为主的枯燥教学模式,开展以体育竞技活动为主趣味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多元并存的教育模式。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逐步接轨,从小体育走向大体育,从学校体育走向终身体育。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要明确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关注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探索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顺应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彩灵.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65.
  [2]杨家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5):127-128.
  [3]刘金富,高风.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反思[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
  [4]高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93-94.
其他文献
中医药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卫生改革的推进中,其发展的内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全社会进一步了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是为了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文献具有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文献的种类多种多样,医学文献只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属性,怎样认识
为了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督促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从2002年4月起,在全院所有病区推行了医患谈话制
社会进入分工协作、合作之后,服务从物质交换中,逐渐单行剥离出来,成为一种谋生的形式——从中介、经纪、质询等,到洗车打蜡、康复理疗,都可以划归为服务业。如果仅仅教育也具有价值交换的表象的形式,把教育视为服务,貌似理所当然。因为教育具有服务业的抽象特征:教师和学生打交道,是人和人的交往;教师用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课堂教育,换来薪酬,也具有劳动的形式;家长付出学费,让孩子在教室有一席之地。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