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果树土专家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能讲还能写,而且实战经验很丰富,在寺河山区播撒着科技星火,燎原着茫茫大山,为攀登果树科技最高峰、带领众乡亲致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被中国农业协会授予“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他就是灵宝市寺河乡上埝村高级技师周吉生。
  现年47岁的周吉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看中了当地丰富的果品资源,深爱着果树事业,长期以来一直在田间果园、村邻乡间撒播果树科学技术,实践并指导着苹果产业的发展,不断谱写着人生经典传奇故事。1987年,他从灵宝第一职高果树班毕业回乡后,采取一手抓主枝培养,一手抓辅养枝控制,向辅养枝要果的办法,确定树体结构因密度不同而选择合理树形,最终使每株果树都达到了优质丰产,为实现学习应用果树科技知识振兴果品产业奠定了基础。桃小食心虫专门损害苹果的核心部位,严重威胁果品的品质。周吉生为了寻找根治的办法,建立了虫情测报箱,摸清桃小食心虫的出土、入果规律、成虫产卵等情况,经过不懈的观察和研究,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的生长规律和控制办法。通过准确的测报,适时防治,他向果农发出消灭桃小食心虫的信号,进行大面积“围剿”,取得了很大成效。周吉生所在的组桃小食心虫率由1989年的30%下降的1991年的1.5%以下,好果率在95%以上,为全村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并向专家建议,修改了教科书上的几处不适用的防治方法,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推广,为挽救山区受灾果园做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寺河乡2万多亩果园有2.5万余株苹果树受到棕色田鼠的危害,经济损失严重。为此,寺河乡请来了陕西师大生物系教授王廷正作指导,开始了攻关活动。当助手的周吉生不分白天和黑夜,以地老鼠为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观察终于摸清了棕色田鼠的分布、习性和活动规律。他以此为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使地老鼠得到了有效控制,受害果树由原来的2.5万株降到500株,使全乡减少直接损失30多万元。1992年他将此撰写成论文,在《河南科技》杂志、《河南农民报》上发表,在全省进一步推广。紧邻寺河乡的卢氏县官道口镇百间房村上阳湾有一个果园,6年没有开花结果,不少人疑心这块苹果园全是“公树”,不会“生孩子”。周吉生听说后,当着乡村领导的面说:“我长这么大,只听说过银杏有雌雄,可从没听说过苹果树分公母!”周吉生在果园中转了几圈,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开下“处方”,讲解控长促花技术要点、关键环节及标准化管理技术,并现场操作示范,解答果农疑惑。第2年秋天,奇迹出现了,多年不生孩子的苹果树,树树挂满了“金蛋子”。山民说:“瞧,他手上有‘神气’,摸到哪枝哪枝就开花坐果!”周吉生在寺河山上,先后推广了低产果园改造技术,疏花定果、因树定产技术,更新剪枝修剪技术等,用自己的专心与执着,传递着科技兴果之火,带动山民们走出来一条依靠种植苹果发家致富之路。
  撒播科技富乡邻,著书立说写文章。周吉生从事果树事业30个春秋,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了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了寺河山区及周边附近名符其实的“土专家”。并结合实际,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科普性文章300多篇。其中:《以果为主,立体开发》经验材料1992年在《河南科技》杂志上发表后,先后被《农村成人教育》杂志、《科普田园》杂志、《三农》杂志、《河南农民报》等省级刊物转载。2002年,他编写的《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配套技术》一书出版发行,三门峡市工会主席孙宗会(原灵宝市市委书记)、原三门峡人大副主任宋育文等给予题词,全国著名果树专家汪景彦研究员给予作序;编著的《苹果全套袋栽培》一书,是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苹果消费必须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要求编著的,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全国著名果树专家、原《园艺学报》常务编委李中涛教授等为该书作序,认为“此书是苹果套袋经验的总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苹果全套袋栽培的发展、苹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加速我国果品与世界贸易市场接轨,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莱阳农学院副院长李宝笃教授认为:“该书对果业的学术发展和生产发展有益,对广大果农更是件大好事,对更新种植观念,改革苹果栽培方式,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施价值。”他撰写的《红富士苹果套纸膜复合袋技术试验》一文,2007年在全省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几种苹果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介绍》在2010年全国农业优秀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农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2年,周吉生被团三门峡市委、市科委联合命名为“三门峡市青年星火带头人”;2000—2010年,先后被评为灵宝市十佳青年、灵宝市杰出青年、科技能手、灵宝市杰出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灵宝市农村实用技术讲师、灵宝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2010年8月,被中国农业协会授予“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辉煌已属过去,未来道路更长。年仅半百的周吉生干劲依然十足,近年来,他联合苹果生产大户王光平、耿道顶、曹亚权等人,组建了寺河山丰乐园农场,正在向有机果品生产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现代休闲农业进军,攀登现代果品产业发展新的科技高峰。
其他文献
苍溪雪梨、肥城桃、烟台苹果……曾几何时,这些享誉全国的名优水果不仅占据了不少人的甜蜜记忆,也鼓起了千千万万农民的钱袋子。而近几年来,曾经不愁卖的“香饽饽”却屡屡陷入卖难、贱卖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水果品种丰富,人们的选择多了;另一方面,产量大了,品质却不再。不对市场“胃口”的果子,难以分到市场的甜头。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水果产能逐年递增:从面积来看,除2006年园林水果面积增幅0.87%外
苹果树结果枝组的合理修剪   结果枝组的健壮程度与果品质量及坐果息息相关,枝龄小的枝组,生长健壮,开花、坐果好,果大质优,否则反之。结果枝组在一棵成龄树上数量较大,修剪起来要求细致、周到。  1 依据树龄,配置合适的枝组 初果期树势较强,应多配置两侧及下部的枝组,疏除背上直立枝;进入盛果期后,树势中庸甚至偏弱,应保留和培养背上直立与斜生枝组,疏除下垂枝组,不断回缩和更新两侧及斜生的枝组,用枝组的
我国柑橘生产从1949年至2013年的6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柑橘面积从3.27万公顷增加至244.22万公顷,产量从21万吨增加至3320.90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73.68倍和160.74倍。由此柑橘的销售也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现在我国是世界柑橘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柑橘生产强国。以下就世界柑橘生产强国的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由柑橘生产大国向世界柑橘强国转变,谈点浅见。  1世界柑橘强
哈市两成多中学生患心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近对855名初、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有21.29%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城镇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占24.92%,城市学生为12.65%,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47%,非独生子女为24.23%。  调查显示,哈市中学生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占10.88%;强迫,占10.88%,敌对,占10.06%;偏执,占8.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西河村村民黄玉强,42岁,他从17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在家里帮父母种果树,到后来自己承包果园发展水果种植业,经过20多年的艰辛历程,如今经营有120亩的水果种植及果苗培育基地,2020年预计总产值将达60万元,走出了一条致富小康路(图1)。  黄玉强初中毕业后,当时家里种有10多亩椪柑、四月红桃等果树,他就跟着父母一起管护这些果树。在父辈那里初步学到种植技术后,20岁时,
‘沪培2号’葡萄由上海农科院育成。2009年引种到烟台农科院,4月中下旬萌芽,5月下旬至月底开花,8月底果实成熟。果穗圆柱形,平均穗质量410克,处理后平均穗质量达到750克;平均粒质量5.1克,处理之后平均粒质量8.2克;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皮厚,果粉浓厚,有浓郁草莓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该品种树势强旺,坐果率高,抗病性强,着色良好,比较适宜发展,现将烟台产区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磺胺类药物中的复方新诺明是常用的抗菌消炎药,自1935年问世以来,以其抗菌谱广、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我国尤其是农村中普遍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等作用较强,对于泌尿、呼吸道、肠道的炎症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家长看孩子病了,就给孩子吃复方新诺明,殊不知,磺胺类药物不宜给幼儿服用。  幼儿期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特别是
2015年5月12日上午,笔者来到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卞桥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时家村东岭,只见大棚内金灿灿的杏子压弯了枝头,绿叶黄果煞是诱人!  “今年的杏子卖相好、味道香、产量高,很是俏销。现在市场价能卖到每千克6元左右,俺种了3亩的大棚杏,估摸着能收入6万多元来!”在大棚里忙着采摘黄金杏的果农时洪伦喜不自禁对笔者说。  据悉,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业种植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
板栗是干果,怕干、怕水、怕热、怕冻,而且不能晒干后出售。在很,多情况下易产生严重霉烂,影响商品价值。   1 栗果贮运中发生霉烂的原因    1.1 栗果不成熟引起霉烂  栗果采收时大多用打落的方法,但是不同品种成熟期不一致,即使同一棵树的栗苞也有部分发黄部分还是青苞的情况。这些青苞中的栗果还未成熟。含水量高,坚果表皮角质化差,堆放过程中,病菌易侵入产生腐烂。    1.2失水风干引起霉烂  栗
苹果成为致富“金蛋蛋”  《山西科技报》    在土地上栽下“搖钱树”胡旺兴是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六组农民,1980年刚包产到户的时候,胡旺兴一家5口人吃了上顿愁下顿,秋粮不接夏粮,生活极度贫困,胡旺兴还经常外出打工,生活仍旧没有起色。眼看翻身无望,他只好一心在土地上作文章。  1987年,静宁县决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品产业。该县从陕西礼泉运来了果树苗,但胡旺兴手头连买树苗的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