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发展综述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2009年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在新形势下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对今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能源;行业进展;对策建议
  
  1 2009年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发展状况
  
  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继续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其中,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节能炉灶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能源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资料,20D9年我国农村能源行业主要装置和产品保有量见表1,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减排量计算值见表2。
  
  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2,358.35万t标准煤,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4.33%。其中,高品质能源(如燃气、电力、太阳能、沼气等)增长速度较快,可再生能源中沼气和太阳能增幅最大,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2.09%和28.63%。农村传统能源(如煤炭、秸秆和薪柴)的消费已呈负增长,分别减少了9.60%,9.37%和7.67%。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正朝着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图1,2)。
  
  
  2.2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了城市推广数量)作为农村能源行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国家家电下乡补贴产品,对推动行业发展、拉动市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产量达到4200万m2,比2008年增长30%以上,保有量达到1.41Zm2,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太阳房(含户用太阳房和太阳能校舍)、太阳灶产量与保有量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农业部安排投资了8000多万元,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藏区和宁夏中部旱区推广太阳灶和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灶,为283973户农牧民安装了太阳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密切了党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藏区和谐社会的发展,深受藏区农牧民的欢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太阳灶历年产量和保有量见图6,7。
  
  
  2.5 三小电建设不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供电,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政府支持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三小电”行业在营销市场、技术服务网络、产品设备的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等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在新农村电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小型光伏发电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小型风力发电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随着农村电网的逐渐普及。微型水电逐渐出现萎缩(图10)。
  
  
  2.6 新型液体燃料在研发和推广上继续提高改进
  近年来,轻烃、二甲醚、醇基燃料及生物柴油等新型液体燃料技术逐步得到完善,在民用、工业、交通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目前,全国已有近8~9万个用户在使用轻烃混空燃气,在民用及工业窑炉上以醇醚燃料替代柴油或液化石油气。特别是在餐饮业以甲醇燃料替代柴油,在出租车及公交车上以轻烃燃料及醇醚燃料代替汽柴油燃料的技术基本过关,燃用新型液体燃料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新型液体燃料的发展对发展低碳 能源、推广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使低碳经济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 农村能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3.1 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缺乏实施细则
  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证明,凡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好的国家或项目,都无一例外地和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有关。我国农村能源技术仍处在成长发展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从总体上为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环境,但体系还不完善,经济激励力度较弱,缺乏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和财政扶持、补贴优惠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技术规范体系。
  
  3.2 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农村能源行业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真正融入市场经济,须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装置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系统运行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但目前多数农村能源行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进行,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投入少,使用分散,缺乏高端科研人才和核心技术,很难或基本得不到国家科研基金项目的支撑,难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得到快速突破和发展。
  
  3.3 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体系薄弱
  大多数农村能源制造企业基础薄弱,生产工艺落后,质量管理工作混乱,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体系不健全,产品检验手段匮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沼气建设有政府财政投入以外,其它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产业化、商业化步履艰难。
  
  3.4 管理服务滞后,市场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战场和应用领域,但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缺乏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管理手段仍沿用旧的方式,缺少和市场结合的创新机制。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完善的市场保障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
  
  4 农村能源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尽快出台符合产业发展特点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在现有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为宗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植政策。抓紧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包括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规划、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价格管理和费用补偿、财政扶持和金融优惠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技术规范体系,促进农村能源健康、快速地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引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研究未来农村能源的解决方案。组织力量编制好“十二五”农村能源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农村能源与新农村建设进行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使其同时发挥效益。通过规划引导,加快农村能源适用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构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村能源开发、环境整治及产业化发展的典型模式。
  
  4.3 加强科技创新,为农村能源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明确农村能源科技创新重点,努力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强前沿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能源产品和工程的质量标准及检测评价体系。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多技术集成优化和工程试点示范,为实现农村用能清洁化,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形成“经济、可靠、持续、环保、高效”的农村能源供给和环境质量改善的整体技术能力。
  
  4.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件让农民得实惠的实事。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大有作为。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认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关心农村能源建设、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增强农民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5 强化后续管理,确保农村能源建设效益的发挥
  农村能源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服务是关键。目前,在农村能源建设中,要加强沼气和秸秆气化后续服务管理工作,要注重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把农村能源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产业化运营与物业化服务的新模式,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使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巩固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建、管、用”同举并重,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后续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能源工程安全生产和长效运营。
  
  4.6 开展农村能源开发效益与碳交易潜力评估研究
  我国拥有大量的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生物质炉灶、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小型电源等装置和产品,碳减排交易潜力巨大。但目前成功申请的碳交易项目不到1%。今后要加强对农村能源开发效益的评估,研究农村能源CDM和自愿减排碳交易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融资方式和技术难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碳资产库,开发可核证、可测量及可报告的碳交易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促进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2009年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Z].北京: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0.
  [2]屠云璋,吴兆流.沼气行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
  [3]霍志臣,罗振涛.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
  [4]肖明松.生物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
  [5]郝芳洲,贾振航.节能炉具行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
  [6]李安定,李德孚,胡桧,等.小型电源行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
  [7]张榕林.新型液体燃料行业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201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13-14.
  [9]陈晓夫,张伟豪,刘广青,等.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J].可再生能源,2010,28(2):118-122.
其他文献
油气井钻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钻井风险,对于超高压储层可能会出现溢流,甚至井喷现象,而对于低压、裂缝性储层则会出现泥浆漏失等问题,最为复杂的是会出现漏溢同层的现象
编者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沼气,近年来,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沼气功能逐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近年来通过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金蓝领计划”试点以及农业高技能人才鉴
摘要 利用2014年6月3日至2015年12月31日喀什地区9个县(市)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中20:00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误差在-2~2℃,并分析了大值预报误差影响因子。  关键词精细化指导预报;温度;准确率;统计检验;误差  中图分类号:P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65-02  DOI: 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