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知识产权》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7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是对前6章信息技术应用的回顾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第7章的要求是: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学科指导意见》建议这两节内容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其关键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已经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了解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了解知识产权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探讨数字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体现;探讨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具体变化;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交流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辩证分析信息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字化体现在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难点: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我听到了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很想与大家一起欣赏,只可惜我不知道歌名。但是我记住了歌词“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大家帮我想办法一起来找到这首歌吧!
设计意图:将轻松的搜索问题抛给学生,吸引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歌词检索找到歌曲,实践了互联网搜索功能的应用,同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找到歌曲,观察歌曲的格式。
师:生活中一首歌曲、一段声音,怎样能把它存储到计算机中呢?
设计意图:通过旧课复习,回顾声音数字化的过程是采样和量化。再次明确数字化的概念含义,为数字化应用做铺垫。
2.畅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一些数字化方面的应用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呢?
生1: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生2:用数码照相机拍照。
生3:网络聊天。
……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让学生自由表达数字化生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师:数字化生活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置身其中,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快捷、便利。
教师展示幻灯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1年6月做出了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教师展示2010年12月到2011年6月之间各项网络应用统计表,学生从网络用户规模、半年间的网络增长率,通过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出用户使用率大幅增加的是网上支付、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经济领域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目前中国网民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应用的各项比例情况。归纳总结出微博、电子商务为首的数字化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师: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也在逐渐地数字化。今天,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班分成教育科技组、医药卫生组、广播电视组、电子政务组,每个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时间为10分钟。
因为有部分学生对案例的搜索不是很有针对性,教师提供相应的网站,主要是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
任务实践:通过讨论、思考,学生完成了案例的搜索,并由组长代表发言。
组长发言(略)。
师:那么校园数字化有什么优势,给我们教育带来了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组长发言(略)。
师:你觉得此类数字化应用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发言(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搜索与分析案例,提炼关键词,列举自己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与组员共同讨论,体会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推动作用,达到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目的,对数字化社会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理解数字化在社会生活中所渗透到的领域,思考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
师: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大家才可以共享到这么多的信息,开拓了眼界。前几天有一则好消息,我们宁波获得了“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这个奖说明宁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全班群策群力,共享了信息,我鼓励每位同学,并提及我们所在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数字化环境下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师:数字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但是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就像刚才我看到部分同学很为老师着想,已经帮我下载了歌曲。大家想想,这种方式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呢。这首歌曲饱含了作者的心血,我们是否可以轻易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师: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听起来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你无意中的一个有价值的想法、一个创意,可能就属于你的知识产权,是你的财富。
设计意图:从数字化给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联想到知识产权,从歌曲下载引到知识产权,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提示任务:自学教材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
学生看书并回答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法律法规,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明确知识产权概念,为接下来的案例探讨做好知识铺垫。
师:从2005年起,百度就因为MP3下载一事官司缠身。大家认为百度有没有侵犯唱片公司的知识产权呀?你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吗?
学生看书,思考,并寻找相关论据。
生:没侵权,估计百度和唱片公司有约定。
生:没侵权,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保护。
生:没侵权,百度没有向我们网民收费。
生:有侵权,百度怎么可以把这么多的歌曲放在网站上呢?不得对其作品进行复制,传播等非法操作。
设计意图:挑选与学生生活接近又比较有争议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梳理对知识产权的理解。
师: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让我们来看看最后的判决结果和媒体的评论,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①你觉得MP3下载中,谁侵犯了知识产权?②你认为未来MP3的免费下载时代将终结吗?
学生浏览网站,思考问题,揭晓有争议的案例谜底,思考未来的下载模式,考虑该如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索资料,提炼数字化的应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音乐搜索、下载这条主线,展开了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分组工作,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提供相关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知识产权的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知识的深度、难度。对案例探讨,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知识产权知识难度涉及不宜太深。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第三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了解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了解知识产权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探讨数字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体现;探讨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具体变化;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交流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辩证分析信息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字化体现在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难点: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我听到了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很想与大家一起欣赏,只可惜我不知道歌名。但是我记住了歌词“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大家帮我想办法一起来找到这首歌吧!
设计意图:将轻松的搜索问题抛给学生,吸引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歌词检索找到歌曲,实践了互联网搜索功能的应用,同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找到歌曲,观察歌曲的格式。
师:生活中一首歌曲、一段声音,怎样能把它存储到计算机中呢?
设计意图:通过旧课复习,回顾声音数字化的过程是采样和量化。再次明确数字化的概念含义,为数字化应用做铺垫。
2.畅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一些数字化方面的应用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呢?
生1: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生2:用数码照相机拍照。
生3:网络聊天。
……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字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让学生自由表达数字化生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师:数字化生活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置身其中,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快捷、便利。
教师展示幻灯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1年6月做出了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教师展示2010年12月到2011年6月之间各项网络应用统计表,学生从网络用户规模、半年间的网络增长率,通过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出用户使用率大幅增加的是网上支付、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经济领域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目前中国网民发展情况和互联网应用的各项比例情况。归纳总结出微博、电子商务为首的数字化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
师: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也在逐渐地数字化。今天,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班分成教育科技组、医药卫生组、广播电视组、电子政务组,每个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时间为10分钟。
因为有部分学生对案例的搜索不是很有针对性,教师提供相应的网站,主要是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
任务实践:通过讨论、思考,学生完成了案例的搜索,并由组长代表发言。
组长发言(略)。
师:那么校园数字化有什么优势,给我们教育带来了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组长发言(略)。
师:你觉得此类数字化应用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发言(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搜索与分析案例,提炼关键词,列举自己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与组员共同讨论,体会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推动作用,达到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目的,对数字化社会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理解数字化在社会生活中所渗透到的领域,思考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
师: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大家才可以共享到这么多的信息,开拓了眼界。前几天有一则好消息,我们宁波获得了“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这个奖说明宁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全班群策群力,共享了信息,我鼓励每位同学,并提及我们所在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数字化环境下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师:数字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但是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就像刚才我看到部分同学很为老师着想,已经帮我下载了歌曲。大家想想,这种方式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呢。这首歌曲饱含了作者的心血,我们是否可以轻易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师: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听起来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你无意中的一个有价值的想法、一个创意,可能就属于你的知识产权,是你的财富。
设计意图:从数字化给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联想到知识产权,从歌曲下载引到知识产权,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提示任务:自学教材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内容。
学生看书并回答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法律法规,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明确知识产权概念,为接下来的案例探讨做好知识铺垫。
师:从2005年起,百度就因为MP3下载一事官司缠身。大家认为百度有没有侵犯唱片公司的知识产权呀?你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吗?
学生看书,思考,并寻找相关论据。
生:没侵权,估计百度和唱片公司有约定。
生:没侵权,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保护。
生:没侵权,百度没有向我们网民收费。
生:有侵权,百度怎么可以把这么多的歌曲放在网站上呢?不得对其作品进行复制,传播等非法操作。
设计意图:挑选与学生生活接近又比较有争议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梳理对知识产权的理解。
师: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让我们来看看最后的判决结果和媒体的评论,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①你觉得MP3下载中,谁侵犯了知识产权?②你认为未来MP3的免费下载时代将终结吗?
学生浏览网站,思考问题,揭晓有争议的案例谜底,思考未来的下载模式,考虑该如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没有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索资料,提炼数字化的应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音乐搜索、下载这条主线,展开了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分组工作,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提供相关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知识产权的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知识的深度、难度。对案例探讨,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知识产权知识难度涉及不宜太深。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