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国防部官方网站刊载文章介绍了我军部分一级军士长(警士长),武警重庆总队后勤基地汽车修理班班长赵子国就是其中之一。
一级军士长(警士长)有何特殊?
在部队里,他们比将军都还要少。他们是某一领域的翘楚,是中国士兵中的顶尖人物,被称为“兵王”。
听音辨“障”
说起班长赵子国,下士刘文民说了两个字:“服气!”
要让刘文民佩服一个人,可不大容易。
刘文民上大学时学的就是汽修专业,是科班高材生。
刚进入修理班时,刘文民就在心里嘀咕:班长赵子国学问没自己多,汽修理论知识也没自己讲得系统,凭啥他肩上扛着那么多杠杠,还是总队唯一的一级警士长。
后来遇到的一件事,让刘文民的态度有了转变。
一次,刘文民和赵子国等人一起去食堂,一辆载重卡车从他们身边驶过。
突然,赵子国跑出队列,追上前去叫卡车停了下来。
“你的车水泵有问题。”赵子国对卡车司机说。
卡车司机和刘文民等人一下子愣住了。
一检查,卡车的水泵果然出了问题——发生渗漏。
“再这么开下去,发动机就毁了。”卡车司机心有余悸地说。
回过神来,卡车司机望着赵子国,一脸惊奇:“神了!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的?耳朵直接听出来的?”
刘文民也很惊奇:咋可能听出来?汽油车还好说,能听出来个三五六,可这是辆柴油车啊,噪音这么大。
赵子国抿嘴笑了笑。
对此,汽修班老战士郭健却毫不意外:“就是听出来的!对我们班长来说,这不算什么。”
于是,郭健又给大家讲了赵子国的一个故事。
一次,武警重庆总队奉命连夜运输部分物资到贵阳。行至贵阳郊区时,一辆大货车发生侧滑碰撞后无法启动,导致交通堵塞。
货车司机找不出原因,急得团团转。
后来,赵子国将耳朵贴上发动机,凝神细听。
“大泵发动机加了提前装置,刚才把装置撞移位了,所以没法发动。”赵子国给出“诊断”结果。
货车司机一检查,眼睛顿时瞪得滚圆:“提前装置果然移位了。”
围观者连声说:“这个老兵,真神!”
“点子”大王
2012年8月,为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武警重庆总队上千名官兵连续四天四夜在深山搜捕。
连续作战,后勤保障必须到位。武警重庆总队配备了一批炊事拖车,负责供应官兵用餐。
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以往,老式炊事车使用人工打气的汽油炉,必须加压才能燃烧起灶,做顿饭要花一个小时。
“就餐人数众多,供应跟不上。”后勤基地政委李尊荣很头疼。
“我来改良一下。”赵子国主动请缨。
经过反复琢磨实验,又是电动加气泵取代人力,又是添加电动鼓风机。
最后,这些拖车采用赵子国改造的自動化装置,大大提高了做饭效率,半小时就能做出供120个人食用的饭菜。
爱琢磨、好钻研、爱创新,让赵子国赢得了“点子大王”的外号。
长期以来,部队紧急集结时单车加油时间长、效率低是一个难题。
赵子国反复尝试多次,想出一个妙招——把油罐车加油装置改成“多头并进”,将过去油罐车的1根输油管改装成4根。
一个小小创意,却使紧急情况下的油料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
“点子大王”的“金点子”还不止这些。
2006年,针对当时木质登车架易腐烂、不耐用的问题,赵子国利用底盘与车厢之间的缝隙,研发了便于收放、安全快捷的铁质登车架。
2007年,针对部队远程机动时道路狭窄不易调头和转弯的实际,赵子国组织人员连夜攻关,研发了一种依托千斤顶使车辆快速原地调头的顶杆装置,驾驶员单人即可操作完成,极大地提升了作战效能。
敬业标杆
精湛的技艺背后,是百倍的艰辛与付出。
几年前,武警重庆总队首次赴高原执行任务时,上百辆车也像人一样出现“高原反应”,跑起来没劲。
海拔越来越高,车速也越来越慢。照这个速度行进,肯定迟到。
怎么办?赵子国心一横:把空气滤清器取掉!
这就好比人摘掉了“口罩”,呼吸一下子就畅快了,速度一下子上来了。
部队虽然如期到达,可赵子国知道,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调整点火时间。
所谓点火时间,就是要使车辆适应各种环境,让发动机功率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一般说来,点火时间差得多,车就发动不起来;差得少,尽管能点着火,但动力不足。
调整点火时间要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对“点火提前角”的角度作微调整。
微调整有多麻烦?
刘文民清晰地记得,光是给一辆车调整点火时间,他就花了几个小时。
而当时,赵子国面对的是上百辆车。
那一次,赵子国花了整整一夜时间,硬是把近百辆车的点火时间调到最佳状态。
由于缺氧和过度疲劳,赵子国最后晕倒在地。
“他是用生命在修车啊!”提起这事,刘文民仍感慨不已。
一世情缘
十多年前,一个准备开4S店的老板看中了赵子国的精湛技艺,邀请他以技术入股,同时开出年薪数十万元的条件。
这样的机会,对赵子国来说很有吸引力。
可思来想去,他还是婉言拒绝了。
因为,赵子国心中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给部队培养更多的修理能手。
下士刘鹏飞刚分配到修理班时,一点都不喜欢修车这项工作。
看到刘鹏飞心不在焉的样子,赵子国拍拍刘鹏飞的肩膀:“虽然这是个铁东西,但只要对这颗‘心脏’用点心,你就会慢慢喜欢上它的。”
2011年春节,刘鹏飞回家探亲,同家人一起开车出游。
晚上开车走到回来的盘山路上,刘鹏飞突然发现汽车动力有些不足。
“这是发动机出了问题,再开下去一定很危险。”有过一年汽车修理经历的刘鹏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把车停在路边,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刘鹏飞打开引擎盖,开始找问题,可捣鼓了半天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情急之下,刘鹏飞拨通了赵子国的电话。
在赵子国“遥控指挥”下,刘鹏飞成功解决了发动机气门的问题。
这件事之后,刘鹏飞逐渐喜欢上了汽修。如今,刘鹏飞已成长为修理班的骨干。
当兵26年,修车25载,赵子国先后2次被表彰为“武警部队优秀士官”,15次被评为“修理技术能手”,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所带领的汽车修理班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赵子国,当之无愧的“汽修兵王”!
一级军士长(警士长)有何特殊?
在部队里,他们比将军都还要少。他们是某一领域的翘楚,是中国士兵中的顶尖人物,被称为“兵王”。
听音辨“障”
说起班长赵子国,下士刘文民说了两个字:“服气!”
要让刘文民佩服一个人,可不大容易。

刘文民上大学时学的就是汽修专业,是科班高材生。
刚进入修理班时,刘文民就在心里嘀咕:班长赵子国学问没自己多,汽修理论知识也没自己讲得系统,凭啥他肩上扛着那么多杠杠,还是总队唯一的一级警士长。
后来遇到的一件事,让刘文民的态度有了转变。
一次,刘文民和赵子国等人一起去食堂,一辆载重卡车从他们身边驶过。
突然,赵子国跑出队列,追上前去叫卡车停了下来。
“你的车水泵有问题。”赵子国对卡车司机说。
卡车司机和刘文民等人一下子愣住了。
一检查,卡车的水泵果然出了问题——发生渗漏。
“再这么开下去,发动机就毁了。”卡车司机心有余悸地说。
回过神来,卡车司机望着赵子国,一脸惊奇:“神了!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的?耳朵直接听出来的?”
刘文民也很惊奇:咋可能听出来?汽油车还好说,能听出来个三五六,可这是辆柴油车啊,噪音这么大。
赵子国抿嘴笑了笑。
对此,汽修班老战士郭健却毫不意外:“就是听出来的!对我们班长来说,这不算什么。”
于是,郭健又给大家讲了赵子国的一个故事。
一次,武警重庆总队奉命连夜运输部分物资到贵阳。行至贵阳郊区时,一辆大货车发生侧滑碰撞后无法启动,导致交通堵塞。
货车司机找不出原因,急得团团转。
后来,赵子国将耳朵贴上发动机,凝神细听。
“大泵发动机加了提前装置,刚才把装置撞移位了,所以没法发动。”赵子国给出“诊断”结果。
货车司机一检查,眼睛顿时瞪得滚圆:“提前装置果然移位了。”
围观者连声说:“这个老兵,真神!”
“点子”大王
2012年8月,为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武警重庆总队上千名官兵连续四天四夜在深山搜捕。
连续作战,后勤保障必须到位。武警重庆总队配备了一批炊事拖车,负责供应官兵用餐。
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以往,老式炊事车使用人工打气的汽油炉,必须加压才能燃烧起灶,做顿饭要花一个小时。
“就餐人数众多,供应跟不上。”后勤基地政委李尊荣很头疼。
“我来改良一下。”赵子国主动请缨。
经过反复琢磨实验,又是电动加气泵取代人力,又是添加电动鼓风机。
最后,这些拖车采用赵子国改造的自動化装置,大大提高了做饭效率,半小时就能做出供120个人食用的饭菜。
爱琢磨、好钻研、爱创新,让赵子国赢得了“点子大王”的外号。
长期以来,部队紧急集结时单车加油时间长、效率低是一个难题。
赵子国反复尝试多次,想出一个妙招——把油罐车加油装置改成“多头并进”,将过去油罐车的1根输油管改装成4根。
一个小小创意,却使紧急情况下的油料保障实现了质的飞跃。
“点子大王”的“金点子”还不止这些。
2006年,针对当时木质登车架易腐烂、不耐用的问题,赵子国利用底盘与车厢之间的缝隙,研发了便于收放、安全快捷的铁质登车架。
2007年,针对部队远程机动时道路狭窄不易调头和转弯的实际,赵子国组织人员连夜攻关,研发了一种依托千斤顶使车辆快速原地调头的顶杆装置,驾驶员单人即可操作完成,极大地提升了作战效能。
敬业标杆
精湛的技艺背后,是百倍的艰辛与付出。
几年前,武警重庆总队首次赴高原执行任务时,上百辆车也像人一样出现“高原反应”,跑起来没劲。
海拔越来越高,车速也越来越慢。照这个速度行进,肯定迟到。
怎么办?赵子国心一横:把空气滤清器取掉!
这就好比人摘掉了“口罩”,呼吸一下子就畅快了,速度一下子上来了。
部队虽然如期到达,可赵子国知道,这种做法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调整点火时间。
所谓点火时间,就是要使车辆适应各种环境,让发动机功率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一般说来,点火时间差得多,车就发动不起来;差得少,尽管能点着火,但动力不足。
调整点火时间要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对“点火提前角”的角度作微调整。
微调整有多麻烦?
刘文民清晰地记得,光是给一辆车调整点火时间,他就花了几个小时。
而当时,赵子国面对的是上百辆车。
那一次,赵子国花了整整一夜时间,硬是把近百辆车的点火时间调到最佳状态。
由于缺氧和过度疲劳,赵子国最后晕倒在地。
“他是用生命在修车啊!”提起这事,刘文民仍感慨不已。
一世情缘
十多年前,一个准备开4S店的老板看中了赵子国的精湛技艺,邀请他以技术入股,同时开出年薪数十万元的条件。
这样的机会,对赵子国来说很有吸引力。
可思来想去,他还是婉言拒绝了。
因为,赵子国心中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给部队培养更多的修理能手。
下士刘鹏飞刚分配到修理班时,一点都不喜欢修车这项工作。
看到刘鹏飞心不在焉的样子,赵子国拍拍刘鹏飞的肩膀:“虽然这是个铁东西,但只要对这颗‘心脏’用点心,你就会慢慢喜欢上它的。”
2011年春节,刘鹏飞回家探亲,同家人一起开车出游。
晚上开车走到回来的盘山路上,刘鹏飞突然发现汽车动力有些不足。
“这是发动机出了问题,再开下去一定很危险。”有过一年汽车修理经历的刘鹏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把车停在路边,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刘鹏飞打开引擎盖,开始找问题,可捣鼓了半天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情急之下,刘鹏飞拨通了赵子国的电话。
在赵子国“遥控指挥”下,刘鹏飞成功解决了发动机气门的问题。
这件事之后,刘鹏飞逐渐喜欢上了汽修。如今,刘鹏飞已成长为修理班的骨干。
当兵26年,修车25载,赵子国先后2次被表彰为“武警部队优秀士官”,15次被评为“修理技术能手”,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所带领的汽车修理班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赵子国,当之无愧的“汽修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