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关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从细微处做起,注重细节,创造性地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效率。教学细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发出的一系列行为中的具体行为,是最小的行为单位。教学细节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评价语、一声鼓励、一句点拨等。教学细节虽小,但它的背后是一种素养、一种思想。它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教育智慧、人格魅力等。
  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中,需要我们改变教学行为。教学细节构成了教学行为的基本单位,因此,改变教学行为,应该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
  一、让每位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
  让每位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这是化学教师准备演示实验的出发点。化学课上,不可能每个实验都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经常要做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或对现象进行解释。但有很多实验可视性不够,只有坐在前排的部分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在做锌铜原电池实验时,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哪个电极有气泡放出、锌片是否溶解。实验中多数同学说看不清楚现象。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将实验做了改进:把锌片和铜片的下端剪成三角形,并用锉刀将尖端锉薄,将摄像头固定在烧杯边缘,对准两个电极,重做实验,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晰的看到了锌片尖端溶解现象,兴奋的惊呼“太妙了”,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并就为什么铜电极上有气泡放出进行激烈讨论,还探究锌片上为什么也有少量气泡放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的和学生一起改进实验,并利用网络摄像头将难以观察的现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实验现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从中感受到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折射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倾听、尊重学生分析问题的声音
  在教学活动中,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实际是体现出尊重学生,不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多的是尊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观点。这种师生在认识中的平等地位,应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在课堂上应经常有学生的声音,同时还要有教师这样的评价:“真棒!”、“不错!”、“你的见解很独特!”
  在上氯气的性质复习课时,教师让学生写出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结果一位学生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O+NaCl+H2O
  Cl2+NaOH=HClO+NaCl
  老师意识到不应简单的判第二个方程式为错,应听听学生的解释。该生回答:“我觉得两种写法都对,都符合实际。这要看氢氧化钠量的多少来定。若氢氧化钠量不足,应该发生下面反应。”于是该生在黑板上写出:
  Cl2+2NaOH=NaClO+NaCl+H2O
  Cl2+H2O=HClO+HCl
  HCl+NaClO=HClO+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NaOH=HClO+NaCl
  老师总结:非常好,你的见解很深刻,想法很有创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在有的课上,学生还没答完,教师就不耐烦地打断学生“你先坐下吧”,“你答的是什么呀”,“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对,真笨”。这是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能学好化学吗?看似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对学生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差生”来说,教师的一句“你能行”,“别着急,再想想”,“你大胆说,错了没关系”……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教师“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我们提倡教学创新,在学生的点滴见解中,就蕴含创新的成分。课堂应该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课堂应处处折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理念。
  三、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做示范,处处关爱学生。
  “为人师表”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观点,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中,也同样有着十分鲜明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教学生学习化学,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通过语言的交流,不仅进行知识的交流,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建立在融洽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发展与持久。要使学生潜心于你所任学科之中,必须用“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教师与学生。在学生接受你传授给他们知识之前,学生首先接受的不是知識,而是教师本人。如果学生不能接受教师,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这些很小的细节,都在为学生做示范,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
  多年来,上下课时,师生互致问好,学生鞠躬后,我也回敬,先用微笑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一遍后再上课。每节课都经常走进学生中,与学生在心理上拉近距离,建立师生感情。冬天学生习惯紧关门窗,我总提醒他们在课间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有充足的氧气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因而每次化学课学生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在教学细节上,我常常反思过去习惯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改精神。比如,通常老师在给学生讲完课或说完事后,总是习惯地问一句“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都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因此,老师总是把学生的不懂、不清楚,归咎于学生,而老师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当老师说“你听明白了吗?”时,老师把“没听懂的原因归咎于学生,而老师变个角度问“我讲清楚了吗?”时,老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首先承担起来,而课上如果有很多学生没听懂,老师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板书、板画、对实验的精心准备以及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同时也是向学生显示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严谨认真,还是随意、缺乏严格要求。试想,教师自己都随意、缺乏严格要求,学生会认真做吗?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要规范答题,但从各种考试中都能发现很多学生答题不规范。我们在责怪学生的同时,是否该反省自己是否为学生做示范了呢?
  “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学生无小事处处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祖国的未来负责。而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不在于他与生俱来的优秀,而在于他对优秀和卓越的追求过程中,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挖掘出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细节。
其他文献
如今,走进豫西南的邓州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畅通有序的交通秩序和疯爽英姿、动作规范的交通民警.这优美的交通环境,来自于邓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全体交警的艰辛努力.
目前,国家的光伏发电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家对于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家以及公民的用电需求,我们必须更好的进行电力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光伏发电置信
海事法院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重要的涉外司法窗口,对外代表着国家的司法水平,担负着为改革开放和经贸航运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等重要职 At the foref
在复习阶段,有的老师十分注重习题,一上课就是习题,一节课下来从头到尾都是练习,学生练得累,老师评讲也累;有的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分时间测试,一部分时间讲评,美其名曰:“现炒现卖”,以考促学;有的老师很注重例题,一节课都在评点例题,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然后布置很多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搞题海战术。  复习课不等同于练习课。一节课,若学生练得太多,老师固然轻松,但由于学生无
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为了满足各种现实的操作需要,自动化监控系统要朝着操作更可靠、数据量的管理更加系统化、访问速度更加快捷的方向发展,通过加深对实时数据库的研究可
期刊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结构进行了改造,为了提高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钢结构被应用在建筑施工中。本文就对建筑钢结构在高层建筑的应用与展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应用;展望  钢结构工程构件制作精度要求很高,安装时还很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手工作业也较多、允许偏差较小致使施工难度也较大,稍有不慎,在施工中就很容易发生工程事故,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给施工企业造成较大的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支梅工艺品公司总经理梅思香女士,它真实地反映了梅总从农村走向繁华都市的几多艰辛、坎坷和无奈,但更多的是拼搏与挑战人生的坚定信念.
摘要:施工的进程中会因为施工缝、变形缝以及混凝土裂缝等使人防工程的部分结构发生渗漏,导致人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本文对人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控制要点,从而减少渗漏现象的产生,最大化地优化人防工程施工。  关键词:人防工程施工;渗漏原因;控制要点  引言:在人防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渗水现象,这种问题会对整个结构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对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