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要学习方式,是新时代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内涵,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想:以优化知识结构为前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确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通过激发潜能、更新学习理念、拓宽学习渠道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本文拟在分析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自主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用科学发展观丰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最初是由Henri Holec于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Holec(1981)从学习者责任的视角提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对自己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做出决策,如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①
  我国学者庞维国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八个维度的自主学习定义。②即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八个维度对自主学习加以界定。此外,庞维国等人对自主学习还进行了纵向界定,③从学习的整个过程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中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内核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教育思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自主学习的意义、条件等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十分契合的,因而科学发展观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就大大丰富了自主学习的内涵。
  2 用科学发展观确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社会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1以优化知识结构为前提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适应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趋势下,大学生除了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开拓精神、竞争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较宽的复合性知识。
  近年来,国外许多高校对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传授知识”取向进行了审视,在课程改革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于结合,给学生复合性知识;二是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如美国加州大学校长戈斯提出,大学对人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全方位的素养培养。为此,我们必须顺应科学发展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较宽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关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
  高科技飞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强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显然,传统价值观和应试教育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必须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创新问题:“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④许多部门,行业都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企业在人才招聘选拔上,党政机关在选拔任用干部上,通过“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吸引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途径。
  2.3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大学生德、智、体亦即身心和心理两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由此可见,综合素质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而创新能力又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两者两辅相成,密不可分。纵观近代中国,大凡有独特建树的大科学家和大学者,其综合素质本是有口皆碑的。如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国学大师季羡林,诗人郭沫若和赵朴初等,他们在哲学、考古、宗教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修养都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因而,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只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批判意识,有另辟蹊径的理念,才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敢想敢说敢为人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 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决不是自我封闭、自由涣散、随心所欲地学习,而是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通过对大学生潜能的激发、学习理念的更新与学习渠道的拓宽等策略来进行有(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效的引导。
  3.1激发学习潜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人为本,以唤起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基础,个体只有在主体产生兴趣的引导下,潜能才能更好的发挥,从而实现自我定位、自我教育,加强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例如,中国爱心父亲周弘的“赏识教育”就是激发潜能的成功教育的范例。赏识教育也称为鼓励教育、欣赏教育,就是以人为本,通过给学生表扬或赞扬,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很值得我们借鉴。
  3.2 更新学习理念
  从科学发展的观点出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新理念,从计划经济下的学习理念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学习理念,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策,也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断地给自己充电,做到是要以科学自主学习首先要确立“我要学”、“我会学”的理念。人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主选择和控制自身行为的主体,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自主学习不同于课堂上老师灌输式的学习,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因此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其次是要确立“学与做并举”的理念。学习不仅包括书本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情道德品质的陶冶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3 拓宽自主学习渠道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规律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积极拓宽学习渠道,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以便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高校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以教学为主,实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如各高校兴起的轰轰烈烈的“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等活动;国家陆续推出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参加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活动。
  总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既是教育领中一个新的命题,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永恒主题。抓好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大大节约教育资源,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注释
  ①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a On Press,1981.
  ②Zimmerman B.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3(3):329-339.
  ③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④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3.
其他文献
阐述了对氨基水杨酸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和体外溶出曲线的对比。本文以对氨基水杨酸钠为原料,经冰醋酸酸化制备对氨基水杨酸,然后经湿法制粒、挤出、滚圆、干燥、包衣等步骤得
从制备油脂,生物柴油的合成,碳酸二甲酯合成的酯交换技术,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了酯交换技术的研发进展,并指出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酯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和
新疆中天山东段路白山一带早泥盆世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广泛发育,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组成,并伴有大量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