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急症新生儿急救中骨髓腔输液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急症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诊的危重急症新生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骨髓腔输液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常压下输液速度和输液泵下输液速度,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常压下输液速度和输液泵下输液速度分别为(2.1±0.7)min、(11.3±1.8)mL/min和(28.2±5.1)mL/min,对照组为(5.9±1.8)min、(11.7±1.4)mL/min和(27.6±5.6)mL/min,两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输液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31例,成功率为93.8%,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3例,成功率为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共7例死于严重基础疾病,其他未发生骨髓炎和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1.9%,而对照组13例死亡,4例出现骨髓炎,5例局部肿胀,并发症率为6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急症新生儿急救中的能迅速建立通道,为抢救赢得时间,为新生儿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急诊修补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4例急诊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34)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围术期相关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排气排便的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住院天数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L)、输尿管镜碎石术(URS)或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105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RLUL治疗41例,结石在同一位置平均停留时间8.6(2~ 49)个月,结石平均表面积171(71~ 361)mm2;URS治疗29例,结石在同一位置平均停留时间9.5(2~ 47)个月,
目的探讨食管调搏终止老年人难治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68例,分别给予超速抑制法和猝发脉冲法终止,比较两组终止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超速抑制法34例,成功19例,成功率为55.9%,终止后直接恢复窦性心律的有14例,占73.6%,3例患者终止后出现心动过缓,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后自行消失。采用猝发脉冲法34例,成功31例,成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r-PA)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AMI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rr-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血管再通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溶栓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29.69%、59.3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生育治疗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接受生育治疗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3天基础血清的AMH、抑制素B、早卵泡期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通过相对工作曲线(ROC)分析及统计分析并评价各指标对患者生育期卵巢储备功能检测值。结果ROC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发现血清FSH、抑制素B、年龄及E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67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