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学校:从“独善吾身”到“兼济天下”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消直属学校,让所有学校享受公平待遇,让教育走向均衡发展”……直属学校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成了教育不均衡的罪魁祸首。对此,笔者认为这未免有点过了。作为半路“杀入”直属学校并迅速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老师,在谈论直属学校存在的“利”与“弊”这个话题时,体会颇深。笔者199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相继在村中心小学、村小、县城学校工作过。2006年恰逢市直属学校对外公开招聘骨干教师,我很幸运地成为直属学校的一员。6年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直属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直属学校的存在,恰恰是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的有力支撑和保证。
  有人认为,在很多地方,办得好的往往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学校。这不假,笔者也有同感,我市目前的现象就是如此,这可能也是一种共性的“直属现象”吧。但也不能因为直属学校“天时、地利、人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高度倾斜,而改变对直属学校的看法;也不能以让所有学校都能享受公平待遇为理由,提出取消直属学校的建议。
  直属学校的存在有着特殊的背景和作用。直属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都是在教书育人。但不一样的是,直属学校同时还承载了所在区域的教育实验、课程改革的重任,发挥着独特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如我市近年来开展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验研究,最初就是从直属学校开始试验,在取得成功经验后,一步一步向其他学校推广,由点到面。直属学校就像是“试验田”,试验、试验、再试验……始终走在课堂改革的最前面,并不断地向其他学校和社会各界传递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声音,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为其他学校的一线老师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成功的教育教学范式。
  或许有人会说,以上这些其他学校也能做到。但是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背景下,直属学校在传承创新与实验示范作用上,远比教育普及任务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里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从我市直属学校“省特级教师”“港城名师”“333工程名教师”“学术领军人物”等在全市范围内的占有率就可以明显感觉到,直属学校就是一个人才盘踞的“高地”。他们不仅仅是“学校人”,还是整个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发言人”“领航人”。同时,这些拔尖人才也直接肩负着挖掘、总结、传承地方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重任。而直属学校一旦撤销,他们的优势也必然会被削弱,甚至消失。人才盘踞的“高地”也会在所谓的慢慢寻求教育均衡的各种手段下被削平。那时,谁来担当这种高位引领与示范的作用?谁来传递那些最新、最前沿的课堂改革的声音?以“为了教育均衡发展”为由,否定直属学校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很盲目的。让一所村小去搞教育改革试验,当然也是可能的,但是很难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愿景。
  在优先中领先,在创新中争先。强化顶层设计,服务地方教育,如今直属学校在创造性地破解均衡教育发展难题上已经向前迈开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市为了实现连云港新海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要求,2010年5月根据《关于在新浦、海州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制定了“名校 弱校”的委托管理模式,在新海城区的6所直属学校与6所薄弱学校结对开展了委托管理的试点。作为其中的一名支教者,我认为三年的“帮扶共建”成效显著、人民称赞,这也充分说明了即使是在今天,直属学校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从“独善吾身”到“兼济天下”,今天,直属学校的存在依然是“利”大于“弊”。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中的对话,不是形式上的问答,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基于共同认识的交流,展示自己、聆听他人,不断更新自我认识,达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共鸣。音乐教学中的对话,可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乐对话三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音乐教学对话维度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即先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再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市直学校由于地域、文化、硬件、师资、生源等诸方面的优势,往往在一个地市的教育教学发展中承担着“窗口”“实验基地”“龙头”等作用。可以说,市直学校曾经为推进一个地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立下不少功劳。  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推进教育公平进程的加快,市直学校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首先,导致择校热难以降温。市直学校由于特殊的地位,集中
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更易进入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民企品牌如何实现国际营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学校管理机制,是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学校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学校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我校在近几年管理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管理方略。  首先,我们在部门设置上突出功能性。一般学校校长室下设有四处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我校为强化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的职能,改名称为“学工处”“课程处”“研究站”。“德育处”服务对象不明
故事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故事板块教学中的解读应关注多个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