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10/2020-12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近视患者33例60眼,其中男19例35眼,女14例25眼,平均年龄11.80±1.51岁,平均等效球镜为-3.25±0.69D.收集患者配戴前和配戴2a时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最薄点中心3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Corvis ST生
【机 构】
:
710004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10/2020-12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近视患者33例60眼,其中男19例35眼,女14例25眼,平均年龄11.80±1.51岁,平均等效球镜为-3.25±0.69D.收集患者配戴前和配戴2a时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最薄点中心3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HCR)、顶点和1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烈尔比(SR)、客观散射系数(OSI)以及OV值(OV100%、OV20%和OV9%).对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连续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上述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ARC增高、THP降低、BADD增高,比较有差异(t=-9.38、2.85、-13.08,均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DA增高、HCR降低,比较有差异(t=-2.37、2.28,均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 SR较配戴前增高,OV20%和OV9%较配戴前均降低,比较有差异(t=-5.31、8.37、2.34,均P0.05).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对角膜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日间客观视觉质量提高,而夜间视觉质量下降.
其他文献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视神经损害是由于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造成的.PACG的基本病理过程是房角关闭,而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小梁网或者与小梁网产生黏连是导致房角关闭的重要原因.随着眼前段活体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虹膜相关危险因素与PACG的发生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PACG发生的虹膜相关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其预防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近年来,近视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度近视会增加视力丧失的风险,近视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因此,实施控制近视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人们对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周围远视离焦引起眼球轴向伸长不受控制可能是近视发展的机制之一,由此引申的各种光学策略尤其是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日益成为近视管理主流临床实践的一部分.本文从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原理、离焦性近视动物实验研究、不同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最新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使用渐进多焦眼镜、周边离焦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加替沙星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以“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为关键词,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开始时间检索至2021-03-01.纳入比较加替沙星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地塞米松诱导的人小梁网基因表达谱变化,揭示激素性青光眼(GIG)发病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获取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7474,GEO2R筛选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小梁网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枢纽基因,最后对关键枢纽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小梁网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眼轴的改变,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05/2019-08至我院治疗的7~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215例.行全面眼科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者及家长依从性等综合评估,其中113例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02例患者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期间规律复诊,测量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戴镜后1、3、6mo,1a时的调节幅度及1a后两组眼轴的改变.结果:随访1a后,角膜塑形镜组共100例100眼完成随访,13例13眼失访.框架眼镜组共77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微循环和结构改变,探索能够预测DKD发生、发展的无创有效监测指标.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01/2021-01期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糖尿病患者52例,包括DKD组23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和非DKD组29例(不合并糖尿病肾病),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A及眼底彩照检查.应用OCTA扫描所有参与者的黄斑及视盘,检测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SCP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联合微视野计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区微血管及视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收集单眼RVO并发黄斑水肿患者36例36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15例1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21例21眼(均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收集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人15例24眼作为对照组.三组均应用OCTA扫描黄斑3mm×3mm范围视网膜,定量浅层、深层毛细血管丛(SCP、DCP)的血流密度(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黄斑中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