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对待和实施有效教学,让体育课堂活而不乱。本文结合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感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课 反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增强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课堂非常热闹,但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对待和实施有效教学,让体育课堂活而不乱。因此体育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既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又要使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反思一:必须合理有效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任务的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导致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当作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刁,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 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因年龄小,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其独特性。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別,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忽视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 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主要教材的基本部分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须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反思二:充分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但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要有倾向性地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反思三:多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学习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又有着密切联系。体育分组练习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缘故,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过深入调查才得知,这些学生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让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人群体。
反思四: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环节不可缺少
近几年小学体育课在实施新课程中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花样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我总觉得万变不离其宗,要想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老师树立的以学生“健康第一”的宗旨不能变,也就是体育课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学习了新课程后,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喜好的差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季节变化规律制定出了几套体育课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课课堂常规主要包括:课前由体育委员检查服装并集合学生集体整队(主要口令是: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右看齐、向前看、各排报数、报告老师、某某班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整队完毕请老师上课),老师听完体育委员报告后迅速站到队伍前中间的位置高声说:“同学们好!”学生说: “老师好!”老师用亲切的语调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进行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再由学生自主做准备活动(老师积极参与),学生做完活动后老师再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接下来进入每节体育课的中心部分,主教材中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用游戏来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下课前做放松游戏或放松操。老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情况,布置课后努力方向,最后是师生再见。
总之,体育教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激发学生从事运动的兴趣。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凸现形美,体现神韵,使学生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课 反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增强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课堂非常热闹,但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对待和实施有效教学,让体育课堂活而不乱。因此体育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既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又要使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反思一:必须合理有效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任务的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导致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当作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刁,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 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因年龄小,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其独特性。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別,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忽视了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 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主要教材的基本部分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须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反思二:充分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但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要有倾向性地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反思三:多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学习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又有着密切联系。体育分组练习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缘故,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过深入调查才得知,这些学生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让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人群体。
反思四: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环节不可缺少
近几年小学体育课在实施新课程中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花样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我总觉得万变不离其宗,要想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老师树立的以学生“健康第一”的宗旨不能变,也就是体育课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学习了新课程后,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喜好的差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季节变化规律制定出了几套体育课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课课堂常规主要包括:课前由体育委员检查服装并集合学生集体整队(主要口令是: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右看齐、向前看、各排报数、报告老师、某某班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整队完毕请老师上课),老师听完体育委员报告后迅速站到队伍前中间的位置高声说:“同学们好!”学生说: “老师好!”老师用亲切的语调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进行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再由学生自主做准备活动(老师积极参与),学生做完活动后老师再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接下来进入每节体育课的中心部分,主教材中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用游戏来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下课前做放松游戏或放松操。老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情况,布置课后努力方向,最后是师生再见。
总之,体育教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激发学生从事运动的兴趣。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凸现形美,体现神韵,使学生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健康成长。